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群海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22,(33):41-42
中职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更可以彰显学生道德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从作文写作的选材及布局方面着手,设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德群 《小作家选刊(小学)》2011,(8):27-28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佳作华章最基本的元素。尤其是考场作文,如能博采巧取生活素材,必能使文章肌理丰腴,深切感人。一、着眼生活,素材处处有源头1、学校生活。反映学校生活的写人叙事的文章,写作对象可以是同学、老师,甚至员工;可以写集体, 相似文献
3.
据《辽宁青年》载:某美院,铃声响起,老教授走上讲台,一句话未说,将一张白纸粘贴到黑板上,让学生上去随意挑选一种颜料笔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很快,白纸上写满斑斓的名字,纸上已无空白之处,教授发话了:“谁能在这张纸上画一幅画?画什么都行,一只猫、一棵树或一朵花……”学生们面面相觑,谁也不肯上去。问其原因,没有空间,无法作画。老教授二话没说,取下黑板上的纸,伏在桌上作画,学生们翘首静观,等教授转身将纸重新贴到黑板上时,一朵娇艳无比的鲜花已经跃然纸上。原来,教授把纸翻过来,用纸的另一面作画。“不要只看到纸的一面,只要用心,就可… 相似文献
4.
张业敏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1982,(8)
《谈骨气》是吴晗同志六十年代初期的一篇杂文。六十年代初,正是我国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如何教育和帮助人民挺起腰杆、战胜困难,是每一个有良心的作家责无旁贷的义务。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动机,作者曾在该杂文集的“序言”中写道:“这两年我把主要力量放在写历史人物上,原因是……希望通过历史人物的介绍,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的祖国的历史,学习我们伟大先人的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吸取精神力量,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被思维所限.在作文材料的选择上,单调陈旧.看上去四平八稳,实质上缺乏新意、缺少创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怎样使作文在选材上出新.以奇制胜呢?我们认为.运用三维选材技巧可使材料真、新、奇。 相似文献
6.
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是材料平淡,缺少新意,缺乏真情实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则必须教会学生选材,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材。下面以(老师笑了)为题,谈谈怎样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选材。首先,分析范文,引导学生选择给自己印象较深的事例或自己被深深感动的事情。要使作文感动他人,作文的材料必须首先感动作者自己。成功的作文无不如此。如魏巍同志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从三个不同角度选用了三个典型而感人的事例。其中,事例(l)松骨峰战斗,最能表现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奋不顾身的革命英雄气概;事例(2)战士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儿… 相似文献
7.
8.
9.
[阅读烛光]同学们,《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吗?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感激和留恋之情,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我们都知道文章正面只出现了3个人物———老大娘、小金花、大嫂。那么当时送别的时候,只有她们3个吗?她们与志愿军八年多的相处里,也只发生了那样两三件事吗?同学们,这些小问题,你想过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疑问,来了解一下习作中如何选材的问题。选材,就是选择材料。材料,在习作中也通常被叫做素材,指的是习作中使用的事例。事件,人物… 相似文献
10.
11.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普通的现象:很多学生对着作文命题无话可写;即使是自由命题,写起来也大多内容空洞,或文不切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而且长期以来又得不到根本解决呢?归根结底,小学生还是缺乏认识事物的能力,对应该写什么,什么内容可以写的问题没有弄清楚。所以他们对周围发生的诸多事物“看不见”, 相似文献
12.
徐丽玲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1)
选材是作文的重要环节,选择精当、新颖的材料,能使主题表达准确深刻,使文章耳目一新。为掌握好这一环节,可以教学生选择这样的材料:一、选择有意义的材料;二、选择真实感人的材料;三、选择有时代气息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寿敏霞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6)
音渡不仅仅是一种读音规则和发音技巧,它以其独有的形式连接了语音和意义。本文旨从音节结构角度入手,分析音渡对不同音节结构划分的影响。此外,描述了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音渡特征并且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从音渡角度出发,针对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对英语语音教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16.
《中国青年报》一九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发表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优秀通讯。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感人的笔触,真实而生动地报道了一九六○年春天,我国首都和平陆的有关人员全力抢救阶级弟兄的事迹,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崭新关系,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是一曲响彻云霄的对共产主义精神的颂歌。今天我们重读这篇通讯,仍然激动不巳,受到生动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李慧娟 《北京教育(高教版)》1994,(10)
谈教学活动的周密性原则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慧娟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如何使这一教学过程诸要素共伺运作的复杂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则取决于组织、计划的周密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一篇教学论文,要阐述某一观点,要介绍某一经验,自然必须诉诸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想观念的载体,是由作者到达读者的中介。论文之于语言,正如音乐之于旋律、节奏,绘画之于线条、色彩,舞蹈之于姿态、动作一样,没有语言这个媒介,人们的思想就无法得以传播。 教学论文语言的一般要求是:达、喻、活、美。 达。清人吴乔说:“文之辞达,诗之辞婉”。议论文字的语言,先要畅达。这种畅达,应像行云那样舒卷自如,应像流水那样从容畅荡,应像血液那样脉脉相通,应像声气那样息息相应。文章的“引论”,即“起”的部分,不论采用“正起”、“反起”、“总起”、“泛起”的结构方法,还是采用“论起”、“叙起”、“问起”、“叹起”的结构方法,在语言上都要畅达醒豁。文章的“本论”,即“承”和“转”的部分,不论采用“反承”、“正承”、“总承”、“分承”的结构方法或采用“明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