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一名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一线的教师,每天和自己的学生们一块摸爬滚打已有十几个年头了。随着教龄的增加,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经验也不断地得到了积累和丰富,教育教学及管理的能力也逐渐得到了锻炼与提高。然而,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不仅没有感到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轻松,反而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惑与压力,那就是越来越感到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困难在不断增大,越来越感到缺乏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法与对策了。  相似文献   

2.
戒尺,在鲁迅就读的三味书屋里叫戒尺,在魏巍的老师蔡芸芝先生手里叫教鞭,在宰相刘罗锅教育儿孙的时候叫"家法",在我们有些老师的手里,冷不丁就成了竹枝、树条儿."教育"的"教"字中那个"攵"部本来就是"手拿棍棒"的样子."戒尺"这个名字起得好,"戒",警戒,惩戒;"尺",尺度,标尺,标准.这些正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嘛.  相似文献   

3.
寿镜吾是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先生曾回忆道:"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鲁迅先生非常尊敬这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先生.他们师生之间一直有书信往来,甚至在老先生谢世后,鲁迅先生还与他的家人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我正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吴伯萧的散文《早》。当学到课文第三段“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教室的角落,一只手举了起来。“老师,这把‘不常使用的戒尺’什么时候用呢?”这时.有的学生就遭不及侍地抢着回答了。有的说“当学生做了不好的事”,有的说“当老师生气时,……”他们的回答,确实也认识到了这把“戒尺”的特殊用途。“是呀,这‘不常使用的戒尺’是古代的老师用来惩罚、教育学生的一种工具。”……听了我的补充解释,看得出,他们的脸上都显出了一种异样的神情。  相似文献   

5.
张彪 《江苏教育》2007,(13):84-85
前不久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报道《管教“问题少年”的魔鬼训练营》,很震撼,也颇受启发。外界之称为“魔鬼训练营”的学校正名叫“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这里没有常规意义上的“老师”,只有跟学生同吃同住的“管带”:这里没有普通学校的文化课,取而代之的是特定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学生每人至少要参与一千公里的长途行军。学员也不是普通的学生,都是些性格叛逆、荒废学业或离家出走、沉迷网吧或在家跟父母顶嘴、在外劫钱打架的不良少年。所以“魔鬼训练营”又被称为“差生野战医院”。报道中说学生经过训练以后,多数都能痛改前非,只有少数反复的。  相似文献   

6.
女儿上初中了,数语外三科,偏偏外语跟不上,月考竟然不及格。我很生气,第一次动用了武力。我做了一把戒尺,扯过女儿的手,毫不留情地落下,女儿忍着没有哭,眼泪却在眼眶里直打转。她也知道她伤了我的心。一直,她都是我的骄傲,我忽然有一种掉下悬崖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上实验课时,我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学生看到鸡蛋一会儿沉,一会儿浮,都惊奇地喊起来,纷纷跑过来要看这只鸡蛋。有的说:“这是真的蛋吗?”有的说:“这是假的。”有个学生说:“老师,让我仔细看看行吗?”我满足了他,让他把鸡蛋拿在手上翻来复去看。  相似文献   

8.
吴绍良 《上海教育》2007,(7B):32-33
李文,13岁,佤族,又矮又瘦,两只大眼睛,染黄了头发,胳膊上还有纹身。他很少交作业,绝少能安安稳稳地坐上一节课。任课老师通常会大声地责骂他,还有气急了的老师掐过他的脖子,拧过他的屁股,光教鞭就在他桌上敲断了好几根。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大部分实践都需要学生课外完成.而学生都有贪玩的天性.经常会把活动任务忘在脑后。所以,老师上课时总会听到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对组内没完成任务成员的埋怨。学生你怪我,我怨你。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难以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不管在什么时候总不希望学生出错,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更是怕学生犯错误,怕让自己难堪。但有时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适时地制造一些错误,设置一些陷阱,真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我就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盼望林杰能出一点错,真的,哪怕是一丁点错误。有一天,我对林杰说:"难道你就不能粗心大意一回吗?"林杰听了,眨了眨近视镜片后的一双发亮的小眼睛,迷惑不解,好像在说:哪有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犯错呢?  相似文献   

12.
来来往往     
老师违法了吗 是否学生犯错就要挨打?今天我犯了个错,政教处的老师把我叫去谈话,后来打了我几下,现在脖子上还有道红肿的伤痕。老师的这个行为是否违法?  相似文献   

13.
夏日炎炎的午后第一节课,是学生最容易犯困的时候,也是最让老师们着急的时候.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位老师总带着一根教鞭,如果发现有学生昏昏欲睡,定会拿教鞭狠狠地向其抽去.有一次,我领教了这种"酷刑",半个月后还心有余悸.我走上工作岗位后,虽然自认为课讲得还比较生动,却终究也难敌学生的瞌睡虫.  相似文献   

14.
最近媒体多次报道教师严重体罚学生,引起社会、家庭、学校广泛关注,如广东的“巴掌老师”、“教鞭老师”和河南的“撕脸教师”等。尽管全国各级教育部门也一再强调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然而学生受到教师伤害的事件仍然时有报道。笔者认为完全是那些教师没有掌握好惩罚的“度”导致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6.
新岭村小学的李大木老师有一根杉木做的教鞭.每次上课,他总要带着它,如果有人上课不老实,讲话或做小动作,教鞭就会重重地落在他的课桌上.让他大大地吃一惊。李大木看起来凶,但心肠特别软.他从不用教鞭来教训学生,他说娃儿皮薄肉嫩,受不起。他可疼着小娃儿们呢,要不然也不会师范二毕业就在这山旮旯里做教师,  相似文献   

17.
2013年4月11日晴正午,田野里麦浪翻滚,城市内暑气蒸腾,火辣辣的紫外线如同核弹爆发似的灼烤着整块地表层。土壤干裂,河湖枯竭,整个世界陷入一片死寂。而我,却又一次骑着“吱吱”作响的破旧车去补课;又一次行驶在燎原烈火般的一号桥上;又一次要见到学生犯错就火冒三丈的老师。想到这些,心里就烦躁极了、埋怨极了。  相似文献   

18.
李静 《宣武教育》2006,(6):42-42
学校新来了一位本科生,年纪轻,壮志勃勃。在学校学的知识和理论真恨不得一下子都在课堂上倒给他的学生。听完了他的课,总觉得离实际的教学还真有不少差距。单说上课时的语调,整节课下来就像高噪音的机关枪,听的老师们总感觉躁得很,这样下去学生怎能上好课呢?开始,我们教学干部和教研组内教师与他共同评课,他怎么也意识不到,说他讲的理数过深,学生难以接受,他认为这是应该在这节课上教给学生的,而且非常认真的摆出一大堆理由。怎么办呢?老师的态度是认真的,对工作是负责的。要保护他的工作积极性不能一头冷水把他的满腔热情浇灭,又要尽快指出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上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缺,但缺不了爱。因为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时教育而言,爱尤其重要.爱贯穿整个教育的过程,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少老师在学生困难需要关爱时.比较容易把握好爱的尺度.但当学生犯错误时,则往往奉行“打是亲骂是爱”的准则.把责罚当成了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可有一位老师则不然.  相似文献   

20.
有个外国教育参观团到某校听课,这是堂观察说话课.老师拿了一只小乌龟让小朋友观察,小朋友高兴极了,有个小朋友得意地学起乌龟爬来,老师认为他太顽皮,就用眼睛瞪他,他竟没发觉.老师气极了,准备课后狠狠地教训他一顿.没想到,外国老师评课时竟夸赞了这个顽皮的学生,说他是这堂课学习最投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