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共鸣管的固有频率分析入手,提出了空气共鸣管产生共鸣的原因在于共振,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2.
郑州市第八中学张溟同学问:“手指在幻灯机或投影机光源(白光)的照射下,显示在屏幕上手指阴影的边缘为什么显现出彩色?”  相似文献   

3.
在酷热难耐的夏天,许多家庭都要用电风扇来解暑降温,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是不是电风扇一吹.周围空气的温度就会降低呢?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试验本)第三册Ⅱ第十章“驻波”一节中,介绍了音叉发出的声波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的实验(如图1甲所示),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音叉,使其振动.然后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  相似文献   

5.
听声知天气     
从前有一位老人,住在一座古寺附近,他虽然目不识丁,却有预知天气变化的本领.后来老人快要死了,乡邻们请求他把"预测风雨"的秘诀留下,以便今后安排农事.老人同意了,但是他只说了一句话:"远寺钟声清,不用问天公."说完便咽气了.可惜当时人们都没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任何物体产生振动后,由于其本身的构成、大小、形状等物理特性,原先以多种频率开始的振动,渐渐会固定在某一频率上振动,这个频率叫该物体的固有频率.当外界再给这个物体加上一个策动力时,如果策动力的频率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物体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物体产生共振时,由于它能从外界的策动源处取得更多的能量,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8.
如果你家里有凉衣服的绳子,可把绳子的一端松开,用手把绳子拉紧,再用另一只手用力切绳子,这时绳面会呈凹形,手拿开后,凹形也不会立刻消失,不但如此。凹形会由这一端跑到绑紧的另一端,那么到了那端这凹形是否就会消失?到了那端,这凹形会变成山形,再传回你的手边。  相似文献   

9.
物理计算题大多是以生活、生产实际情况为背景,因此.计算的结果应符合实际意义,尤其是碰到要求取近似值时,要特别注意根据精确度的要求小心确定小数部分的“入”与“舍”,否则将功亏一篑,岂不惜哉,下面通过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填空题1.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分别描写了三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分别是由于____、____和____的振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光的反射现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能够看到周围许许多多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这些物体能够将照射到其表曲的光反射入我们的眼睛.正因为有了光的反射,这个世界才精彩.  相似文献   

12.
我说你听     
我们大部分时间是依靠语言进行交流的.人是怎样发声的.又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这得从人的发声器官和听觉器官说起.  相似文献   

13.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是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都不同的又一种传播方式.是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学习光的折射重点是掌握光的折射规律,要弄清一点(入射点),两角(折射角、入射角),三线(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水沸腾之前为什么会鸣响?;莺莺塔;飞机的噪声在阴天和晴天听起来有区别吗?;气球破裂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15.
光的折射现象可分为两种:一是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在界面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如水中筷子变弯、池水看起来变浅等;二是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如海市蜃楼现象、太阳的视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等.  相似文献   

16.
17.
《中学生数理化》2005,(10):59-59
我们知道,物体的振动引起发声,当物体振动的频率低于20 Hz时只能发出次声波.本期话题就是:假如我能听到次声波.来信请寄:(450004)郑州市顺河路11号《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编辑部宋金榜收;或发送电子邮件至songjinbang@vip.sohu.com;也可以到“学好数理化”QQ群来发表观点,群号是8263257;或到我们的树人网论坛来交流,网址是http://www.shuren100.com/bbs/list.asp?boardid=28.我们期待着你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磨砂玻璃只能透过光线而不能看透景像,但当磨砂玻璃湿了水之后,就变得透明而能看清景像了。  相似文献   

19.
20.
初中物理课标在光现象中安排了有关颜色的初步知识,对于在有色光下物体呈现什么颜色,不少同学感到难于理解.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下面介绍一些与此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