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1委托创作中著作人身权约定的受限性在出版实践中,委托编写、委托翻译等委托创作类合同被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所使用,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那么,我国著作权法中的委托创作制度有何特点,又存在怎样的问题呢?委托创作制度,是指受托人(作者)接受委托人的委托进行作品的创作,基于此项委托产生的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可由委托人和受托人进行约定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七条对此制度作了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教材职务作品,是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进行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依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换言之,教材职务作品的作者,除了从事创作性劳动的作者外,还有视同作者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按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教材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教材职务作品上署作者名,这是法律许可的、合理合法的事,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编辑要处理好科技期刊论文的署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期刊是由许多作者的论文组成的 ,一期刊物作者少则几十人 ,多则上百人 ,因此作者的署名问题不容忽视 ,应当引起编辑的高度重视。  1 署名问题是著作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 :“著作权人包括 :(一 )作者 ;(二 )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著作权属于作者 ,作者一旦在作品上署了名 ,就享有了著作权 ,就承担了对作品负责 ,对读者、对社会负责的义务。署名代表作品是由谁创作的法律事实 ,这种法律事实是任何人也不能改变的。署名权受法律的保护 ,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  相似文献   

4.
正一、电视节目制作全流程版权管理体系的概念和必要性(一)基本概念1.版权版权即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当这种智力劳动成果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时,其作者享有该作品的版权。我国著作权法在第三条和第十条中明确规定了作品范围和著作权内容。同时,传播者在传播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创造性劳动也受著作权法保护,即享有邻接  相似文献   

5.
1985年7月1日,联邦德国的版权和邻接权的修订法正式生效。修订版权法的目的在于保障作者和表演者在现代化的复制技术的时代因他们的作品被使用而产生的经济利益。联邦德国的版权立法是对宪法中的版权条文承担义务的。宪法第14条保护财产的规定适用于版权法。在这方面联邦宪法法院在一系列判决中已作出裁定:作者创作的作品及作品所包含的智力劳动构成了宪法第14条(1)中所称的财产,属于财产立法的  相似文献   

6.
依据来源不同,作品有原始作品和派生作品的区别。顾名思义,派生作品是在原始作品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包括演绎作品和组合作品。演绎作品是以原有作品为蓝本,通过再创作,用相同或不同的形式编写的新作品,包括改编作品和翻译作品。组合作品是由若干单篇文章汇编而成的文集,也就是荟萃众芳,以选编形式转载已发表的作品。既然有演绎作品和组合作品,当然也就有演绎作品编辑和组合作品编辑。高级的组合作品是以编辑劳动表规出来的著作形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孕育组合作品的劳动是编辑劳动,这种编辑  相似文献   

7.
严肃对待论文作者的署名权———从署名、挂名和借名谈起●林春拓一作品署名权是著作权的内容之一。《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法人单位为作者”。这就是说,创作作品并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是作者...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业务与复制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靖 《图书馆杂志》1994,13(6):14-15
一、复制权与图书馆业务的关系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复制权是著作财产权中的一项权利,一般是指复制作品的权利。复制权是作者首要的基本的专有权利,作者行使著作权(版权)亦集中体现在复制权上,因为复制是使作品能够广泛传播和使用的重要手段。当然,  相似文献   

9.
《山西档案》2007,(4):F0002-F0002
……第四章出版、表演、录音录像、播放……第四十六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三)没有参加创作  相似文献   

10.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或许是在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史上,在物质条件极为困难的条件下,由众多军队作者围绕一个专题,从不同角度创作出的数百篇作品汇集而成的惟一著作,因此它的意义就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1.
1.书稿产生的方式有哪些? 常见的书稿产生的方式有: 著:是基于作者自己的观点、学识、研究成果,以及思想、感情而创作的作品。 合著: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者集体创作而成。 编:又叫编辑、编撰、编写。是根据现有资料或现成的作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和体例整理、加工而成的图书。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网络出版,具备充足的数字化作品是第一要素。由于现有的版权作品的数字化是网络出版活动中获得作品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看待数字化行为的法律性质就成为首先明确的问题。 作品的数字化是作品的一种使用方式,理所当然由著作权人享有专有权。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作者享有复制权、翻译权和改编权。作品的数字化属于使用权  相似文献   

13.
5.明确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著作权法规定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多种权利,有些权利,如文字作品的图书出版权(作品复制、发行权中的一种)和戏剧作品的表演权,作者授权他人行使比较方便;有些权利,如音乐作品的表演权、机械复制权(即制成录音制品出版发行)和播放权,由于使用者众多而分散,作者很难逐个授权,使用者要获得每个作者的授权也很困难,中间需要一座桥,这座桥就是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4.
出版的实质是复制发行作品,是使用作品的一种方式,也是传播作品的主要途径。要做好出版工作,其基本前提就是要充分尊重作者依法对作品享有的各种权利。为此,笔者从出版者的角度,谈谈出版工作中的几个著作权问题。一.出版他人作品,必须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有权自己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这是著作权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出版权(复制发行权的统称)是作者因创作作品而享有的诸项权利之一。因此,图书、报刊出版者要使用作品的出版权,就必须取得作者授权,否则就会侵犯作者的合法权益,并承担相应的法  相似文献   

15.
论编辑著作权的存在与证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作权亦称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所说的“编辑著作权”,不是指编辑人员从事著述活动而形成的著作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关于。著作扳属于作者”的规定,编辑人员以作者身份从事著述,与其他作者并无两样.他们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文艺作品或学术论著)无疑也享有著作权。这不在本文论述之列。  相似文献   

16.
书讯     
《新闻作品选集》四川日报高级记者刘耀辉撰写的《新闻作品选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各新华书店发行。这是作者继《张容芳传》《人生的价值》《新闻写作》之后的第四本著作,收集了作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表的各种新闻体裁的作品113篇,其中不少为获奖作品。(邓洪平)  相似文献   

17.
姜淮超 《今传媒》2003,(3):74-75
所谓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①由此可以推出,所谓新闻职务作品是指新闻记者(编辑)为完成媒体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是指作者付出了较多创造性劳动,发表于各种媒体的通讯、专访、特写、深度报道、评论等新闻形式。我们探讨新闻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问题,也是针对这些作品而言的。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1月26日,新华社在北京发的一条关于我国发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的电讯稿,次日被众多报刊载。关于企业代表人选的确定,记者是这样报道的:“企业代表由法人或法人指定的人员担任。”事实上,《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第三章“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第十条是这样规定的:“……企业首席代表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担任,法定代表人  相似文献   

19.
9、出版单位能否擅自修改其出版的作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的规定,修改权是人身权内容之一,作者享有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同时还规定作者享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这是因为作品是作者思想的表现形式,作者创作作品有其具体意图和考虑,只有其本人才能决定作品的变更,这是与作者  相似文献   

20.
张岩 《今传媒》2022,(12):69-71
一般情况下,作品是由作者独立创作完成的,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单位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开始与作者合作创作作品。作者与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催生出一种新的作品类型,即作者在明确工作范围内创造的智力成果,这种作品称作职务作品。然而在实践中,对职务作品的归属存在着职务作品概念不清晰,作者与单位之间对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不明确等种种争议,这既不利于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又会影响作者的创作动力。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对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案例进行研究,提出了明确职务作品概念以及完善人身权归属制度的相关建议,旨在为我国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