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探讨有效教学的策略中,我校提出了学生主体参与的“动”、“懂”、“悟”递进策略,即通过让学生动起来,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达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2.
实践活动课贵在“活”重在“动”,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做到把课堂、乐趣、时空、权利、伙伴还给学生。数学活动课力求“三活”,即形式灵活、内容鲜活、气氛快活。教学过程中要求“三动”即:多动眼、多动手和口、多动脑。教师要以活动课为阵地,寓教于乐、寓教于动、寓教于思,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一、让学生多动“眼”,提高观察能力“观察是智慧的能源”。在“认识形体”活动课中,我设计让“唐僧师徒”带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逐一登场,让学生主动辨认,以找促动,感知形体的特征,产生爱学、乐学的…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动”起来,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应该将“动”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组织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主动“活动”,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动”中感悟,通过“动”去实践、去探索、去质疑、去发现。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以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为本,要求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如何让他们主动参与、展开探究呢?这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n次独立重复试验这个教学案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合作交流为形式,以探究建构为目的,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实现学生对“n次独立重复试验”概念的理解和深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是促使其取得学习成功,进入学习良性循环的起点。“三动”教学模式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点,通过“全动”、“互动”,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学具开展教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育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积极进取、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学具.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玩”中学,从“做”中学。通过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耳倾听、动脑思考,让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从...  相似文献   

7.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看出,学生渴望轻松、好玩地去学习,渴望能跳出那种传统、沉闷的课堂教学,他们很想在安静的课堂上“动”起来.而不再是一种受约束的、被动的、灌输式的学习.在此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动”——适当的引导.更需要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探究.勤于去“动”!  相似文献   

8.
所谓“动”,指的是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而不要像过去那样只会听、会抄、不会开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让素质教育在课堂主渠道上得以真正落实.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使课堂生要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0.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参与知识的学习.主动参与并体悟知识的形成.是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本人从学生如何才能真正“动”起来作了以下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这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那么教师要怎样设计提问,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立体优化”.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又要关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不仅“动”得了,而且“动”得好。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不仅“动”得了,而且“动”得好.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政治科课堂教学由原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师考生背”模式到让学生共同参与,是政治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的结果。但新一轮课程改革又向政治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政治教师积极探讨教学互动模式。笔者认为,仅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难以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应让学生成为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参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动的艺术,是最活跃、最吸引入、感动人的艺术。“音乐教育——一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格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进行教学,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指南,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素质和谐发展为目的。一、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动”起来首先在教学中应改变旧的教学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愉…  相似文献   

16.
在品德课教学中,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充分把握好各种“动”的因素,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参与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完成自主的构建,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内化的品质。如何让学生在品德课上主动地“动”起来呢?  相似文献   

17.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能否真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交往、在“动”中求知、在“动”中发展、在“动”中创新。a.创设和谐情境,在“动”中交往。“激情是生命的亮点,更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根本保证。有“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营造和谐、民主、合作且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①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联动”。…  相似文献   

18.
周宏 《宁夏教育》2013,(2):80-80
1.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特征就是“动”,要使学生通过活动做到动眼、动口、动脑,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参与、合作的能力不断增强,使他们身上蕴藏的学习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教与学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2.活动中关注讨论方法。在参与式教学法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讨论,这种讨论才能关注到学生学习的过程,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学知识是“死”的,学习的人是“活”的,“活”人学习“死”知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把“死”知识赋予其“生命”,使其“活”起来,让“活人”学习的是“活”知识。这正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主体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自主获取知识的活动;体现学生感知、体验、运用知识的思维发展过程;同步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自主探究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时刻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是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和主攻方向。在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现在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而是要求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整个的教学活动中来是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向。而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是由于受到原有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局限,难以有所突破。昌乐县实验中学自2001年以来,就致力于探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辩论,相互补充,质疑问难,达到最后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课题中.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而且最大限度的减少老师在课堂上的“讲”,也可以说要尽量变“讲”为“论”.变“讲”为“动”。使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最终达到在动中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