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了名为"对分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应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试点教学表明,对分课堂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对分课堂有可能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尝试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国原创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特性,对分课堂对分了课堂时间,对分了师生话语权,也对分了原有师生角色的单一性和固定性,必然引发师生角色的转变。推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原有师生间的"讲授—聆听"关系转变为"协作—交流"关系;原有的师生角色"教导者—接受者"转变为"引导者—协作者"的关系。基于这些变化,本文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师生角色"作为研究核心,从传统思想政治课堂存在的师生角色问题出发,比较研究推广对分课堂模式后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师生角色的良性变化,论证了对分课堂的合理性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分课堂"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其创新点在于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授课,一半留给学生以"生生互动"的形式参与讨论,而讨论是基于学生课后对自主学习内容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有效地把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时间段错开,既保留教师授课这一传统的教学精华,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文旨在探讨"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及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分课堂是一种对分课堂教学时间且预留一半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力求学生当堂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由于"教育学原理"课程内容较多,且涵盖教育、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本研究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育学原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讨论该模式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5.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目前大学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将课堂时间平均分配,将学生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本文结合当前高中化学课堂的现状,分析了"对分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认为"对分课堂"为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值得在实践中探索"对分课堂"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对分课堂。其核心是把课堂的一半时间分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和讨论。具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课堂讲授环节、课后(或当堂)吸收环节、课堂讨论环节。其创新之处在于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在讲授和讨论之间有一定时间的自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对分课堂保留了教师讲授这一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对分课堂强调师生权责对分,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对分课堂融合了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教学两者的优点,这种基于中国本土的新型教学模式,一经推广便得到广大教师认可和运用,被誉为当前最具有中国原创性质的本土化的新兴课堂教学模式。本刊《特设专栏》邀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PAD新型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17BZ044])的课题研究团队,围绕"高校外语对分课堂"展开讨论。内容包括国内外课堂教学导向、对分课堂教学实践及效果、对分课堂与其他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等,共组稿11篇,以期为高校外语对分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将课堂时间一半留给老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的教学理念,因其方便易行的特点在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就"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特点及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课堂一半时间用于知识讲授,一半时间用于讨论式学习。自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后,便在教育界引起巨大轰动。很多一线教师均纷纷尝试在课堂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受到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影响,笔者也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积极践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且取得理想教学成效。结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高校传统讲授式课堂所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在了解了"对分课堂"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在《土力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部分内容实践了"对分课堂"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对分课堂"模式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调查了学生对"对分课堂"的实践效果的反馈,并提出"对分课堂"应用于工科课程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对分课堂模式是翻转课堂的一种衍生形式,本文在对比了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两种模式的特点之后,针对环境卫生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在对分易平台支持下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存在明显弊端的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的教育成长的需要,教育变革的出路就在于走出“工业化”的泥潭,进入“生态化”的田园,以全新的生命教育观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为此,必须正确理解生命教育观的内涵。把握生命教育观视域中,直面“具体的人”、关乎人的生命,注重“功能性学力”提高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开放英语“教材是中央电大与英国开放大学合作,为我国开放教育本、专科各专业(英语专业除外)编写的一套多种媒体公共英语系列教材.由于该教材体现了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独特性,在组织和编写等方面与其他教材不同,课堂辅导因而也具有其独特性和挑战性.本文就如何科学有效地上好“开放英语“辅导课,从教材特点、对辅导课的认识、辅导课的实施方案以及教师对课外辅导的认识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智慧课堂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的信息化,"雨课堂"是信息化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雨课堂"通过手机实现跟踪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兽医基础课程,传统教学存在不足,引进"雨课堂"师生可实时答疑、弹幕互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雨课堂"软件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基于PPT课件和手机微信,能够便捷地实现师生多元实时互动,进行教学状态和学习效果的动态监测和实时数据分析,让教师准确地了解到每位学生课外学习的认真度以及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文章基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了利用"雨课堂"软件建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紧密连接,达到理想全效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倡导以教导主任为首的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走课",是对美国校长"走课"的本土化借鉴。"走课"的目的在于了解课堂实况,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的"走课"应注意行动的随机性、经常性和短时性,观察的问题性、全面性和细致性,反馈的及时性、形成性和非正规性,关系的平等性、亲和性和互利性。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几年的"微电子工艺"教学实践中提出了7点关于课堂教学改革方法:布置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预习;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现场小实验和实物展示;播放实地拍摄的录像;理论计算与工艺模拟相结合;专题讨论以及安排综合训练任务。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学生对这门课程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是财会专业学生学习时遇到的“拦路虎”(难点内容)。怎样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能迎难而上,在轻松的教学互动中掌握该知识点并熟练地进行操作。在教法上我的处理是:承前启后、对比分析;抓住重点、分层剖析;设例练习、加深认识;归纳小结、系统记忆;教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对话"型课堂形态分析--以语文课程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教育语境中的“对话”其主旨不仅在于超越现存知识的直接传授而求得学生知识的丰富和独立思考与探究能力的发展,且在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不同声音的道德情怀和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用充分说理的方式解决争端、向相异开放的能力。本文拟从话题和向性两个维度,对语文“对话”型课堂形态进行分析,以期寻出其理想形态。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但对于“意境”概念的理解,我国学界众说纷纭,歧见迭出。最为典型的是“情景交融”说,认为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将翻转课堂与心电图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心电图教学工作的效率,打破心电图教学工作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文章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在此基础上探讨“雨课堂”的翻转课堂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成效,希望在切实有效地提升心电图教学效率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心电图的教学知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