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研究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选取人力、物力、财力为投入变量,专著与论文、成果与获奖和技术成果转让为产出变量,运用回归分析法,对这些高校10年间科研投入与产出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出高校应该综合考虑科研投入和产出,应该重视科研人力资源的投入,并且应该注意适度原则,科研投入上要注意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2.
试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方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走向现代化,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必由之路。立足于推进中国的发展,以建设现代化强国为宗旨,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找准自己的独特定位和使命,从而优选学科方向,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明智的方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外宣品在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如何配合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编写外宣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深刻领会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在实践中凸显这些原则的中国特色,对于推进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我国一流大学建设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发掘比较优势;重视学科建设不断面向国家和区域创新;在面向社会、服务国家中追求卓越;在传统文化、区域文化融合发展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使命》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的使命》是奥尔特加关于大学改革思想的集中体现,深入研究其思想对于我们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的理性选择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提出:人是改革中最基本的要素;必须具有良好竞技状态的师资队伍;坚定具有良好文化修养和优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借鉴别国的经验而不是一味的模仿。  相似文献   

6.
一流大学建设的认识基础与师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了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激发了高校争创一流的热情,也引发了对一流大学的讨论。在中国要不要建设一流大学,能不能建成一流大学,怎样认识一流大学,如何建设一流大学等问题上,目前是共识多于分歧。基于理性分析的不同见解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它可以激发争鸣、深化思考、逼近真理。本文就一流大学建设略  相似文献   

7.
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实施动态调整是激发其内生活力和外生动力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需要厘清建设标准与遴选条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及动态调整实现与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范围间的关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遴选和调整应重点考察其"整体属性",因此,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综合评价体系,改进、优化其评价流程,实施"方案评价"与"整体评价"并行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8.
教师权利是大学章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章程为教师权利的实施并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研究者通过对教育部已核准的41所(国防大学除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大学章程文本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大学章程在教师权利保障方面存在诸如内容表述简单、程序缺乏操作性、保障性措施不足以及缺乏人文主义关怀等问题,并相应提出了完善大学章程中的教师权利的途径:从结构安排上重视教师权利;从内容上呈现大学教师专业特色;从保障机制上增强可操作性;凸显教师的大学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制度创新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的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究竟有多大,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都是很有益处的。不过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那些难以量化、非显性的因素。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大学文化建设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高速发展,对高等教育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各国以往组织的大学评价来看,存在周期长、指标多、主观性强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双一流”建设的评价改革受到广泛关注。实施动态监测是确保“双一流”建设过程管控、动态调整、全面管理的核心举措。文章在高等教育监测评估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指数的方法,以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为指导,构建由建设基础指数、社会贡献指数、国际影响指数三个分指数组成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动态监测指数,并应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动态监测指数,以3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例,模拟“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百年清华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予以充分肯定,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实际上,人们还没有形成对世界一流大学统一标准的共识。但是,从内涵上讲,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构成要素就是一流的生源、学科、师资、科研成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按照这样的思路,建设一流大学,首先要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构建一流的学科体系,发展一流的教学和科研,从而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产出科研成果。因此,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一流的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方案基于大学、学院、学科三重逻辑对构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了宏观统筹,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着三重困境:大学层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举办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院层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设立教师教育专业机构的数量薄弱;学科层面,教师教育的一流学科支撑力度不够。究其原因,大学原生职能中教师教育的空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对教师教育的束缚,以及优势学科评估对教师教育的冲击均对上述困境的产生造成影响。前瞻未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需要在制度层面确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师教育体系的机构和学科制度保障;在机构层面建设一轨多级的教师教育专业学院体系,探索教师教育多元模式;在学科层面,加强一流文理学科、教育学科和教师教育学科的耦合共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必须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方面有所突破。研讨现代大学制度,应当厘定现代大学制度整体设计和机制创新的主要依据,既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应为”,也要实事求是地探讨“可为”之举。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契机。进入“985工程”的高校应借助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成功经验和机制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方面整体设计,多校联动,以提供改革思路,产生示范效应,引领全国高等学校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我国4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对象,结合DEA-BCC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综合考虑包含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两种产出的创新过程,测算2010—2017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并从学校类型与区域差异双重视角对比分析发现:(1)静态效率方面,各类型高校在2017年未实现效率最优;各区域高校在2010—2017年的综合效率呈现不同程度波动变化。(2)动态效率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小幅进步状态,主要归结于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农林、工科和师范院校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幅度明显,而综合院校有所退步;东部高校创新效率近些年有所下降,而中西部高校发展势头迅猛。(3)影响因素方面,高校R&D人力资源素质、政府支持力度和校企合作对高校创新效率具有较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先生被问及,如果重回25岁他会做什么。他回答说,他会在回新加坡之前游历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三个地方——美国、中国和印度。这话凸显了新加坡教育下一代的理念核心。教育是这个在700平方公里国土上拥有500万城市人口的小岛国家唯一可获得的资源。通过从世界各地吸取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新加坡培养出了追求卓越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我国一流大学的典型代表,其经费支出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的整体情况。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支出数据显示了其在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上的具体特征。在支出规模上,总支出规模逐年增长,不同学校间的差异较大,地区间规模大小和增速快慢也不相一致;师均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不同学校间的差异较大;生均支出规模变动趋势不一,校际差距大于区间差距;支出规模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区内差异大于区间差异。在支出结构上,总体较为单一且保持稳定,横向维度表现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基本持平,纵向维度以教育支出为主并呈现稳定的一元格局,同时支出结构地区间差异不明显。虽然我国一流大学的支出规模不断上升、支出结构较为稳定、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无明显关系,但和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存在规模相对较小、结构较为单一、科目不够具体、数据较为粗糙等问题。基于此,我国可通过继续增加大学收入以扩大支出规模、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以反映大学功能、不断细化预算科目且公开支出数据等途径,进一步调整一流大学的支出规模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经费利用效率,进而更好地推动“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8.
经常参加一些教育改革研讨会、课堂教学竞赛、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观摩了许多名师们上的课,每次总有一种享受丰盛大餐的感觉:形式多样的课堂设计,精彩绝伦的学生发言,美伦美奂的多媒体画面,授课教师巧妙的引导让听课老师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19.
经常参加一些教育改革研讨会、课堂教学竞赛、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观摩了许多名师们上的课,每次总有一种享受丰盛大餐的感觉:形式多样的课堂设计,精彩绝伦的学生发言,美伦美奂的多媒体画面,授课教师巧妙的引导让听课老师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20.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0):F0004-F000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33所设立研究生院和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院校之一,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652年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