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球化和文化都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中心话语”。文化多样性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表现,是世界各国的地域文化形式维持其存在的重要表现。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的两个维度,二者是辩证统一、相生相成的。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并不是对立的,而且,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能是文化多样性,而不是文化同质一体化,更不会是“文化霸权主义”。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动力则是多元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多样性问题与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把社会生产方式的结构和全球化进程相联系起来考虑,文化多样性的问题就关涉对现实的理解和对未来的选择,以及另一种全球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当科技、经济逐步走向一体,互相融合的时候,人类必须得为保护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做出努力。首先分析全球化的大背景,继而明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强调,承载着文化交流的翻译工作者,必须具备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文化意识,为全球文化的沟通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使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进一步凸现了文化的多元化.多元文化主义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强调建构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因而促进了教育的民主化观念和多样化发展方向,促进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理应承担起全球化时代的新使命,更加关注文化差异和机会均等,坚持多元视野和个性指向,进行结构统整,以培养所有学生进入多元文化世界的适应力与发展力,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和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5.
"文化生态"及其"价值标准"的相对性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生态呈现出多样性和世俗性。人们在社会转型时代心理上或行为上所表现的实用价值观,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解放,我们必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革新的精神认知文明与野蛮、道德与人性、思想与教育、科学与文化,以适应时代要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面对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面对西方文明和价值观念主导的单一发展模式的扩展,如何在发展中维护多样性,在多样性中实现发展,是涉及人类能不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加以研究和正确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揭示了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而且在“跨越”设想中论证了“历史成为世界历史”即全球化时代条件下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客观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正>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加频繁和深入。作为区域传统文化之一的地方传统音乐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音乐,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参阅由杨奕著、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一书,立足全球化背景,深入研究地理多样性与传统音乐传承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提供支撑。一、地理多样性赋予传统音乐独特印记作为各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情感信息,并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随之而来的是不同语言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世界语言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时代面临严峻考验,探索和寻找新的语言文化多样性保护策略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尝试运用模因学和语言文化相结合的界面研究,探讨模因学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启示。通过模因模仿与复制的传播规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需要找到代代相传的模因宿主和受体,运用有形和无形的手段促进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文化忧患意识的缺失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面对中外文化的融合、碰撞与交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创新并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文化自主性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先进青年群体,但他们在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缺乏文化忧患意识。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交流远比文化上的交流肤浅得多。在世界文化语境里,中西文明的正确对话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题。让每个大学生学会从世界文化的视野看中国文化,培养自身的文化忧患意识,是发展中国文化的百年大计。我们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批判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全球化成为了讨论的热点。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标志,更是全人类达成某些共识的必要途径。文章立足于文化民族性的界定、产生、意义以及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深刻内涵和不断推进进行了初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世界范围内互联互动,为比较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的文化根本与文化立场应该是,要以本国的民族精神为文化根本,又要善于转换立场,进入异文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比较教育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社会里,由于人类文化交往的封闭性和狭隘性,文化整合大多只发生在各种文化模式的内部,作为这一文化模式保持其发展的连贯性和协调有序性的重要机制而发挥着作用。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人类文化交往的时空界限,给各国文化敞开了一个新的地平线,使各国文化有可能跳出原有的较为狭窄的文化视野,确立一个认识自我和全世界的更开阔的文化视角。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文化整合既是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是在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网络化背景下得以发展,并导致民族传统文化发生深刻重构。一方面加速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消失,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是深刻的文化再构过程,其现状是:民族文化事业供给公益性文化产品,民族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地方政府政策决定民族文化产业的基本格局,多维视角引领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民族文化企业生存发展空间逐渐壮大,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根基。现有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的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倡导通过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来促进国际领域教育家、实践者和哲学家们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知识、智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相互理解.本文概述作者从事不同文化间对话的一些经验,然后探讨比较教育学术界对理解全球化时代文化传统和教育的影响,指出教育交流有赖于技术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也需要本土的、边缘文化群体以及贫困国家的参与,这些群体或因国家资源贫乏而无法跟上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应该在保持文化的完整性,减少不同文化间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时代边疆社会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主要包括"我者"与"他者"之间的协调问题,以及"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协调问题这样两个方面。全球化时代边疆社会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与世界主义文化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间存在诸多重合之处,事实上也正是这种重合使得边疆社会成为了世界主义文化的生发地之一。当然,由于边疆社会所具有的一系列特质,从而使得全球化时代边疆社会中的世界主义文化在生发方式、承载群体、文化性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特殊性。通过对已有实证研究的总结,本文认为可以将全球化时代边疆社会中的世界主义文化划分为民族型世界主义文化、地域型世界主义文化以及游移型世界主义文化这样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信息资源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化一体化,促进了网络化的诞生。化作为人的创造呈现出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及异质性绵延,因此,一方面网络提供了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化直面的加力平台;另一方面在各种化的多元互创中,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化“去国怀乡”的愁绪和寻找往古之梦的冲动。走向世界的民族需要在网络世界上建立自己化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广告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广告的发展也带来文化的繁荣,使得广告与文化密不可分:一方面,广告是商业文化的一种,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不仅可以创新文化,而且可以推动文化的传播,带来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广告可以利用文化增强其传播效果,同时广告受文化制约,因此,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要重视异域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9.
我们远未进入所谓的"消费时代"、"消费社会",而是进入了一个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文化经济阶段.在当前,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纯粹的"文化",纯粹的"消费".经济、生产仍然是第一性的.现在已成为全社会"关键词"的"消费文化"本质上仍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文化产业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和消费形式.在全球化"消费文化"背后实际上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双重意义上的殖民化陷阱,这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