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社会经济优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概况及其现实意义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提出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从教育理念、内容架构、制度建设、资源运作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和办学规模的扩大,本科生数量已成为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最多的群体。创新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对提高高校整体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双导师制本科生培养模式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方式,由于其独特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肯定。深入探索双导师制下的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模式,对健全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严峻的就业形势、激增的就业压力下,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备受关注。"1+n导师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易于实现"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对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本科生"1+n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教育已列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成为教育部开展"卓越计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是高等院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项目的实施,让大学生了解创新研究的方法步骤,掌握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技术路径,学会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同时也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新舞台。该文对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项目的立项、实施等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本科生导师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实效,需要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本文在阐述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内容,包括明确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创新本科生导师制双选模式,将本科生导师指导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相结合,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对提高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业导师制是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改革中正在探索的一种人才培养机制。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结合导师制"自由教育"的精髓,提出创业导师制,并就创业导师制的内涵与特征、导师的选聘、导师制的运行模式以及考核与激励机制展开论述,以期为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从高校应主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以育人为目标,科学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把改进教育课程体系为切入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服务为依托,拓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等方面,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8.
导师制的提出由来已久,如何将导师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融合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当前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理念、社会实践、师资力量、管理制度等方面还有诸多不足。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包括:提升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创新,加快专业化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的情况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展开多方位的深入探索显得尤为必要。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角度出发,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向应用型、职业化教育转型背景下,随着民办高校本科生数量日益增多,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已是民办高校面临的严峻问题。本科生导师制被实践证明卓有成效。从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入手,对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意义、内涵、内容、导师的责任界定和激励机制进行探析,最终构建"1+1+1+n导师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希冀通过本文研究,为民办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将综合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思想融入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并突出个性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从教学制度出发,采取导师制、第二课堂及校企联合等一系列措施,对教育结构升级优化,最终建立并完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将对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开展“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阐述了这一模式的理论依据、构建体系、运行机制及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3.
成人学习者为在职人员,对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有较强烈的要求,但由于种种的原因,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着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影响成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几个因素,探讨了建立"三位一体"成人高等教育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措施,以期为成人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对助产士的需求日益增加,助产专业人才已成为紧缺型专科技能型人才之一。为适应社会需求,围绕助产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构建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以强化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三位一体"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顶层设计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开展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进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的助产学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助产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进行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改革显得迫在眉睫。通过构建开放、多元化协同创新教学团队,科学地设置训练项目,采用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供丰富的训练资源,不断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创造优越条件。通过对师资队伍和设备资源的优化,为工程训练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的考核体系,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创新,为新世纪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创新创业即将转入新的发展阶段之际,根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及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必须重新审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进行合理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逐步实现由功利性战略目标向非功利性战略目标的转移,切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医类专业特点,阐述了高职院校实施“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实践过程和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8.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切实实现以能力为导向一体化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环节。本文围绕合肥工业大学"三位一体"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通过开展航模综合训练第二课堂,以此来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学校"三位一体"体系建设与改革,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十三五"规划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专业进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系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特色实行"三位一体"改革方案,坚持教育引导、校企实践、成果建设"三位一体",着重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技术水平的人才,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分析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一是全员动员,形成合力,全面加强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二是鼓励现有师资参与创新创业培训;三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