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虽然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是生物进化历程的必然趋势,但其中有一些进化的重大突破几乎就像奇迹一般偶然。如果没有这些不可思议的进化奇迹,今天的生物就不会是现在的面貌。最近,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了科学家们心目中最重要的十大进化奇迹。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与合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适应与协调,合作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抑制人类的需要,提升需要的层次;正确理解竞争;坚持正确的公平与效率观是有效合作的重要内涵。合作是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4.
5.
陆良程  董建 《大众科技》2013,(9):155-157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面临着区域人才开发与合作机制不健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问题。通过结合广西北部湾实际情况,对经济区人才开发与合作现状进行研究,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协调、有序发展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顾金妍 《科教文汇》2007,(7X):108-109
自1978年以来,中国各届政府逐渐意识到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和长江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单靠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长江作为我国腹地范围最为广泛、资源最为富集、市场容量最大的经济地带所牵涉的利益包括了整个流域。政府也是意识到长江流域经济是由长江为共同的利益纽带形成的完整的利益共同体。流域的发展呼唤整个流域内每一个利益集团的共同的重视。流域内某一利益的消长影响着整个流域的全局利益。从更长远的观点来说,长江流域的发展对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其他流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要协调好长江流域内的各地方关系,最根本的就是协调好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府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就加强黑龙江省和台湾省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两地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两地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之比较,阐明了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又能够共同发展提高、互利互惠,并且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提出了一要创造机会,增进两地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二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三要实行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四要注意互相尊重、平等互利;五要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等加强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东盟国家随经贸往来的深化,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效,并初步建立包括多边、复边和双边合作体制,但并不完善。从加速协调机制条约化、完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促进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保护合作、实行区域专利审查高速路等方面入手,是完善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补贴与SCM的冲突及其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晓东 《软科学》2003,17(3):78-80,83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简称SCM),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分为禁止性、可申诉性和不可申诉性。我国现行的许多补贴政策,将受到SCM的约束和影响。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角度,国家不仅应对企业提供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而且还应符合WTO协议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补贴与SCM之间的冲突,并提出一些协调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企业劳动关系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科技企业逐渐被社会各界所熟知。对于由人力资源和知识技术资源构成主要资源的高科技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自1978年以来,中国各届政府逐渐意识到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和长江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单靠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长江作为我国腹地范围最为广泛、资源最为富集、市场容量最大的经济地带所牵涉的利益包括了整个流域.政府也是意识到长江流域经济是由长江为共同的利益纽带形成的完整的利益共同体.流域的发展呼唤整个流域内每一个利益集团的共同的重视.流域内某一利益的消长影响着整个流域的全局利益.从更长远的观点来说,长江流域的发展对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其他流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要协调好长江流域内的各地方关系,最根本的就是协调好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府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1978年以来,中国各届政府逐渐意识到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和长江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单靠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长江作为我国腹地范围最为广泛、资源最为富集、市场容量最大的经济地带所牵涉的利益包括了整个流域。政府也是意识到长江流域经济是由长江为共同的利益纽带形成的完整的利益共同体。流域的发展呼唤整个流域内每一个利益集团的共同的重视。流域内某一利益的消长影响着整个流域的全局利益。从更长远的观点来说,长江流域的发展对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其他流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要协调好长江流域内的各地方关系,最根本的就是协调好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府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阳 《科技创业月刊》2012,(10):120-122
生态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发展,但在高校的文化建设实践中它往往被忽视。在全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应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冲突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协调其冲突的对策。旨在解决好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基础上,建设一个更适合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朱宁 《现代情报》2009,29(7):118-121,125
我国地方区域性图书馆服务联合体构成可分为3种形式:(1)传统型——学术交流和相互协调合作式的学会组织联合体;(2)纵向型——行业系统共建共享式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联合体;(3)横向型——跨行业系统综合式的区域联盟服务联合体。前两种形式的构成可视为我国区域性图书管联盟的基本状况的缩影,后一种形式代表我国地方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和全国性图书馆大联盟的发展趋势,为实现横向跨行业系统图书馆服务大联盟,必须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盟员馆的积极配合,亟待克服和解决目前条块分割、系统间缺乏横向协调机制的弊端,正确处理好搭建共享服务平台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图书馆管理与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5.
马尚杰 《大众科技》2012,(5):243-245
文章分析了百色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冲突的原因,从市级国土规划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改进区域“两规”管理工作的建议,并对“两规”系统的协调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的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工是引发部门间协调的根本原因。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由于我国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监管体制,使得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在实践中缺乏有效协调,难以形成合力,而且各监管协调模式之间相对较为离散,缺乏相对统一的规范性依据,无法形成统一的有机的监管协调机制。为了有效地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提高监管效率,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我国应当从协调模式的选择和协调目标、协调规则、信息获取与沟通以及激励惩慑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确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对西部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激励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西部地区丰富的军工企业资源优势,本文从实现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西部军工企业与地方政府的配对调研,在相关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军地双方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障碍性因素分析,同时对协调发展的激励机制提出了有效改进方案,最后探讨了军地双方实现协调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多西环素注射液的猪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奥泰公司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二甲基甲酰胺-0.2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0.05mol/L草酸铵溶液(用氨试液调节pH值为8.0)(30:5:65),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多西环素在0.5~1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6)。多西环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多西环素注射液的猪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从事共建实体合作创新的210名知识员工为调研对象,对共建实体模式下企业合作创新中组织学习、协调机制、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协调机制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其中,协调机制对学习动机的中介作用远远大于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土地可用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做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利用效率是土地管理部门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中,土地抵押保障权制度体现出了地尽其利的管理效果,闲置土地监管制度体现出了地尽其用的管理效果,两者都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保障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两者却出现了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影响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现主要探讨了在土地资源管理中,有关土地抵押权保障制度与闲置土地监管制度之间存在的冲突问题与协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