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探讨心理健康标准的角度不同,其结论也不尽相同。结合对当前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对心理健康标准进行界定时应考虑其相对性、发展性、整体性等特征,既要注重适应标准,也要考虑发展标准,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才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外心理健康专家对心理健康标准做了各种研究与论述,他们在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哪些特征方面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是,所有专家都认同心理健康的人是社会适应良好的人。对什么是心理健康,不能从个体的表面特征来加以描述。而应从心理健康对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作用来考虑。  相似文献   

3.
近来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无论是在判断依据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存在诸多的争议。鉴于当前研究中所遇到的困惑和矛盾,本文试图从方法论、学科性质等方面对该问题的实质予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健康”的新概念是:“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宣言里把健康的内容扩展为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当前理论界对心理健康标准探讨的现状,初步探讨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并论述了教师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对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自信心的增强。同时,它还是治疗和辅助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铜仁师专学报》2001,3(1):13-16,19
本文分析了当前理论界对心理健康标准探讨的现状,初步探讨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并论述了教师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对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系。社会适应可以解剖为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心理结构和心理功能三个方面。分析社会适应的三个方面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可以回答三个问题:个体的社会适应是怎样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什么样的社会适应心理素质能够为心理健康提供保证?从社会适应角度看,心理健康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形成机制、保证条件和评价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活动课评价标准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和有效载体。评价既具有甄别功能,也有教育、改进和激励功能。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系统的量化评价指标,对于确保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际效果和有效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评价,尤应注重对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评价,以确保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效。具体包括:目标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内容科学、正确,体现年龄阶段性;活动过程设计逐层递进,生动活泼,富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显现综合性和开放性;效果明显,重在应用和强化,突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校园内的青年学子心理挫折承受力差和人际冷漠状况令人担忧,我们的教育,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本文即是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视角对这一社会问题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标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个体、群体心理健康的评定,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标准相当重要。通过对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心理健康标准应是一个体系,此体系是由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所组成,并非单一标准。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现状的反思--兼论心理健康的平衡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现状可归纳为六种依据、两种马克思与两种倾向。心理健康的标准应注重两种倾向-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于适应与发展应成为心理考察的基本对象,并最终落实在对心理机能的评估上,。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平衡说”,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心理机能上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的积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不同学派的心理健康观以及相关研究进行理论分析,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适合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条基本标准,既自我接纳、积极的人际关系、自主性、环境控制与利用、生活目标和个体成长。  相似文献   

14.
人类对幸福感的探索和实践,"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在心理学意义上,作为幸福感主要成分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与人们的学习生活、情绪情感、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心理健康要素紧密相关;而心理健康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状态,又使它与幸福感直接发生关联。实际上,从内涵上审视,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属仲、伯之间;从溯源上考察,心理健康需要幸福感的支撑;从目标上解析,心理健康的价值追求就是幸福感;从结果上考察,心理健康应是幸福感的副产品。一句话,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和核心所在。可以说,正是对幸福感的不懈追求,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健康,生命也藉此完成质的飞跃。显然,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及其要素相互促进,且已成为新时代心理健康的一种新诠释、一抹新亮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自评问卷 (SCL - 90 )调查 ,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明显高于正常成人。其影响因素是复杂的 ,主要有社会方面的、个体生理方面的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了创建适合于现代高等学校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理论的构建和实践应用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积极因素,比如“贵生”的心理健康价值观;“整体”的心理健康观念;“中庸”的心理健康标准;“互补”的心理健康人格理论;“顺应自然”的心理调适方式;“完整”的心理健康理论和方法等,要将这些理论和方法服务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就必须实现现代转化。在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转化过程中存在着特定、综合和融合的转化路径。但还必须把中国传统典籍中心理健康思想的挖掘整理同现实生活中流传下来的心理健康思想的总结提升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和现代心理健康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结合起来,把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挖掘整理与对中国人精神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探讨中国本土化的、多样的现代转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现代书法学习鉴赏中普遍存在的审美价值标准进行书随时代的审美评价试确认。力图总结补充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欣赏与创作实践规则,以利国粹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评估是健康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标准并不是对心理结构的静态的描述性说明。心理健康标准的评估问题,应当从人类实践活动过程所形成的功能性关系之中去寻找;要依据一定历史条件下个体生命活动的具体形式来考察,而且评估要从个体的整个生命活动系统出发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而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广大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在探索具有高效益、高效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手段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出发,阐明了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整合的原则及整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