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运用。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写得好是读得好的体现。因为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识记、书写、积累,会逐渐提高写作能力。正如扬雄所说:"读千赋而后能赋。"  相似文献   

2.
一、写作与阅读的相互关系要想提高写作技能,首先要注意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如同听与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读是一种理解能力,写是一种表达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发展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你阅读得越多,才能写得越好。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不仅说明了读与写的关系——读书是下笔的基础,读得多才能写得有神,而且指出读书要“破万卷”。一个“破”字,意指精读,细  相似文献   

3.
邵越 《新疆教育》2012,(10):124-12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读”是基础和关键,只有读得顺、读得懂,才能说得出来,写的出来。阅读对于语文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在"读写联动"的课堂上,我们有这样的见解:"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学生写得好,读得就更好。"在"读写联动"的课堂上,"写"主要是指阅读进行中(而非通常的阅读结束迁移时)的随文练笔,而"读",主要指文本阅读。因本文所述的"随文练笔"与对文本的"读"是互相穿插的,"读"注入"写","写"也同时注入"读",二者存在着互为促进的关系,它们的碰撞往往产生联动效应,所以称为"读写联动"。  相似文献   

5.
罗爱球 《广西教育》2012,(29):35-35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处理好阅读与练笔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深化阅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这阐明了“读”与“写”的关系,即阅读为写作奠定了基础,是写作的必要铺垫,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是阅读能力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6.
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读和写之间,读是根本,是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多读、熟读、精读,能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帮助记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中学生来说,读,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7.
毛亚萍 《成才之路》2010,(23):40-41
作文有法吗?有人说有,而且甲乙丙丁。不能越雷池一步,没有规矩怎能成方圆?有人说无,文无定法,也可以说是无法。但其中的一个妙法必不可少,那就是“读”。读得广,读得深,读得真,是写得好的必要条件。同样,写得好的人,对于读,必有一股热情,在认真阅读后并模仿它、比较它甚至超越它。总之,读与写,互有一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少、慢、差、废”的弊病,学生一说写作就头痛,很多学生作文连基本的语句通顺都做不到,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强化两个结合”,收效显著,现介绍给大家。一、读书与随笔相结合不少教师把学生不会作文的原因都归结到平常课外书读得太少上,严格地讲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一方面,自古及今都存在“不少人穷经皓首,青灯黄卷,”读了不少书,到头来不知道文章究竟该怎么写”的情况;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作文写得很棒,但课外书读得很有限。因此笔者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前提,但并不是说书读得越多文章就一定写得…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信息论认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何谈输出。阅读与写作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没有阅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没有写作的阅读,是无果之花。只有广博地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才可能打开写作思路,从而铸就华美篇章。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学生阅读量的多少决定了其写作的宽度,学生阅读质的区别决定了其写作的厚度。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要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读写一体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指的是在读写过程中,把读和写自觉构成一个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的互动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写作往往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怕写,二是不知写什么,三是不知怎么写。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题,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抓住阅读的训练,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因为“读”和“写”是语文训练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在“读”中渗透“写”,才能读得懂,悟得  相似文献   

11.
一直来,多读多写已成为我们语文老师的共识,然而是否如经济学家所说“多大的投入多大的产出”,书读得越多,文章写得就越好呢?其实并不然,学生中爱阅渎但就是不愿写或写不好的人大有人在。笔者认为,阅渎和写作之间要有一根联系紧密的“链条”,这“链条”的接头处要认真“焊接”。直接阅读的作品需要认同的心理才能内化为写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读是由外而内的吸收,是理解语言;写是由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要使学生能读会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读和写既各有章法、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学生写文章,往往失之于笼统、粗疏,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读得少、读得浅、读得乱。文章要写得好,一定要读得好,吸收消化好。就写论写,捉襟见肘,是下策;以读促写,天地广阔,是上策。读的要求高一点,读得深入、广泛,  相似文献   

13.
以语文学科大观念为统领的、核心素养为取向的“大单元”学习,赋予阅读和写作以新的内涵.阅读是深度加工,是拿起笔来进行的深度阅读;写作作为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是“做事”情境下的真实写作.阅读和写作在问题解决、任务驱动、项目完成中交织缠绕、互生共促,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做”中读与写,读、写、做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问题3:有不少老师认为,阅读就是为了学习写作而读,写作才是语文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如何理解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它和阅读教学,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但真正从读到写转化起来并不容易,读得多,也不一定写得好.  相似文献   

15.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与“写”是双运(蕴)的,读是写的因,写是读的果。然而怎么读才能事半功倍,怎么写才能水到渠成呢?我觉得“评点式阅读法”,就可以使阅读锦上添花,又可以令写作姹紫嫣红,达到读与写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因此,不难看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17.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与“写”是双运(蕴)的,读是写的因,写是读的果。然而怎么读才能事半功倍,怎么写才能水到渠成呢?我觉得“评点式阅读法”,就可以使阅读锦上添花,又可以令写作姹紫嫣红,达到读与写的共赢。  相似文献   

18.
鲁迅曾经说过: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我以为,这里的“花”指的就是阅读大量的好文章,而“蜜”指的是写作能力提高后写出的好文章。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要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除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之外,还要在读写结合上花大的气力。  相似文献   

19.
<正>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与写作本就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从来不曾分家,也无法分家。读写结合教学法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法宝,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有识之士提出“读中求悟,厚积薄发”,强调了阅读为写作积蓄的意义。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是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到明清时期,又有了“为写择读,读以致用”的说法,强调从写作出发去阅读,阅读要为写作服务。近现代则明确指出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非独立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