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筷子传     
茶有《茶经》,剑有《剑经》,我们——大名鼎鼎的筷子,怎么就不能有个《筷子传》呢?论身世,我们可比其他餐具不知高贵多少倍呢!我们的祖先诞生在大名鼎鼎的大禹手里。据说大禹在治水时,为了加快治水进度而拼命压缩吃饭时间,但蒸煮的食物太烫,时间又不允许他等到食物完全晾凉后再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大禹只好折了两根树枝来夹东西吃。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背景 玩教具材料:筷子,竹签,红、黄、蓝三色木签,红、黄、蓝三色色子. 环境场地:教室. 儿童兴趣:幼儿在之前的区域活动中利用水彩笔玩过挑棍游戏,对游戏特别感兴趣. 游戏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开始游戏,一名幼儿将一把小棍(或筷子、竹签、木签)握在手中,竖立在桌面,然后松开手让小棍自由散落,再逐个将桌上的小棍挑起来,...  相似文献   

3.
筷子的随想     
在学校里用惯了饭勺,回家对于熟悉的筷子有些生疏。握着筷子,我陷入了沉思……中国人与筷子有着不解之缘。中国古代称筷子为箸,据说古代有一个渔夫在船上喝稀饭时,因为稀饭太烫,便随手折了两根树枝,用来搅拌,便很快地喝了下去,于是他就称之为“筷子”,取“快”之意。正是这个渔夫“无心插柳”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靠饮食维持生命,准备食物是人类很重要的日常活动,因此使用的器具自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内容。而用筷子把食物送入口中是中国文化圈(包括日本与越南)所特有的习惯。那么中国人是何时开始用筷子吃饭的呢? 使用筷子的目的不外两个。一是防止手指取食时被脏污,一是不被热汤烫伤。以筷子夹物的技术应起源甚早。古人煮饭有一种石煮法,那是非常原始的,或外出不能携带炊具时的变通办法。方法是用树皮做成桶,或选用槟榔、椰子的叶折叠成容器形,可盛清水、鱼肉、菜蔬等,并拣取石卵洗净,以火烤之。然后用竹筷夹起烧烫的石孵,放入…  相似文献   

5.
与朋友一道,在一家档次不低的餐馆用餐。 听朋友说话,手一抖,食物落在餐桌上,我本能地 用筷子去夹。朋友用筷子摁住了我的筷子,说弄 脏了,别夹了。我说,这么干净的桌布,怎么会脏 呢?朋友说,不脏也不必如此。我坚持着,并说,这  相似文献   

6.
吃火锅三忌     
天气渐凉,人们又开始刷火锅了。但吃火锅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烫食。刚从火锅中取出的鲜烫食物,切勿马上入口,应稍凉一下,以免烫伤食道黏  相似文献   

7.
智能筷子     
我吃饭的时候,总喜欢用筷子,但筷子使用几次就扔掉,真是太浪费了。所以,我想发明一次性智能筷子。这种筷子非常环保。用一次后,只要用力一甩筷子,前方使用过的部分就自动脱落,让你下  相似文献   

8.
盲人在吃饭时无法判别食物,会给进餐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我设计了一双盲人筷子(如下图)。筷子内部装有一组电路装置,当盲人将筷子接触食物时,筷子末端的摄像头和测温计便会进行拍摄和测量,然后将数据传至芯片,经过芯片识别和处理后。扬声器发声报告食物的名称及温度,盲人就可以自如地用餐了。  相似文献   

9.
烫的颜色     
正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里说,大雪天,他去武夷山拜访止止师,逮肥兔一只,将野兔肉切成薄片,在锅中涮,这恐怕是随笔所记录的几个最早吃火锅的人了。吃火锅,涮肉,最大的阻碍就是烫,还要蘸佐料。食者爱不释口,烫却是口中打着旋儿,真是又麻又辣又烫,欲罢不能。烫是一种特殊的际遇。  相似文献   

10.
正太空的生活趣闻可多啦什么饮食啊、睡觉啊、"串门"啊,等等。今天焦维新教授给我们看了太空生活视频。原来太空刷牙用一种特殊的牙膏,刷完后直接吞下去。太空吃东西更有趣。我看到一个中国叔叔,正在太空飞船里吃饭。他打开罐子,里面有食物,他拿着筷子,刚从罐子里夹出一些,结果食物漂在空中,这些食物漂浮着。他马上拿起筷子,把飘走的食物夹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到嘴里。可是,食物又飘起来。他又试了一次,食物还是继续飘走。我们看着着急,喊着加油加油!终于,叔叔把食物放到做嘴里吃起来了。全场的同学们都笑起来了。  相似文献   

11.
筷子的传说     
四千多年前,人们吃东西用手抓。今天,很多地方的人仍在吃“抓饭”。洗过手没有?好烫!好烫!终于可以吃饭咯!嘿,干脆我们来比比谁喝得快吧!成啊!输的人洗碗!我国夏朝的时候,两个渔夫在船上喝热稀饭。一个聪明的渔夫找了两根树枝当“搅拌器”。喝完喽,不用洗碗喽!结果,他赢了。你怎么这么快?舌头没烫坏吗?用这个搅搅,稀饭很快就凉啦!我决定叫它“快子”!高!实在是高!用筷子真好,妈妈不会注意到我的手没洗!回到村里,别人也跟着学。后来又用光滑的细竹代替了粗糙的树枝,于是就叫“筷子”了。“箸”这东西很方便吧?是啊!这事越传越广,最后传到了皇…  相似文献   

12.
四月备忘录     
正每次吃完糖葫芦、肉串等带有尖锐竹签的食物,请将竹签折成数段再丢进垃圾桶里,以便环卫工人收拾垃圾的时候不被戳伤。每天至少吃一个时令水果,保证身体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想到好点子后马上用笔记下来,灵感是稍纵即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风味小吃数不胜数,最令我着迷的就是北京的冰糖葫芦了。你可别小瞧了穿在竹签上的冰糖葫芦,它的做法可十分讲究。人们要先用小刀把山楂的籽挖掉,再把七八个山楂穿在竹签上。下面的步骤很关键—熬糖稀。人们先把糖放在锅里,再加上适量的水熬上一会儿,熬到起白沫即可,然后把山楂串放进锅里,蘸上糖浆,再晾上几分钟,一串糖葫芦便大功告成了!它还可以做成带馅儿的,有豆沙的、糯米的、核桃仁的,有的豆沙馅儿中还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把课堂比作一种食物,您希望自己的课堂像什么?我希望我的数学课堂像一串糖葫芦。首先,我希望它有糖葫芦的“形”。将山楂用竹签串起,便是糖葫芦的外形,这种形状契合我们对板块化教学的追求。对课堂外在“形”的需求,源于对学习内在“神”的理解。当我们把目光由知识教学转向人的发展,便需要反思我们的课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怎样的帮助与支持。独立、自主在我看来是学生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必备品格。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 我的电脑自带了一个手写扳,爸爸把手写笔和吃饭用的筷子用胶布缠在一起,我用嘴叼着筷子的另一头,开始在写字板上操作。平时在我眼里轻飘飘的筷子现在到了嘴里,一  相似文献   

16.
多功能餐具     
我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中午在学校就餐,学校里只提供就餐用的盘子,没有筷子、调羹。为了少带点东西,一般情况,我只带筷子就餐,喝汤时就很不方便,汤有时还撒一地。有时候装筷子的袋子破了,筷子就不卫生,又要重新去洗很麻烦,用个盒子装又太费地方。我就想,最好把瓢羹、筷子这些餐具组合在一起,一来功能齐全,二来节省地方,  相似文献   

17.
最后一只秋蚂蚱 马海霞 ①祖父是个石匠,他和邻居孙爷爷一起结伴采石.祖母说他是抡大锤的,除了力气没别的智慧.但我知道他还有一样智慧——逮蚂蚱. ②秋天的蚂蚱最肥最好吃,每到秋季是我打牙祭的时候,我总盼着祖父收工回家,因为他回家手里必然攥着一串蚂蚱,用狗尾巴草串得整整齐齐.祖母接过蚂蚱,用开水一烫,摘了翅膀,撒盐腌制一天,待第二天放油锅里一炸,还没吃呢就已经闻到香味儿了.  相似文献   

18.
碗和筷子     
碗里盛满了食物。筷子正一片一片地把食物夹走。碗说:“哎呀!筷子,你怎么这么不讲道理,把我的美餐夹走?”  相似文献   

19.
有刺在喉     
中午吃饭时,我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那条被清蒸了、以不太雅观的姿势躺在盘子里的鱼,头部正对着我,瞪着一双圆鼓鼓的眼睛“端详”着我。后来,我受不了它看我的眼神,用筷子把鱼头拨向另一边。开始大口吃饭。  相似文献   

20.
棉花糖     
下午放学时,我和妈妈路过一个地下通道。在通道里,我看见一个卖棉花糖的老爷爷。只见他面前放着一台用铁皮围成的机器,老爷爷小心地把一小勺白砂糖放进机器中间的小孔里,开动开关,白砂糖就变成了一丝一丝、白白的像发丝一样的东西在铁皮筒里飘呀飘。老爷爷连忙拿起一根像筷子一样长的竹签子绕呀绕,把“白发丝”绕在竹签上,一朵雪白的棉花糖就做好了。妈妈给我买了一朵。我用舌尖一舔,软软的,甜甜的,一到嘴里就化了。棉花糖真是又好看又好吃。棉花糖$江西师大附小一(2)班@李斯畅 $江西师大附小@余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