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畅销图书是出版界的“宠儿”,对近几年图书市场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每年都会有几本或者几个品牌系列的图书发行超过上百万册。在畅销图书的作用下,图书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有的图书动辄发行十几万册甚至几十万册,盘踞畅销图书排行榜多日;一方面大量图书起印数只有几千册,而且还不能完全到读者手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出版界的“丛林法则”已经是  相似文献   

2.
图书发行与经济发展黄超人的悟性是逐步发展的。新的悟性必然导致对事物有新的看法。对图书发行与经济发展的新的悟性,旨在使图书发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一、“图书发行”辞义诠释“发行”是国家权力机关将某一种物质形态按照商品的形式予以流通,这种物不是...  相似文献   

3.
’93畅销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3畅销书分析孟祥林,王锡峰“畅销”是相对“不畅销”而言。不同时期“畅销书”概念的数量界定不相同,1980年一种图书发行几十万册才算畅销,而1993年一般发行10万册的图书就算畅销了。一、1993年畅销书种类先看科技类。从“征订”角度来看,1993...  相似文献   

4.
图书市场的竞争,有自己的特点,它不是以市场价格的波动开展竞争来自发地调节供需矛盾,而是在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定价标准范围内,通过图书质量、实用性、适销性、供应时间、服务态度、经营能力等方面开展竞争。当前在图书发行领域,出现了日益激化和错综复杂的竞争现象。随着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化,竞争必然日趋加剧,这是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和认真对待图书市场的竞争问题,是关系到每个书店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图书市场竞争的主要表现图书市场竞争范围很广、形式多样、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可归纳如下:1.对畅销重点图书的竞争。凡是畅销  相似文献   

5.
一条成功的编辑思路──评“企业人”丛书见明有人说,经济改革在发展,经济图书好赚钱;有个什么新政策颁布,有个什么新改革出台,配合出版的经济图书一下子就畅销起来。其实,在当今图书市场上,经济图书虽已占有了一席之地,但还并不是那么容易看好,"环境气氛"和"...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国出版社实行的图书三级审稿制度,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非议。有人认为这项制度已不能继续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同志虽然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的,但正如衣服做的不合适,不能否定人需要穿衣一样,当前“三审制”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否定编辑工作需要“三审制”。相反,这恰恰证明“三审制”必须进一步加以完善。关口是否多了有人单纯把“三审制”看作三级把关,  相似文献   

7.
在图书出版业全面进入市场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早已为精于市场运作的出版人抛弃。各家出版社正竭智尽力,“倾情”推出一部部走红全国的畅销读物。这种现象固然可喜,但同时笔者也深表忧虑,因为不少出版人还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公平竞争的意识淡漠,以至于在图书广告宣传中出现了诸多不合乎法律要求的现象。记得曾经热过一阵的某英语读物,封面上注明“新世纪亚洲最畅销图书”,封底又写道:“让你在一个月内将TOE-IC提高200分。”且不论该书在当时是否真为亚洲最畅销图书,只说新世纪刚刚拉开序幕,它怎能就如此自封?再说,谁又能保证该书就能让人“在一个月内将TOEIC提高200分”?这种宣传岂不荒谬?不仅仅是荒谬,这还涉及广告违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诚如蒙牛集团员工中流行的那句话所说的:有信心不一定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有行动不一定赢,但没有行动一定会输。书是“做”而不是“坐”出来的。市场当前,图书市场品种繁多,热闹非凡。但成千上万种图书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凑热闹赶潮流,真正能激起浪花吸引读者的畅销图书可谓是屈指可数。怎么让自己的图书不成为“凑热闹”的积压书?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图书成为“摆堆”销售的畅销书?这里,笔者想说一个民间图书工作室的朋友周先生做畅销  相似文献   

9.
一本书畅销之后,相同话题、类似书名和包装的图书会迅速涌入市场,借势挖掘市场潜力,占有市场份额,这便是所谓畅销书“跟风出版”现象。跟风书由于动了被跟者的奶酪,无论跟得对不对、好不好,是“青出于蓝”还是“东施效颦”,身后无不骂名滚滚,为圈内同行所不齿。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图书的定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图书定价,虽然在过去较长的时期有一条“保本薄利,略有盈余”的经营方针,但实际上是按印张统一规定定价,这种定价原则不能反映图书的真正价值,与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不符,更重要的它背离了智力劳动的特点和规律,使出版企业的发展后劲乏力。现在把定价权交给了出版企业,一方面是胡乱涨价的现象严重,使图书定价失去了宏观控制;另一方面还存在基本上按印张确定定价的现象。图书的定价不能反映图书的价值。是当前图书市场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出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起符合价值规律的,既有市场调节,又有宏观调控的图书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业界博览     
我国图书市场高折扣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图书发行销售的高折扣现象主要是不完善的图书市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从市场方面看,首先是图书定价偏高,这是由于纸价不断上涨,出版社因管理粗放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所造成的,当然,流通环节的高折扣。发行单位对低价图书不感兴趣也是图书定价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是出版社盲目“跟风”,重复出版严重,导致图书积压,必然引发图书降价促销。从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图书发行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把图书发行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奠定了良好基础。图书发行工作要适应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首先应抓好发行工作的质量。文化大革命前提“质量第一”,这没有错。文化大革命中批判说“强调质量就是不要政治”。我们说强调质量和突出政治是一致的。好比学校抓教学质量,我们书店应该抓发行质量。在书店系统,有的提“以抓好进销为中心”。这个提法也不能说错。  相似文献   

13.
图书买难、卖难,成了影响农村图书发行的两大症结。一方面,出版社出版的农业类图书因销路不畅而造成积压;另一方面,农民读者难以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农民呼吁出版部门出版更多的适销对路的图书。一个是愿意出书却出不好书,一个是愿意买书却买不到书,这个“中梗阻”似乎成了世纪难题。最近,我们到了农村图书市场调查,对此问题才稍稍有了些发言权。我认为,出版社作为精神产品生产单位,在这方面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金盾出版社的农业类图书在农村格外畅销,原因是该社的图书达到了价廉物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类图书的书价虽然有一些差别,但距离市场调节的要求还相当大,以致于出版社在出版某些理论性较强、学术性较强的图书时往往有一种“赔本”的忧虑。事实的情况也正是这样,因为这一类图书专业性强,发行对象明确、集中、具体,数量较少,而书价文有统一规定的限制,不能定得太高,所以这一类图书的印制发行费用不能从消费者(读者)那里得到补尝,其亏空部分则要由出版社一方来填补。从提供市场需要的一个方面即压低书价有利于读者购买这方面来看,似乎是出版社为社会尽了义务,支  相似文献   

15.
近来,法国人文科学图书的发展趋势是出版通俗易懂的薄书,而不是深奥难懂的厚书。这种趋势仍在继续发展,有人戏称这种现象为“128页综合症”。 长期以来,法国人文科学图书市场一直被大部头经典作品占据,特别是综合类图书。这种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还有一些好奇的读者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6.
图书发行网点是指在图书发行业务上互相关连的各类图书发行机构,是为满足社会对图书的需要而组合起来的销售网络。图书发行机构包括管理、零售、批发、储运等部门。图书发行网点是图书发行业的“细胞群”,是出版与读者的桥梁,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图书社会效应的实现程度,影响到整  相似文献   

17.
对编辑策划热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策划”是出版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概念之一。越来越多的策划,实践也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选题设计,而是编辑根据图书市场的行情自行提出具体选题,并选择和组织作者生产出符合自己意图的图书。随着这种编辑策划现象的日益普遍及其作用和影响的不断扩大,在编辑理论研究中也有人提出“中国图书的著述和出版正走向编辑操作的时代”;“编辑是父亲,作者是母亲,编辑是借作者之腹生自己的儿子”。  相似文献   

18.
出版系统探论吕宗耀(一)按照传统说法,图书出版工作(以下省略“图书”二字)指图书编辑出版、印制和发行工作。近来又有新意,有人认为还应包括出版管理和发展战略,有人认为还应包括书评……这些说法均反映了出版工作的实际,都有一定道理,但意见比较分散。从系统论...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三农”书发行不畅是出版社和新华书店遇到的共同性问题。“三农”书的发行基本上是通过新华书店这个主渠道,而基层新华书店目前只设置到县一级,这给分散于广大乡镇农村的农民购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很多农民经常反映市场上买不到实用的“三农”书,反映在出版社则是有不少的积压书;而同样是这些“三农”书,通过作者下乡作技术服务去销售,往往相当畅销。因此,以现行的图书发行机制发行,并不能真正满足广大农民对“三农”书的需求。作为“三农”书发行“正规军”的新华书店,普遍存在着对“三农”书市场的变化不适应,对“三农”书市场和…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有两个互逆的现象,一是图书标价畸高,长期没有回落;二是高价新书打折极为普遍,书价所标并非人们实际所费。虽经行业主管部门整顿,但高标书价、希望经销商助推销量的做法仍然普遍。这种似乎是市场化的经营行为,却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其间包含着多重“聪明把戏”和欺诈动机,相当于向社会提供了“非信用品”。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人”的行为都是理性行为,高价图书低折扣并不是赔本销售,而是演变为一种营销方式,并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造成了图书市场的“不良化”倾向和“劣品驱逐良品”的负效应。尤其是,这种运作方式并不能导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