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突破了民事赔偿制度的传统理论,首次确定民事惩罚性赔偿制度。该制度针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进行倾斜性保护,解决了源自市场本身的"信息偏在"问题而导致的利益冲突,从法理的角度而言,第49条体现了经济法的实质公平和正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竞争法的目标是保障市场竞争秩序,保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但是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根据消费者效用理论以及市场竞争理论,竞争领域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是无法量化的,因此竞争法对于利益的保护不是通过"定分止争"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保障竞争的形式正义来保证竞争所导致的利益分配符合实质正义的要求,这是竞争法不同于民商事法律的、独特的实现其立法目标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后悔权给予消费者无偿解约的权利,在国外立法中早有规定,对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来说,该救济方法方便可行,对于加强消费者权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消费者滥用权利则会损害经营者的利益,不利于诚信的消费环境的构建,也不符合民法公平的价值目标,故应该对后悔权给予必要的限制,以便更好地实现实质正义。在我国的消费者保护法修订过程中应适时地纳入消费者后悔权,并对后悔权加以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程序正义是罗尔斯政治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对其程序正义的思想有所修正.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把程序正义区分为完善的程序正义、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和纯粹的程序正义,并认为纯粹的程序正义能够决定结果的实质正义.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修正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程序正义要依赖于实质正义.这是罗尔斯对程序正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修正.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的正义学说对研究法与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司法理论与实践问题有较大的启发作用。罗尔斯论述了正义二原则的实现过程,提出了政治正义、经济(分配)正义和个人正义问题,并论述了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对正义的严重侵犯下,人们可以采取良心拒绝、非暴力反抗的方式拒绝服从法律。在承认实体公正难检验性的前提下,“视为公正说”正是罗尔斯“纯粹程序正义”在司法审判中的体现。就法治建设而论,国家在立法时应当更多地考虑予弱者以更多的权利配置,在司法时也应考虑保护弱者的原则得以更具体的贯彻。  相似文献   

6.
平等的实现是正义理论的应有之义。在不同的分配正义理论中,平等具有不同的定位和内涵。只有对平等在不同分配正义理论中的定位进行深入探究,才能对不同的分配正义理论具有深刻全面的理解,进而找到实现平等的路径。传统契约论的分配正义理论由于最初状态法权理论与契约形式的不正当性而无法达到经济的实质平等。罗尔斯的正义论通过假设无知之幕的原初状态对契约形式进行改进,减少了一部分实质不平等,但由于对最初状态法权理论缺乏深入批判,仍无法达到实质平等。马克思分配正义观对最初状态法权理论进行彻底批判,向经济实质平等的理论实现迈进了伟大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信托是普通法财产制度分叉产生的一种多体耦合复杂系统.信托创新是法系统的耦合型创新,表现为:对新的正义系统的追求和法律机制的创新.新正义系统是以实质正义为主导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协同正义体系.新的法律机制,在结构上为三角色(财产授予人、受托管理人、受益人)分离,主体功能互补的古典三角实施三方关系整体控制,静态关系的动态处理;其核心原理是衡平正义主导下的双权协同控制,其中包括:双重所有权互控;信托财产的封闭性保护;救济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的撤回权是保障消费者权利、实现契约实质正义的必然要求.该种权利不同于合同解除权,也不同于冷却权,消费者撤回权是合同终止的一种法定情形,本质是一种形成权.为了规范该种权利的行使,立法需要对消费者的主体进行界定.消费者的撤回权作为民事权利的一种类型,应该在民法典中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9.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和理想追求,但在哈耶克看来,真正的正义是交换正义而非分配正义.在分配正义越来越成为我国学界强势主张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哈耶克正义观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究分配正义的实质及界限,并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平等、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实现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警醒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侦查的正义价值可以分为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两种,我们往往在侦查理论与实践中过分追求实质正义而忽略了程序正义,这对于实现侦查正义价值是片面的,我们应该挖掘侦查自身应该具有的正义属性.适用于现代文明社会的侦查最低限度的正义要求是侦查应具有真实性、公开性、独立性、中立性、平等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1.
一流学校与一流学科建设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与再流动。教育资源流动的正义性假设主要包括形式正义、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依次体现了其行动原则、过程规范和价值追求。在正义实施中主要出现了从垄断到合作的主体变化,从侧重到均衡的客体变化,从模糊到补偿的利益变化。我们可以从社群中的个人、均等中的差别和伦理中的制度三个方面对教育资源分层流动的正义性加以期待。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否设立冷静期制度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设立冷静期制度,是一种制度性督促,而非压榨,是对实质正义的一种新坚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消费者冷静期可设为7天,同时要构建小额诉讼制度,加强企业行会自律,明确经营者的告知义务。  相似文献   

13.
新破产法第一百三十二条对在破产程序的清偿顺位上,劳动债权相对有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性采用“新老划断”的态度,即2006年8月27日以后形成的劳动债权将丧失优先性。这样的立法取向是有悖福利国家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实质正义标准以及各国立法上对弱势群体愈来愈倾斜保护的历史趋势的。  相似文献   

14.
善对程序正义的功能理论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尔斯将其分为完善程序正义、不完善程序正义及纯粹程序正义。善与实质正义具有一致性,善对程序正义具有批评和校正功能。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的《正义论》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哈贝马斯等学者的质疑。为反驳哈贝马斯的观点,罗尔斯通过阐述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关系,揭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及"合法性"概念在实质层面上的意义,但这恰恰又否定了其在《正义论》中所推崇的"纯粹的程序正义"的观点。而从罗尔斯著名的正义两原则的推导过程来看,"纯粹的程序正义"是一个基础性的观念,对它的否定也就动摇了其"正义论"的理论基石,使"正义论"陷入了理论危机。  相似文献   

16.
刑事被害人保护与轻刑化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极易产生冲突和矛盾,它们各自源于对犯罪本质与刑罚目的的不同认识而产生,在各自追求的正义目标上侧重点不同。但是,如果将恢复性司法作为理念引入并分化适用于不同刑事司法制度之中,是可以解决其冲突并实现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的安全,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经营者的基本任务和责任。消费者在经营场所受到第三人侵权时,经营者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且主观有过错,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这不仅体现了司法正义的理念,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私法得益于法律的形式正义的理念在商品经济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形式正义这一理念也出现了局限、困境。这也为经济法的实质正义提供了舞台和契机。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的内涵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着高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法律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矛盾。无论是民法还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法的确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抉择是司法者难以避免的问题,具体体现为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之间的矛盾。形式正义在国际私法领域也称为冲突正义,它要求法官严格遵守法律规则办案。在一般情况下,维护形式正义就意味着实质正义的实现,因此,法律规则体系的稳定性、连续性不可随意破坏。然而,当绝对遵守法律规则将在特殊案件中导致实质不正义的结果时,法官应把握法的精神与主旨,合理发挥自由裁量权,灵活运用法律原则,维护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20.
"倍"概念的认识,是一个操作中的理解和理解中的操作、表述中的理解和理解中的表述的过程,是一个变化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共变的过程,是一个帮助学生逐渐抽象、领悟实质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对比与抽象中把握了"倍"的概念,理解了"倍"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