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的使命是开展高水平的科技创造与文化创造,而教师是高校创新工作的实施者与担当者。高校教师创新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即创新活动专业化、创新内容多样化、创新组织团队化与创新功能多元化。高校教师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以"促创新"为目的的科研管理体制、多功能的协同创新体以及高校创新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
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在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面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协同创新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技创新不是单一的创新主体所能完成,而是多元创新主体构成一个科技创新主体系统,强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社会性地参与科技创新的整体活动。高校教师、在校学生、科技管理部门、校办科技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在高校科技创新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而又相互联系,构成了高校科技创新主体系统。推进高校科技创新,需要以系统的观点、坚持多样性的机制,促进各个创新主体的发展并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各行业关键技术,投入各自优势资源,力求取得重大科研突破的创造性活动。高校协同创新具有动态性、多元性、融合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要改进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必须创建良好的协同创新组织方式,培养协同创新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该计划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科技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与"211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驱动型科研范式正在向问题驱动型的科研范式转变。新时代和新范式对强化高校的功能协同、学科协同和组织协同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一需求成为我国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力。为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型高校科技体制,在微观层面,需要建立高校内部的"科研院-研究中心-创新团队"三级创新组织;在中观层面,需要围绕创新链,建立高校与其他组织的分布式协同创新网络;在宏观层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以及经济部门之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是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重大选择,地方高校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在协同创新上更要注意方式与方法。首先,对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次,提出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强调地方需求、优势学科和学校特色组合;最后,给出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一些建议与对策,强调着眼于实际条件,从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8.
区域高校以服务地方为理念。协同创新对推动我国科技、经济、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区域高校实施协同创新模式主要有校校、校所、校企、校政、国际五种协同创新模式。实施协同创新提高区域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应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培植创新团队,精心选择和培育协同创新领军人物,以政府保障完善协同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路径,是高校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大学联盟作为加强高校之间合作与协作的重要平台,对高校推进协同创新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重庆市大学联盟成立后,积极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共享协同创新资源,搭建协同创新机构,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势互补。本文在对天津市高校教师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天津市高校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促进高校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技术创新模式,使教育和科技创新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从主体协同、资源协同等方面着手构建协同机制,促进高校、企业、政府等主体之间以及相关资源之间产生协同效应,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然而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动力和能力不足的现实矛盾。因此,促进地方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地方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中构建协同路径至关重要。文章在分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地方高校教师发展之间的现实矛盾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地方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的协同路径。  相似文献   

13.
将十堰市建设成秦巴山片区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国家的重托,更是十堰人民的福祉,意义非常重大。十堰具有高教资源优势,地方高校可以发挥其科技创新作用,全力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十堰各高校及其科技创新优势与不足,并就高校、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开展科技创新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及其战略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选择。面对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以及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高等学校必须从协同创新的前提、关键、途径、基础和保障5个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担当更大重任。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区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等科技物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区域高校科技的协同发展,探索区域内各高校主体之间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路径和创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目前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现状和障碍因素,从共享文化、制度环境、共享服务系统和共享平台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直接影响科研产出效益.基于近十年北京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科技创新的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统计分析,运用计量模型评价其效益并阐述影响高校科技创新效益的因素,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79-80
现阶段地方高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亟需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将产教融合理念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高校科技特派员制度有效实现了产教融合,为农村的创新创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制度的实行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高了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探讨科技特派员工作对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影响,旨在促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是增强高校学术实力的基本措施,也是高校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职能的体现。高校科技创新的主体是高校教师。为检验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查找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以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作为外源潜在变量,以创新队伍建设、创新资源支撑、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内生潜在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调研结果进行分析。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总效应为0.6465,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不仅直接影响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而且通过影响创新队伍建设和创新资源支撑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能力。为此,应提高教师薪酬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科研条件,提供多种学习提升机会,关注教师个人发展,做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完善高校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11计划"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这一计划强调的协同创新理念已经对高校原有科技工作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深刻认识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如何深入推进协同创新的各项重点工作,如何营造协同创新的良好环境,已经成为高校科技工作内涵发展的重要前提,也决定了今后高校科技工作的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技创新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机构等,高校科技创新外部协同是高校科技创新内部高校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创新。从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四个主体要素分析高校科技创新外部协同的模式、运行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主体提出运行机制的提升策略,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