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消费异化不仅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道德现象,它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消费异化的形成有其道德上的原因,因此扬弃消费异化的途径虽有多种,加强道德制约应为不可或缺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皮亚杰建构论与现代主体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论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核心。 他认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自我调节是有机联系的,它们在认识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在活动的基础上主体去同化和顺应客体,通过自我调节不断达到平衡。鉴于皮亚杰建构论系统与现代主体性教学思想有着血脉相承的联系,为此,吸取其中蕴涵的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性的合理思想,有助于人们对现代主体性教学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消费的伦理"是对人们消费行为本身的道德合理性的理解,即消费行为的内在道德意义和价值尺度。"伦理的消费"是对人们消费行为的价值评价和道德规范,也就是消费行为应遵循的道德秩序和道德规范。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共同构成了消费伦理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人的主体性是人存在的根本,人的发展是人的主体性发展。教师主体性是教师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教师主体性建构是教师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师主体性发展具有自给性与他给性结合、自主性与作为性统一、学习性与创造性互补等基本特点。在教师发展中充分重视教师的主体性,促进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与建构是事关教师发展成败与质量的关键。基于主体性建构的教师发展策略包括:培养教师发展的主体性自醒与自觉;增强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动力;建立促使教师发展的主体性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消费异化现象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存在消费异化现象 ,表现为盲目超前消费、奢侈消费以及公款消费。它们对社会造成危害 ,应从伦理道德上加以调节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传播的伦理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计算机、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由于高度的个性化和跨国界特点,必然要求新的技术伦理和社会规范。本文认为网络伦理的建构应以慎独和普遍伦理为核心价值,坚持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对使用者、技术开发者、管理者予以规范,从而保证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主体性德育是与传统"灌输式"德育相对应的新型德育理论与方法,其实施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十七大精神有关高校德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主体性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需要观念的变革、目标的科学定位、内容的深化、方法的突破及队伍的建设与之相适应,这也是深化高校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高校主体性德育是与传统"灌输式"德育相对应的新型德育理论与方法,其实施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十七大精神有关高校德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主体性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需要观念的变革、目标的科学定位、内容的深化、方法的突破及队伍的建设与之相适应,这也是深化高校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概括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内涵,结合它产生的时代背景观照其主要内容,探寻“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物质极度丰裕的社会,消费是当代哲学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基于对景观建构的认知,以香奈儿广告为例,对消费行为中景观建构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何谓消费行为中的景观建构?二是广告中的景观如何被建构?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景观建构通过媒介、模范与系列的方式对大众心理产生作用,最终达到消解人的主体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浅谈异化概念的演变及其主体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学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不同观点,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评价与历史评价相结合入手,引出对异化概念的起源、演变及其主体性的阐述.目的在于揭示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继承与创新,及对其以后著作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审美化德育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美化德育模式就是以道德教育的超越理念为哲学基础,以实现道德自由为宗旨,以德育美的建立为目标,去提升德育及其对象的精神境界,使道德教育在对人生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过程中完成。  相似文献   

13.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批判到深入分析人的内在本质,阐明了异化的本质,揭示了劳动异化是人异化的根源。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为现代社会物化状态下探究人主体性的缺少及人自身实现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公民道德建设创造了物质条件.也创造了精神条件。目前.社会道德发展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社会道德倒退的“代价论”属于认识上的偏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上需要兼顾“适应”与“超越”两个方面。区分公民道德建设内在机制的三个层次.亦即道德规范、伦理道德原则和信仰价值对于正确理解和实践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是主体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自觉能动性。在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由于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忽略了对象的客体性维度,人的主体性处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要走出这一主体性困境,必须呼唤社会实践中精神文化实践和伦理实践的审美性和道德性维度,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通过主体与特殊客体(主体)之间的沟通,达到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校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对于塑造健全的、完善的大学生具有特殊的作用.德育工作主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的统一性,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造就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文学主体论是刘再复80年代文学思想的总体归宿。文学中的主体性原则要求在文学活动中恢复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中心,为目的。从主体性哲学基点出发,主体论倡导者认为文学活动是一种自由精神的存在方式。必须注意到的是,刘再复的主体性学术思想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文学主体性命题的根本蕴涵在于对个体主体性的确证和伸张;同时,它也指向对文学自主性的诉求。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社区文化建设中伦理关怀的主要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三个显著提高”,由此提出了社区文化建设呼唤伦理关怀的观点,并指出了社区中需加强伦理关怀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技发展对伦理建设的理论、制度和主体这三个不同方面均提出了新要求。在理论建设方面,要求实现从近距离伦理向远距离伦理的延伸,从规范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研究的转向,并立足于多学科基础上的大交汇、大融合;在制度建设方面,要求变革社会制度,加强科技立法,引进科技伦理的“软着陆”机制;在主体建设方面,要求明确科技主体的伦理责任,建设科技主体的伦理规范,开展多极主体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世纪,中国高等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许多机遇,又遇到了不少挑战。高校应在客观分析思想道德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着重从教师、党政管理干部、大学生和理论研究等方面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