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检视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主要流派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论整合的必要。在理论运用上,我国学者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用于分析国有企业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与企业关系、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整体性政治经济变迁以及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和当代制度建设。在理论研讨上,我国学者主要是将制度变迁理论与马克思的国家观相比较,并提出了区别于新制度主义中层组织决定论和个体行为偏好决定论的整体主义的制度范式理论。  相似文献   

2.
卓越  张珉 《教学与研究》2007,3(11):80-87
新制度经济学批判新古典理论过于抽象,但自身也未能很好地解决制度研究的现实性、历史性和社会性问题.在新制度经济学陷入困境的同时,政治学领域兴起了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浪潮.本文从制度观,制度对行为的影响,制度变迁理论、历史、社会背景和文化在制度研究中的地位等方面,对政治学新制度主义三个流派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蓬勃发展可能为新制度经济学走出困境带来的启示及其对我国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又称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个理论流派.目前,它已在西方政治学尤其是美国政治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历史回顾与现实观照两个层面上,试图勾勒出西方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完整画面: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什么?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研究解决了政治学中的哪些问题?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4.
制度研究是政治学的基础。新制度主义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全新理论,绝不是旧制度主义的简单“回归”。本文回顾了政治学中的旧制度主义,在论述新制度主义产生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对旧制度主义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研究的新制度主义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多学科研究方法可能是高等教育学独特的研究方法的话,那么,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工具或研究视角开展高等教育研究,以推动和促进高等教育学自身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既有意义也有必要。新制度主义作为当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具活力的理论流派之一,有其独特的对制度变迁等问题的解释逻辑。在对高校办学趋同化现象的分析中,新制度主义提供的合法性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国家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本源性论题之一,教育与国家政治发展是其中的重要维度。新制度主义"斯坦佛学派"主张教育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个体社会化、分配和合法化三种不同层面的模式,国家政治发展的过程即政治中心的形成、国家构建以及民族构建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至关重大。新制度主义的教育与国家政治发展"互动"理论对于理解教育发展、国家发展的深层次动因以及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内在张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新制度主义"新"在哪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凯  胡伟 《教学与研究》2006,26(5):65-69
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到底“新”在哪里?这是任何一个从事新制度主义研究的学者所不能回避的基本命题,也是任何一个想要了解新制度主义的人所最想认知的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政治学中新制度主义的兴起,在重点阐释了何谓新制度主义的“制度”与“制度主义”的基础上,着重回答了新制度主义到底“新”在哪里这样一个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度重新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焦点。河连夑的著作《制度分析:理论与争议》在承接前人智识的基础上,介绍新制度主义三个流派的核心观点、面临的批判和最新走向,探讨能够有效解释公共行政与政策的理论框架。全书系统、全面地呈现了新制度主义的缘起、进程、争议和未来走向,为读者把握新制度主义提供了全套视野。从新制度主义的缺陷出发,未来新制度主义的发展既要推进理论同现实研究相结合,更要在实践基础上校验制度理论,并进一步构建新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制度理论一直将教育领域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近十几年来,在教育领域出现了三个显著的变化,它们分别是教育服务提供从单一走向多元、教育系统结构从松散变为紧密以及教育制度重要性的增加。这些教育制度变化的新对于以往制度理论的基本命题提出了挑战,要求重新审视一些制度关系,如同形性与多样性、合法性与效率、松散性与紧密性、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政府与市场等。这预示着对于教育领域进行制度研究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对话是人类思想与真理诞生的原初样式和本真状态,体现一种平等互动精神,具有构建功效和自主创新活力;对话是"正在"和"未在"之间的不断转换,具有内在的未完成性与自由开放性;在对话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双向运动过程中,通过对照和引发,可以产生出更深邃、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对话,同时不断实现视界的融合,从而促成新的意义创造。  相似文献   

12.
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 ,对话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与途径 ,我们要摒弃知识授受的师生关系 ,确立平等的“你—我”师生关系 ,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对话与交往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作用是有限的,对话与交往不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唯一因素,对话与交往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作用是片面的。厘清对话与交往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并对现有对话与交往在教育教学中的定位进行反思,批判性地发展其理念,将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定位对话与交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巴赫金是俄国最伟大的理论家和学者之一。他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分析中,将自己的对话理论分为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并对其哲学根源和人文精神进行了分析,将此对话理论与传统语言学的对话理论进行了比较。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文艺学和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5.
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独特关注,不仅为经济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也给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一系列崭新的概念和一套比较完整的分析工具,开拓了新的政治学研究视角。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政治学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对话”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是一种交流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复杂性、长期性、非灌输性和人格依赖性等特点,对话正好适用这些特性,能够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了自身特色,同时对教师的教授方式、人格和能力以及学校的管理、评价机制等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影像的传播中,传者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性,即传者中心,传播者与接受者形成二元对立。而在新媒体视频传播中,不同的主体之间形成一种"共在"关系,传播主体、接受者通过各自的视域与对象主体进行对话、交流,从而理解作品,获得视域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