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月14日 晴 7月11日,季羡林先生静静地走了。看着案头的《真话能走多远》、《忆往述怀》、《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等几部先生的著作,内心瞬间涌上了难以诉说的平静。对于季老的著作,我想我穷尽一生恐怕都难以读完。季老的著作要慢慢读,但季老的名字,我会永远刻于心间。  相似文献   

2.
以钱钟书《宋诗选注》、钱穆《国史大纲》、闻一多《神话与诗》、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这四本普及性的国学名著为例,窥探国学大师们讲述知识的方式,分析他们在内容安排、体例设计、立场选择、语言组织、讲解态度等方面获得的成功,为从事文史专业教学的青年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学大师学贯古今、融汇东西,是现代中国学术的前驱。卞孝萱先生经过多年研究,撰成《现代国学大师学记》一书,对上世纪以来中国的学术思想、学术源流作了一次多方位的回瞻。其对于国学大师的研究,不但有微观探求,而且有宏观展示,不但有生平和学术研究等,而且有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人生观和文艺思想等更深层次的探讨,相当全面系统,就像一把解读国学大师的钥匙,让我们对于国学,对于国学大师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与深刻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著名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出生于湖南沅江,自幼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中长大,早年在湘的求学经历和教学生涯厚植了其学术发展的根基,同时也对其学术的取向起着一定的模铸作用,从而使其学术表现出明显的湖湘情结。这种湖湘情结之一端体现在其文字学研究方面。文字学是先生早年所专攻的学问,身处湖湘间,故其训释文字颇以湖南地方方言、湖湘名物风...  相似文献   

5.
再过二十多天,通儒大师、国学大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就将迎来自己93岁的寿辰;然而,这位一生攻克了无数学术堡垒的老人却最终没能战胜病魔,6月30日凌晨2时25分,一代学术大师启功先生因病在北大医院与世长辞。作为一名在书法、绘画、汉语言文字学、古典诗词及文物鉴定等方面均  相似文献   

6.
朱光立 《许昌学院学报》2008,27(1):155-156,F0003
<现代国学大师学记>的特色是对十二位大师的学术业绩,如治学道路、方法、经验等进行具体的剖析,同时表彰他们的爱国情操,既揭橥了国学之内涵,又砥砺后学传承大师之精神.此书也反映出著者本人自学成才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按学术历程来看,张舜徽一生大致可分为四期。其之所以取得世所瞩目的成就,从根本上说,最主要的是他追求会通的学术志趣所使然。  相似文献   

8.
国学者,乃一国固有之学。国学之作用,可言极多。对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读书治学成就进行一番梳理、概括,展现了国学大师的"精博绝伦"之风貌;接着阐述国学中之文学的作用,以此窥见国学之巨大作用;最后陈述国学大师对我们后人发扬国学的启发,以及我们该如何才能发扬国学。  相似文献   

9.
张舜徽的学术论与文化观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舜徽进行学术史研究 ,对于学术存在的形态、学术运行的规律 ,形成了自己的系统认识。认为学术是天下公器 ,不是少数人所能垄断的 ,学术存在的形态应该是自由、独立、包容。学术的运行规律是“学术日新”,“后出者密”;“惟能变 ,斯能大”;“一物为万物一偏”,即进步、创新、彼此联系。张舜徽的文化观具有文化保守主义色彩 ,在思想文化上表现出对中国过去的历史深沉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尊感 ;在史学著作中顽强地凸出“尊朱重道”的倾向 ;在治学方法上 ,流露出古典式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张舜徽对清代学术史的研究,注重学术创新,深入挖掘了清学史中的创新因子和创新元素,促进了良好的学术风气的形成,为后代学术创新研究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1.
汤一介先生已83岁高龄,是活跃在当今学术舞台上为数不多的几位学问大家之一.他在儒学、道家道教、佛教、中外文化比较、构建中国解释学、<儒藏>编撰与研究等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立的思考和贡献.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尊称汤一介先生为国学大师、哲学大师,但汤先生多次反对称自己是大师,因为他有自己的大师标准,他仍然在前进之中,仍在追求更高的学术理论境界,即构建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又具有世界普世价值意义的理论体系.5月23日下午,笔者很荣幸,独家采访到了汤先生对最近10年学术研究工作的所思所想所作,并请汤先生回顾了过去数十年的治学心里路程.  相似文献   

12.
徐静 《学习之友》2010,(2):46-48
2009年11月12日,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故居在广州中山大学修复开放。  相似文献   

13.
<正>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一起被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甲骨四堂之一,学术巨子,国学大师。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观堂集林》、  相似文献   

14.
唐兴玲 《大学时代》2006,(11):30-31
在北京植物园樱桃沟栈道起处信步,目光首先被旁边两棵古松所牵。近之,见一碑:江苏如皋冒鹤亭墓。细观之,是赵朴初先生写的碑文。提到如皋冒氏,就不得不由人想起明末清初著名人物冒辟疆。毛泽东曾说:“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事清  相似文献   

15.
陈刚 《新读写》2008,(5):4-5
年轻是一种心态,与年龄并不相关。有的人年纪不大,可是已老气横秋;有的人已届耄耋之年,可依然富有青春的生命活力和勃勃生机的精神气象。92岁高龄的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就是拥有年轻心态的老人。  相似文献   

16.
王易先生是原国立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前身)文史系学术成果最为丰富的教授,在国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从王易发表于《国立中正大学校刊》的《治国学之方法》一文入手,结合其《国学概论》等著述,回顾和讨论王易的国学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舜徽先生是20世纪后半叶罕见的博学通人,一生兼治四部之学,创获甚丰.在揭橥传统文化要义方面,他重视儒、道、法、墨等学派思想的阐释,对儒家人生哲学、道家人君南面之术、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多有抉发;在史学研究中,他有匡正古代史籍的评议之作,有独开新例、宣扬人民本位的通史新编;在历代文集研究中,他侧重于学术文献,尤其是对清代学术文献的提要钩玄,撰写了大量叙录;他的文献学理论研究,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主旨,促成了历史文献学学科的确立.张先生取得重大成就的深层原因,是他对中国文化的使命感,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命运和民众疾苦的人文情怀,这是他留给学术界的一笔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陈欢 《考试》2012,(12):6-15
2012年9月29日,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与世长辞。我们在扼腕缅怀的同时,更应沿着他的路,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本篇摘选了练性乾先生《我读南怀瑾》一书中关于南老少年成长和求学时期的部分内容,让读者能看到南老年少时的经历。同时摘录了南老对教育、读书、学习的看法,以飨读者。逝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  相似文献   

19.
献身甘作万矢的 ,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 ,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 ,举国犹狂欲语谁 ?世界无穷愿无尽 ,海天寥廓立多时。———梁启超梁启超自号“饮冰” ,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他一生“多变” :由改良而倾向革命 ,复又回归改良 ,由拥袁 (世凯 )而后反袁 ,由投段(祺瑞 )而离段。用他自己的话说 ,是“不惜今日之我与昨天之我斗争”。他的多变 ,常被人指斥“心无定见” ,甚至有人骂他是反复无常的小人。终其一生来看 ,梁氏实际是始终紧随时代与时俱进的。他一生“多变” ,他的爱国之情 ,新民之志 ,变革之心没变。他以其…  相似文献   

20.
1907年,刘师培携母带妻,与同盟会会员苏曼殊一起东渡日本。章太炎得知消息后手舞足蹈,哈哈大笑,说:“申叔(刘师培的字)来了,吾道不孤矣!”汪精卫问:“申叔是何人,使你如此欣喜?”章太炎说:“你不知道。此人是真正的绝世之才,国学界的凤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