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课程衔接是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实现有效贯通的关键所在。文章就常州工学院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3+2"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衔接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立足实际培养实践过程进行教学改革,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用人单位就业市场需要的课程衔接建设思路,并就培养目标的定位、衔接式课程模块设计、主干核心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环节衔接等方面具体方案进行介绍。同时就各模块的衔接、主干课程建设、教师教学等方面提出继续改进与完善的措施,并对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提出策略和对策。通过分析讨论,对发展适应当前产业结构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和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资源的整合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核心在于加快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进行机电专业“3+3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前后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强调课程的深度融合,实施模块化课程,不断地实践要修正要再实践,从而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最优。  相似文献   

3.
王芬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0):79-81
文章以襄樊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7级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为例,在分析国贸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把综合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为实验、实训、实践三个层次,指出三个层次之间相互衔接、层层推进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实际提出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实施的路径是通过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理论课程实务化、实务课程实践化、综合实训整合化。  相似文献   

4.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核心在于加快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进行机电专业"3+3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前后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强调课程的深度融合,实施模块化课程,不断地实践—修正—再实践,从而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最优。  相似文献   

5.
"专本衔接"试点项目是江苏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又是保证"专本衔接"项目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专本衔接"试点项目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影响因素,梳理了"专本衔接"试点项目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实践,从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强化任课教师培训,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教学标准与高等职业学校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构建与衔接、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专业教学标准的颁布实施为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了依据,促进了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和课程衔接。  相似文献   

7.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是课程模块化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研究以"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建设为例,分析了其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不足与模块化教学四维变革,解析了新闻学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及其课程模块化建设,并重点探讨了项目驱动式教学、多媒体案例教学、多元化模块实践、衔接式新闻采写读评报训练、针对性自主学习、科学化考核模式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与运用.  相似文献   

8.
旅游专业中职与高职的课程衔接应当科学合理、优质高效。要在这一目标下调整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既要规避重复,又要有所过渡,同时在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上体现中、高职两个阶段各自的特点和侧重面。实现途径是:先通过组建旅游职教集团并实行中高职"3+2"衔接式教育体制,再建立旅游专业"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模式。本文以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展示了基于这一途径的旅游专业中职与高职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办学中,课程衔接是最为重要部分,中高职计算机类各专业都面临课程衔接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素质养成课程等多个方面。而针对中高职计算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而言,构建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就需要对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畅 《考试周刊》2014,(64):167-168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关键,但课程衔接一定不是中高职相同专业课程的简单相加,而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构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均相互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幼儿教育学》是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题从课程性质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指出构建《幼儿教育学》课程体系,有利于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