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族士人对于北魏国家的政治统治和制度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政权当中的士人群体并不是浑然无别。由于门第政治的推行,汉族士人群体结构呈现出层级化的特点。这一结构特点与门第意识有关,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政治发展。造成这种群体结构特征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对门第政治的制度化,另一方面也是士人之间深厚的门第区分意识。  相似文献   

2.
元代北方游牧民族入统中原,传统的儒家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巨大挑战。以姚枢、许衡、姚燧、孛术鲁翀、王恽、马祖常等为代表的中原士人在社会动荡、文化衰微的背景下,慨然以道自任,传承儒学,推行"汉法",治理地方,教化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公元4世纪末,拓跋鲜卑入主中原,作为政权基石的宗室阶层便开始与汉族士人进行广泛的往来。随着北方社会发展与民族融合,这种交往日益密切,并逐渐打破固有偏见和隔阂,使宗室成功跻身汉族精英社交圈。宗室接触的对象主要是保守务实的北方学者,频繁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宗室群体文士化、贵族化的进程,也使北方文化格局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4.
道教对士人阶层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士人日常生活的影响、士人受道教的熏染,拜师学道、归隐山林以及道教对士人文学风貌的熏染等方面。寄情宫观、赞咏山水、缅怀先圣、祖师、高道,是道教影响下士人文学的两大主题,酬赠友人、慨叹人生,为元代道教史籍中士人文学的普遍倾向。  相似文献   

5.
北朝时期,胡族入主中原,面对异族的统治,汉族士人表现出复杂和矛盾的政治心态.受北朝政局、经济环境、经学重振、正统观念变迁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政治心态可分为谋利、以道为己任、功业、隐逸等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王珏 《天中学刊》2012,27(4):98-100
元代复古类正字专书编撰的年代大致在元代中后期。元代推行的"文治"政策,士人以"汉法"治理中原的思想,书法复古的影响,读书人对仕途的不满,科举考试的需要,大量俗体字、简体字的泛滥,传统文字学的没落,前人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成果,所有这些使元代中后期产生一批复古类正字专书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7.
楚歌在汉代深得皇室、贵族、官吏、文人等特殊创作群体的青睐。这种特殊的音乐文学现象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首先是丰厚的"三楚"文化为汉代楚歌流行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土壤,其次是统治者的好尚为楚歌的流行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再次是两汉时代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经济的相对发展时期,为楚歌提供了创作与消费的环境。其中,政治、经济两种因素只是起到了非本质的、表象性的媒介作用,就实质而言,根深蒂固的"三楚"文化才是汉代楚歌流行的根本原因,因为汉代从最高统治者到一般官吏,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的是楚文化的精神血液,楚文化是汉朝文化的精髓、灵魂,加上汉代政治斗争的现实环境,从而构成了汉代楚歌流行的独特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知识群体形成,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代表战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士人与专制政治发生了冲突,秦王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就是冲突的表现形式。西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士人群体置于专制政权设置的规范之中。士人群体的社会属性在此时基表确定。其社会生活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创造和传承文化;追求个性独立;注重道德修养、追求人格完满;积极的用世思想。这些特,占.成为士人群体与其他阶级、阶层、社会群体的基本区别。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审美文化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士人美学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士”的理论标准,士人的美学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初步形成,文章阐述了孔子审美思想论士人美学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有复杂的历史化背景。罗马帝国境内犹太人与希腊人的密切化关系成为“庸俗化了的”希腊哲学向东方神学过渡的条件之一;随着罗马帝国精神危机的到来,犹太教开始向基督教过渡。基督教虽然在希腊化背景下产生,但其形成主要是与古希腊哲学有密切的关系,并最终从罗马帝国的一种亚化地位上升为帝国的国教。  相似文献   

11.
宋健 《华章》2013,(32)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使元代工艺美术在整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呈现出繁荣的发展态势。文章从蒙古族文化、伊斯兰文化、汉文化等若干角度,对元代工艺美术繁荣背后的文化背景进行了梳理与解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士人文化传统与古曲爱国意识的关系,并由此出发,切入唐代爱国主义诗歌的深层结构,认为立功与报国相结合,以道自任的自觉意识与忧国忧民的火热情怀相结合,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人格意志与生死不渝的爱国赤诚相结合这三个方面是唐诗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思路,是唐代诗歌中最感奋人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元宵是我国民间年节习俗中一个充满喜庆的节日,《开元天宝遗事》、《东京梦华录》及唐诗宋词中记载了大量的元宵热闹场面。《全元散曲》收录了10首元宵散曲,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继承了前代习俗,“九陌连灯影,千门共月华”。另一种元宵散曲真实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忧患心理,团圆忧离别。这与元代士人地位之低贱有密切的关系;此类元宵散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青海民族大学学生进行深入访谈,探讨了青海地区汉族青年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逆适应问题。认为在高等教育阶段不仅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而且还要对不同年级的汉族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引导汉族大学生的文化逆适府向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历史成因和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童教育作为一个棘手的教育问题和敏感的社会问题,其产生和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而社会政治的多样性、经济发展的落后性和文化背景的多元性又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对它的整治,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元代北方少数民族词人群有着共同的地理文化背景,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较多的群体特征,如隐逸主题、宗苏辛的词学取向以及较明显的曲化倾向,反映了元代北方社会生活的某些文化内蕴,同时对于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构建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古代重民思想本质的问题,有人认为古代重民思想亦即古代的民主思想,或称民本思想.那么,在中央集权下的专制体制下,是否真就会存在所谓的"民主"思想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我国古代延续上千年的"家天下"思想和儒家尊崇的"上下尊卑"的礼乐教化,使得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真正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8.
章辉 《集宁师专学报》2012,34(2):6-9,48
元代文艺学思想受到宋、金两代的双重影响,更有自己不同于历代的独特的面貌。元初的郝经继续了宋代的"文以致用"思想,但也重视其抒发性情的功能。郝经之后,文主性情之论日益兴起,尤以杨维桢为突出。这种观念更加强调文艺表现真实情感和个性的功能,以真情的表达作为审美标准,开创了明清两代"性灵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清代以来,我国大量汉族人民迁入察哈尔地区,察哈尔地区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及社会结构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文化发展多元化,经济发展多样化,民族结构融合化,察哈尔地区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汉族人民与当地的民众共同生活,实现了民族的融合,为今后我国民族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下半叶,朝鲜朝燕行使臣不再蔑视汉族人的附清、降清行为,而是给予他们以较多的理解.这一时期,他们对汉族人形象的描述基本上是正面的,甚至是较理想的.他们对中国汉族文人做出了诸如姿貌雅洁、儒雅纯朴、学识渊博等赞赏性的描述.与此同时,在他们笔下,当时的汉族士大夫在清朝统治下具有思明但不敢表露出来的微妙心态,缺乏儒家的义理精神,过着卑躬屈膝的生活.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最重要因为是清朝文字狱的高压政策,它使得汉族士大夫的精神一直处在压抑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