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坛大家     
《教师》2010,(29):F0002-F0002
戴震 (1723-1777),字慎修,一字东原,号杲溪。安徽休宁人。出身徽州小商贾之家,乾隆举人,对经学、天文、历算、地理、音韵、训诂等都有深入研究,为18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考据学大师及“徽派朴学”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
吉坛大家     
《教师》2010,(21):F0002-F0002
顾宪成 (1550-1612),明代进步思想家、杰出教育家,无锡(属今江苏)人,字叔时,号泾阳,世称东林先生。  相似文献   

3.
李梦阳怀古诗多吟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风景故地,反映了作者忧心时政,期待能臣良将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感。李梦阳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诗学观点,即反对"其词艰涩",提倡"香色流动";反对"专作理语",提倡"感触突发,流动情思"。他反对台阁文学"考实则无人,抽华则无文"的虚饰,认为"真诗乃在民间",但也善于用典,其怀古诗多合格律,拗体极少,且造语缜密,坚峻有力。  相似文献   

4.
学文四忌     
无论研究何家,皆有易犯之通病,举所宜忌约有四端:第一,文章最忌奇僻。凡学为文章,宜自平正通达处入手,务求高古,反失本色。如明之前后七子,李梦阳、王弁(Yan)洲辈,为文远拟典谟,近袭秦汉,斑驳陆离,虽炫惑于俗目,而钩章棘句,实乖违于正宗。宜极力戒除,以免流于奇僻。  相似文献   

5.
康海事略     
康海是明“七子”中的重要人物,倡言复古,在传统诗文尤其是散文方面开了一代风气。致于其生平事略大端,尚有几事需要辨疑,如:康海与刘道的关系及其罢官的原因,康海与宁夏之叛的关系,关于康海为马中锡门生的说法等,本文皆作了考辨.另对康海著作存佚情况,亦有简说。  相似文献   

6.
李攀龙     
《语文教学之友》2021,(4):F0002-F0002
李攀龙(1514-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王世贞、谢榛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诗歌以七律、七绝见长。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在《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中,以“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描绘保俶塔下的西湖;在《酬张转运龙洞山之作》中,以“浮泯并结金龛丽,飞窦双衔石瓮圆”来形容龙洞山的金龛和石瓮,非常传神。  相似文献   

7.
李梦阳     
《语文教学之友》2021,(3):F0002-F0002
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亦作崆峒,陕西庆阳(今甘肃庆阳县)人,明中期文学家。明代"前七子"之首,文学复古运动的核心人物。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理学风气对文坛的负面影响。倡导"主情说",认为庶民诗比文人诗更有价值,提出"真诗乃在民间。"抨击诗歌中的"主理"现象,以为宋诗"主理不主调",使得"人不复知诗"。  相似文献   

8.
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重要成员,作为闽地阳明心学的早期主要代表,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著名诗人。通过认识诗人对明代闽派、"前七子"复古派及其阳明心学的多重贡献,可以进一步客观地定位其在明弘治、正德年间的诗坛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明代中期诗坛崇尚盛唐诗风的大背景下,杨慎的六朝诗论显得特立独行。他的六朝诗学观在溯源六朝与唯唐是尊的诗学取径上及"性情"与"格调"统一的问题上与明中期主流诗论明显不同。分析其间原因,杨慎的诗学主张——崇尚六朝,不仅是为了革除时弊,还与其被贬云南所造成的心灵创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阵营的重要组成成员,作为明中叶闽地阳明心学的主要代表,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著名诗人。通过分析其乐府诗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及美学追求,不仅可以认识诗人乐府诗创作的儒学品格,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诗歌创作与儒学复兴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复古思潮盛行的明中叶,唐寅的文艺观与前七子的复古主张、王阳明的心学、唐宋派的本色论,既有精神上的相通,又显示出价值取向上的不同.他们在哲学思想、诗文理论、诗文创作实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唐寅等吴中文人与前七子在复古态度上是一致的.但前七子复古主旨是要恢复具有儒家传统的古典主义诗歌风貌,而唐寅等吴中文人复古是要实现自我情感和才性的自由抒发,他和王阳明在肯定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有一定的契合.但唐寅在肯定情欲、重视人的自然要求、追求个性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他的同龄人;他提倡文学创作抒发真情实感,不事雕琢,一任自然,这种主张与唐宋派要求文章文从字顺、本色自然、反映真情的观点也有相合之处.唐寅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明代学术思潮的转变,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侠客行     
自司马迁为游侠作传起,侠客就从"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的禁律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崭新的生命。此后,借侠客自抒怀抱者络绎不绝。有志愿献身边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的豪迈,有帮人排忧解难,重然诺,轻死生,"事了拂衣丢,深藏功与名"(李白《侠客行》)的洒脱,当然也有"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谭嗣同《望海潮》)的无奈。可以说,"侠"已经成为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阵营的重要组成成员,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著名诗人。其诗"黄河冰凌,得杜之骨",既能以杜诗作为古典诗歌最高审美典范,又能"知其所长、又知其弊",是明代中叶学杜的集大成者。通过其"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笔调下的时事诗,不仅可以认识诗人在明弘治、正德年间的突出贡献,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明中后期文学思潮与文学风格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4.
明代"弘正四杰"中,对边贡与徐祯卿地位的高低,颇存争议,但边贡律诗尤其是五言诗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实无愧于其他三家。边贡五律,呈现出飘逸俊秀、平淡和粹、感情真挚深婉的风格特征;其怀古七律精深沉稳,意蕴深含,于沉稳处见流利。不足之处则是"气格少让"、"边幅较狭"。  相似文献   

15.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别人有短处,不要随便去揭发;别人有隐私,不要到处去宣扬。倒屣相迎蔡邕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那时候,蔡邕在朝野名重一时,常常是宾客盈门。但是,蔡邕从不高傲,非常尊重有才学的人。当时有一位年轻的才子,名叫王粲,出身名门  相似文献   

16.
明中叶,在文坛和思想界,几乎同时出现了以前七子为首的文学复古运动和王守仁的"阳明心学",代表了当时"张扬主体、反理倡情"进步思潮的两种表现形态,他们在复兴古学的口号下,对文学和哲学进行了新变,成为明代最受学界瞩目的现象。在此后的一百年中,彼此发展几经起伏,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和衷共济、并驾齐驱、改弦易辙几个阶段,呈现为一种错综复杂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四岁时,每次兄弟们一起吃梨,他总是拣小的。家中大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为此,他受到孔氏宗族的夸赞。“孔融让梨”是古代中国人教育幼儿识礼的经典例子。  相似文献   

18.
明代李东阳茶陵诗派研究百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近百年来学术界对明代李东阳茶陵诗派研究的情况,包括对李东阳文学理论渊源,主要文学理论及其与前后七子关系的研究,并指出了这些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里的诗句。《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 5年写成的。他以深厚、炽热、焦灼的感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与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在诗中,闻一多先生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地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七子之歌》的创作闻一多先生1899年出生于湖北,1912年成为北京清华学堂第二届学生,192 2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几年里,闻一多既目睹了资本主义的文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