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素质教育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德育功能。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育人因素,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在历经风雨沉伏后的历史积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为后人留下了蔚为壮观的文化遗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地方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应开设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民间戏曲等课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地方文化部门、社会团体共同挖掘、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当地民间文艺,服务地方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社会情境下人们生活方式的自然展现.由于社会变迁和全球文化趋同化,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文化生境破碎化、受众群体缩减化、传/继承人断层化、社区保护意识弱化等困境.为此,在旅游发展中,需要对其进行“生活化”利用,还原或部分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存续的社会情境,对其进行开放式利用,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地,真实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存续的生活情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专项资金补助机制;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使得旅游者能够在“惯常”生活情境中真实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悟其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在当下显得非常紧迫而可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发展文化旅游;二、组建现代企业;三、组建文艺演出团体或电视栏目;四、组建创意开发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工作是第一步,田野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最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合理利用田野资料,使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文化身份认同为视角,以甘肃省岷县巴当舞传承主体为对象,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身份的认同与传承主体的构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态性"和"完整性"中必须厘清政府、地方、社区和传承之间的关系,在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三者的优势并形成合力。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升个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判断的意识;赋予地方社区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更多的话语权与决策权;采用主袭方式传承与"活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有利于增强群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文化身份的认同,有益于培养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文化意识",进一步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指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保护,防止其受到破坏,使其的价值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云港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意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开发性保护,使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是摆在该市文化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文化创意中,使其成为文化创意的重要资源;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使其成为文化创意的直接对象,藉此为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化生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肥火笔画借火烙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却因时代与社会变革等诸多因素,致使传统民间工艺品种及其制作技艺濒危失传.当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除了传承人的个人力量,企业、政府和院校等社会团体单位理应担负保护传承的责任,共同形成合力运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造血机能,突破传统的传承方式,有针对性且有效地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没落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一、学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其关键是教育.通过教育,可以使新生一代能够经济而高效地占有非物质义化遗产,使非物质义化遗产得以保存、积累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以大别山区为个案,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能够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促进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中数字弱势群体居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传播技术融合度较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内在价值体现不足,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忽视受众群体差异等现实困境。应着力提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数字化技术运用能力,切实提高数字化传播技术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程度,重点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内在价值提升,积极拓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准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的关系——以民间传说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的形态之一,其产生和传播明显依附于某些物质形态,缺少“物质”的客观基础,传说便无从生发和建构。因此,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不能绝对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很难区分,两者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调查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忽视其中“物质”的形态。具象、直观的“物质”形态对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促使非物质文化得以流传,使之成为遗产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物质”和非物质两者之间同构的互动关系,透视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4.
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新时代背景中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作为文化承载者的传承人也在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中经历着跌宕起伏的命运,极力寻求着新背景下的生存模式。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为例进行生境研究,立足于当前传承人生境现状,对影响因子进行调查求证,以发现制约传承人生境的弱势因子,针对弱势因子提出改善建议,促进传承人群体生境现状重获平衡,从而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升传承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河南这个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大省,其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却在迅猛发展的市场化经济浪潮中濒临湮没。据调查结果显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滞后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需要。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将成为河南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如何持续有效地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可参考的经验和形式,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寻找、摸索、革新,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路。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原则,完善保护机制、建立保护体系、制定保护措施、合理有效利地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使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得以存活、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指把某些口传心授、零散学习的民间技艺形式,转变成一种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经济形式,整合资源、规格统一、达到相当规模,并产生利润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其自身传承发展的内在需求,产业化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合理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规划,在法律框架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进行定位;积极引进并培养高科技人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扶持一批民间文化企业,使之真正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成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有效平台;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指把某些口传心授、零散学习的民间技艺形式,转变成一种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经济形式,整合资源、规格统一、达到相当规模,并产生利润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其自身传承发展的内在需求,产业化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合理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规划,在法律框架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进行定位;积极引进并培养高科技人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扶持一批民间文化企业,使之真正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成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有效平台;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非遗文化资源丰富,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将非遗文化元素引入专业课程,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相融合,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能让青年群体更好地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文章以北京区域非遗文化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融合为例,提出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非遗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希望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融入非遗文化元素课程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和教育,对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促进当代青少年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