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爱群 《青年记者》2007,(18):90-91
电视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包装是"形象塑造的艺术",需要让主持人拥有一个吸引观众眼球的荧屏形象,这种形象具有区别于其他形象的特殊性,"它是由参与电视节目制作的全体人员共同创作,由电视节目主持人出面完成,受众对他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的总体评价。"(孔德明《形象设计》)同时,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包装应做到主持人媒介角色、社会角色和个人角色的三位一体,追求其荧屏内外形象的一致性,使主持人具有独特的、与节目相得益彰的自身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是一个形象,而不是一个自我。自我是个人的思想、感觉和行动的能力,而主持人则代表一定的群体、机构(如电台)向更多的群体、机构,或大众传递讯息,表达愿望,提供服务和建立联系。在“一定的群体、机构”与“更多的群体、机构、或大众”之间,主持人是一个连通的环节、一个媒介。这个环节的工作发端于它所代表的群体,或说主体,作用于它所面对的更多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整体形象如何,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注重自身整体形象的美感,塑造个人魅力,提升荧屏形象。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整体形象包括有声语言即播音和无声语言即表情、服装、化妆等。新闻的严肃性、客观性决定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播音、表情、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与受众的交流是主持艺术的基本要求。当主持人面对摄象机时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若没有交流感,便会出现“梗阻”现象,直接影响到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形象,更谈不上以自身魅力去吸引观众。所以主持人应该以创造最好的传播效果为己任,努力保持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谈话时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颖 《视听纵横》2005,(4):105-106
个性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化影响下产生的自身的独特性。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个性”已经成为立足社会、富于创造性和个体成功的重要条件。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节目的个性特征成为观众选择的重要标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涵盖了主持人的化修养、自身性格、年龄特征、形象特征,她应该是一种融于节目本身,自然、亲切、在有意与无意之间的情感体现。  相似文献   

6.
在大多数人看来,倪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生涯是相当顺利的。她以一个有相当知名度的电影演员的身份进入中央电视台,担任影响巨大的“综艺大观”节目主持人,几乎立即就以其清新、朴素、随和的台风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并且获得了当年电视综艺节目的最高奖项“星光奖”。这意味着作为一个主持人,她得到了大众与专家的一致认同。直至今天,倪萍仍然是荧屏上最引人注目也最有台缘的主持人之一。然而坎坷也就接路而至,仅仅一年之后,挑剔的观众开始对倪萍的表现提出各种指责,先是集中予她在节目主持中的“表演”意识,而后又更为“深刻地”…  相似文献   

7.
杨澜 《新闻传播》2024,(3):38-40
全媒体环境下,传媒行业蓬勃发展,各类节目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层出不穷,受众对于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虚拟主播、“泛主持人化”、“去主持人化”的发展趋势给传统媒体主持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许多优秀的新生代主持人崭露头角,收获了受众的好评和喜爱,形成了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形象,从而对个人的职业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以“全媒体”为研究视域,以“主持人形象”为研究对象,借鉴和参考已有的新生代主持人职业发展经验,刍议“新生代主持人如何构建个人形象”,探寻新生代主持人入行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个人形象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方箫 《新闻传播》2007,(7):51-52
主持人,是电子媒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们运用形象、有声语言、肢体语言和其他辅助形式为媒介宣传服务,成为媒介宣传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的不少人依托媒体节目影响的扩大进而上升为该媒体的文化品牌(甚而在这些人当中,出现了少数以“主持人”为职业的个人,他们拥有改变媒体文化和媒体某方面价值观的能力,从而使自己成为该媒体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要谈论的,就是由这些主持人所构成的当代中国“主持人文化”。  相似文献   

9.
浅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形象包装直接传达着一个栏目、一个频道、一个台的整体形象包装理念、审美感、美学意识,同时也直接影响观众的“视欲”心态,引起他们的视觉心理的审美共鸣。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电视主持人的包装造型已不仅仅是美化人自身的艺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已经成为电视表达元素之一。电视服装化妆艺术是主持人性格最佳表现形式,是主持人内心的再度表现,是节目内容的重要提示。电视化妆造型作为一项技术性与艺术性较强的事业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为塑造观众喜爱的荧屏形象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荧屏形象是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0.
或许是职业的关系,主持人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报纸杂志总是不断地有我的消息,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的文章,大多和我本人和事实有些距离,如果说要研究和探讨我的主持风格、我觉得首要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个人的本质和我主持的本质很相像,文若其人,风格即人。一、我和“综艺大观”1.初识“综艺大观”我掉进了冰窟窿“综艺大观”,我起步的地方。虽然在此之前我在中央电视台已主持过“人与人”,但广大观众记住我、熟悉我,还应该从第18期综艺大规算起。我是28岁半进入中央电视台的。28岁,对女人来说已不再年轻,并且我也从未…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开播,电视向全社会推出一个新型的评论模式。它以纪实性现场为基础,由主持人(记者),主持电视评论,引入大众参与评说,通过平等、双向交谈,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崭新的、区别于传统评论的形式。如何看待已出现在我们荧屏上的这种新型电视评论,中国的电视评论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呢?《焦点访谈》的成功探索说明,更新电视评论的传统观念是发展中国电视评论的前提。 对于评论的传统认识,我们可以从《辞海》中窥见一斑。《辞海》给评论下的定义是:“评论是报刊言论的总称。及时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阐明报刊编辑部的观点和主张。”“是报刊言论的一种体裁。”传  相似文献   

12.
何超 《声屏世界》2005,(7):32-33
“主持人是个人魅力与精神完善的人”,要真正在众多的主持人中脱颖而出,必须具有自身独有的个性特征。那么什么是主持人的个性,主持人在节目中应该如何来塑造自己的个性风格呢?笔者想就这一话题谈谈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形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形象,是其言谈举止、形象气质在观众心中的反映和印象,也是观众了解节目形象和媒介形象的窗口。由于主持人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主持人角色的公众性,个人形象对于主持人传播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中国传媒业发展的日新月异,电视网络节目层出不穷,主持人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作为个体的观众,不可能记住每一个主持人言谈举止,只能在脑海里存在一个模糊隐约的主持人形象。本文主要探讨在戈夫曼戏剧理论呈现视阈下对于主持人形象塑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寒冰  郑君 《中国广播》2007,(2):55-56
时下,无论在电波里还是荧屏上,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新闻资讯主持人开始说新闻了,评论节目主持人一改正襟危坐的架势,一把折扇,一杯清茶,就时事开讲了,娱乐节目主持人更是花样繁多,捧逗相间,欢声笑语l甚至卡通形象、角色化虚拟主持人也出现在我们眼前和耳畔。变化就意味着要推陈出新,变化就意味着要不断学习,而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不失为广播电视主持人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晓燕 《视听界》2007,(1):103-103
一.身份:媒体和特定群体的发言人 专业频道和节目面对的是特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层,这些受众有着特殊的利益需求。节目主持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观众的发言人。主持人对观众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对受众需求的尊重和满足来实现。所以,“类型化”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突出体现的并不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对立,而是取向和利益一致基础之上的共生共荣。“类型化”节目主持人将受众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自身的传播目标,能够使媒介更好地完成对受众的有效引导,实现媒介满足受众需求与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融合步伐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介的传播方式、节目构成也迅速发生改变,这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而言,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就必须提升自身职业素养,适应传播变革所带来的冲击,以此更好地完成自身的角色转化.本文分析了媒体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主持人应对挑战、适应多元化发展趋势应该重点提升的职业素养,以期更好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在文化超越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在文化超越的背后东亚面对社会上主持人热的一再升温与理论界有关主持人研究的“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自己只知道主持人是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是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主持人,是大众传媒的内在需要塑造了主持人的一般形态与深层本性。也只想以此为出发点与立足...  相似文献   

18.
潘丽惠  樊芳  李行 《视听纵横》2006,(4):103-103
主持人缺乏激情是很难做好节目的,没有激情的节目就好象一潭死水,无人问津,丧失了激情,就会使听众“看”到一个对工作与生活没有兴趣的形象。现代传播活动的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这个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产生于主持人的心理想象和假定。通过主持人对受众的想象、理解和感知而被确认。所以,尽管主持人并未直接面对受众,但必须具有强烈的对象感,从而唤起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欲望。诚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说话的人应该有对象,以便把自己的内心视象传达给听众。否则,就不能使说的人和听的人相信有必要说这些话。”本人从事电台夜话主持多年,对于这方面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9.
倪萍曾一度成为一名极为成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对于倪萍的种种非议和批评就开始出现了。究竟是倪萍变得越来越不会当主持人了呢,还是广大电视观众的审美估价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迁和漂移?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探讨是有意义的,对于提高大众传播机构的“自我意识”,发展大众传播媒介是有利的。从美学的观点来看,对于从事节目主持人工作的个人来说,其“演艺生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大众审美估价系统的实际状况和主持人个人的自我条件对于这种状况的适应程度,取决于当审美估价系统发生了漂移和变迁时主持人个人为了…  相似文献   

20.
时下,人们普遍注重“包装”,力求通过某种手段美化自我形象,提高自身价位和影响力,这里,不妨引入“包装”这个概念,来探讨一下节目主持人个性形象特征的定位。所谓节目主持人的“包装”,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即外在形象定位和内在素质的锤炼。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定位,对于电台节目主持人而言,是指具有主持人强烈的个性色彩的声音特征,即由主持人具体的、独特的有声语言在听众心目中建立起来的一个美好的、真实可信的、带有鲜明性格的总体形象。主持人的内在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养、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三个方面。节目主持人的包装既由主持人先天生理条件所决定,又与主持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修养的加强不可分离,是内、外两方面的协调统一。应该指出的是,节目主持人的包装与歌手、演员的包装不同,这种“包装”不是一种简单的追求明星效应的纯粹外包装,而是个性形象特征的定位。 随着节目形态不断变化,节日本持人的包装也愈显重要,节目主持人的包装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