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西北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问题是关系人类命运前途的大问题。地球以亿年为单位积累下的化石燃料,现代人类几百年之内就把它耗尽,这本身就是值得忧虑的事情,更何况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物对地球大气的污染,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面对这些情况,不少学者对世界未来能源选择问题发表了许多议论,其中有一位叫A.罗宾斯的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硬能源路线和软能源路线的理论。所谓硬能源路线即以原子能、煤为主的路线,所谓软能源路线即以太阳能、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能源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生物质能源概述 化石资源的过度消耗引发了能源和环境危机,寻找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品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生物质能源环境友好,可再生.  相似文献   

3.
在瓦特蒸汽机的推动下,人类轰轰烈烈地进入了工业文明,伴随着工业不断前进的脚步,人类生活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强,以至现代人无法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会是怎样。因而,能源成为人类一个难以了结的近乎永恒的焦点问题,一再被各国首脑提上议事日程,并成为国与国之间展开经济、科技、军事较量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4.
能源匮乏的现状迫使当今的科学家们去寻找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等.一些独具慧眼的能源专家发现,开发利用人类自身的能源--人体生物能也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辛秀田 《百科知识》2004,(10):22-23
我们今天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这包括石油、煤炭等等,而这些能源的使用一方面产生温室气体,造成对大气的污染;另一方面其资源有限.再有100多年人类面临用尽化石燃料的危机。能源危机开始困扰着人类,人们不得不寻找各种可能的未来能源,以维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核能作为高效清洁的能源成为人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动力的工业文明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创造的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能源和环境两大危机却已不期而至。按照目前人类活动所需的能源消费水平,再过一百多年,地球在50万年漫长的地质年代所形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将要消耗怠尽;而与此同时燃烧化石燃料要向大气中排放大量废气,使大气变浊,造成酸雨剧增,气候变暖,洪涝干旱灾害频繁,臭氧层被破坏。在当前全球能源和环境向人类亮出“黄牌警告”之时,开发新能源已成为人类发展中的紧迫课题。谁能最先占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先机,谁就将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既解决了能源替代问题,又为农业资源、自然资源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使其产业化、现代化,变无用为有用,清洁、环保,增加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既可推动农业与工业的结合,又可促进环境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全球总能耗的74%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资源却在日益耗尽.同时,化石能源的无节制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作为清洁、可持续利用的能源,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供应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12,(14):66-67
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给予人类光明和温暖。地球上的一切能源归根到底都来自于太阳,然而人类对传统能源的过度开采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已让地球不堪重负。为了争夺和控制能源资源,各国之间的战争和冲突不断。  相似文献   

9.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个聚合体的大概念,既包括居室、院落、乡村、城市等聚落环境,也包括大气圈、土壤圈、水系、地表植被等地理环境,还包括为人类提供各种矿物资源和能源的地质环境、空间环境。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10.
一、海洋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空间和资源宝库在人类发展的陆、海、空、天四大战略空间中,海洋是第三大空间,是生物资源、能源、水资源、金属资源的战略性开发基地,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巨大的支撑作用,是最现实,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1.
位于国家管辖海域以外的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2.517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49%,是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的潜在战略资源基地。这一广阔区域内蕴藏丰富的金属、能源和生物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是2l世纪重要的陆地可接替资源。  即将开始的新一轮相对有序的“蓝色圈地”运动将成为21世纪争夺国际海区域资源──这一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主旋律。海底矿产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是世界各国充分展示综合实力、争取海洋权益、发展高新技术和开展外交与合作的综合性活动。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框架内,在“全人类共同继承财…  相似文献   

12.
《只有一个地球》这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使学生知道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CO2排放量猛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将严重威胁.实际上,城市里的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功能本身上.在奥地利、德国等国家已经实观了在几乎不利用人工能源的基础上,使建筑物室内的能源供应达到人类正常生活需要.事实上,早在2007年我国提出的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将使单位GDP能耗比2006年降低20%的目标.本文将从建筑物和空调、能源等方面进行低碳建筑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直燃发电:未来能源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面广、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在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转化成电力,则可使生物质能这一传统能源重新发挥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一技术就是生物质直燃发电.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丰富,目前被广泛用于煤化工和燃烧发电.呼伦贝尔淡水资源也十分丰富,能源重化工基地基础设施功能日趋完善,启动或即将启动一批能源重化工项目.但是呼伦贝尔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然旅游区,如果在发展大型能源重化工项目时监督不到位不可避免地将会损坏呼伦贝尔这片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清静的大草原.所以呼伦贝尔应考虑到持续发展风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武科 《世界发明》2003,26(8):10-11
呼之再出迎风转动的风车,扬帆远航的帆船,人类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由来已久。中国南部的海风使得联系东西方的海上丝绸瓷器之路得以畅通;大西洋的信风使得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荷兰的风车,几个世纪以来为当地的磨房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动力……但在工业革命以后,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却渐渐成了维系人类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主要能源,人们逐渐忽略了风,这个曾给予我们无穷无尽力量的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7.
先进信息管理的代表——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中国科技信息》2005,(17B):127-127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与社会资源状况息息相关。人类对不同资源的选择与依赖,反映出不同的文明特点,是文明变迁的一种内在依据,也是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每一种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部依存于一定的资源基础,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物质、能源和信息三种资源支配着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在不同时期这三种资源有着不同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能源是世界发展的最基本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事实上,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的供应就一直没有跟上人类的需求。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21世纪中叶,即2050年左右,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到那时,如果新的能源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不难想象,那时的世界工业将会大幅度萎缩,最坏的情况下,各个国家甚至可能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资源而发动战争。  相似文献   

19.
<正>只要人类继续繁衍生息,又需要通过能源来发展经济,那么针对能源的动态博弈就会持续下去。目前,美国经济的首要问题之一仍是如何保障充足的能源需求。2008年,美国关注的能源问题是全球的液化天然气市场,美国被视为几个液化天然气项目的主要目标市场。然而到2014年,非常规油气在美国的能源新格局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果不出意外,预计到2020年,美国会成为  相似文献   

20.
序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人类正走向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可持续能源时代。未来二三十年将是人类从工业化以来,以规模化、集中式化石能源为特征的不可持续能源时代转变为以分布式、多样化、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可持续能源体系的关键历史时期。光伏、光热、风能、水电、生物质、地热、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将发挥主体作用,核能等其他清洁能源为补充,非常规电力、天然气、氢能将成为交通运载工具新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