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卓越教师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国内特别优秀教师人才的重大计划。通过分析目前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以学生为核心,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意识、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理论实践并举、学校和基层学校并重为手段,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支撑的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就是终身化、社会化、国际化、个性化、综合化、信息化。当前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素质培养。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学教师的摇篮,师范生的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本科学历初中教师的文化素质是各种素质中的基础素质,文化素质教育是应该包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方面的知识、能力的总汇,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基础教育对具有本科学历初中教师的文化素质究竟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我们曾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探讨,现就面向新世纪培养本科学历初中教…  相似文献   

3.
吴伟平 《福建教育》2009,(11):20-21
厦门市海沧区地处厦门市(岛)西部,是一个正在发展和建设的新港区、新工业区、新城区,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先行区。海沧区的“三新”发展定位,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客观上要求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师德积极向上、专业素养扎实、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该如何迎接新挑战,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为此,基于地区教育局的实际工作,我对新时期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作了一些思考、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一、实施背景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上,培养造就一支卓越教师队伍,既是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也是新时代的热切呼唤,更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2014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了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U-G-S)“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种种政策措施都体现着培养卓越教师的时代诉求。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培养卓越教师应当基于职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既要找好培养内容的着力点,更要把握培养形式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5.
(回应6A《走向卓越——上海师大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率先之探》)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师范院校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主体,肩负着培养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大责任。因此,师范院校如何吸引乐教适教的优秀人才从教,如何培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一、国际教师培养体系的基本类型和发展趋势   19世纪末 ,特别是进入 2 0世纪以后 ,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逐步从小学扩展到了初中阶段 ,于是 ,对中学教师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又由于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 ,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有高等师范教育的学历。因此 ,高等师范院校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地发展起来 ,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级教育专业人才的任务。这时的教师培养体系是封闭式、定向型的 ,即在确定从事教师职业的前提下 ,同时进行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专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别是近年来 ,现代生产、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  相似文献   

7.
国家的发展对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和卓越教师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卓越教师对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更高,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更为全面。生命教育作为卓越教师的基本理念,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生命教育在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剖析当下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将对卓越教师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卓越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对卓越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以及培养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院卓越信息技术教师培养中采取的一些策略以及课程体系设计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的总体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研究在对教师教育发展的沿革和趋势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我国现行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种种弊端,并从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现时国情出发,提出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长期以来我国高师院校传统培养教师的教育理论课程只开设教育学和心理学,没有体现师范性。为了适应培养新型教师的需要,应打破”老两门”的旧格局,增加教育理论课程.拓宽教学内容,重构高师院校培养教师的教育理论课程,从而促进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强调,要树立和落实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更多的精力和经费投入到教师身上来,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文件。  相似文献   

12.
张仓焕 《现代语文》2007,(8):102-10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趴在我田发展较快,随着人才观、质量观的改变,社会要求高职院校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技术应用专门人才,拥有一批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则对这个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要通过培养教师素质,明确发展方向,培养和提高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起。  相似文献   

13.
入世后 ,高等师范教育面临两大挑战 :其一 ,是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引入 ,境外教育产业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引进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人才创新能力和适应频变的社会环境能力的挑战 ;其二 ,是2001年6月 ,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对师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挑战。为迎接这两大挑战 ,高师教育必须审时度势 ,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培养适应创新教育的基础教育师资。一、深化“两课”改革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有创…  相似文献   

14.
<正>近些年,我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远远多于中小学校需要补充的教师数量。以2009年为例,全国中小学对新任教师的需求不到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应届毕业生的三分之一,这使得超过60万的准教师没有机会上岗任教。令人尴尬的是,面对几十份、上百份的求职申请,中小学校长却抱怨说能够招录到一位满意的教师很难。如何应对基础教育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工作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在培养优秀教师时均遇到了困境,实施"卓越教师协同创新培养计划",实现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是解开这些难题的重要思路。为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各地纷纷成立"卓越教师协同培养创新中心",但由于协同主体契合度不高、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资源难以整合优化等原因,其收效甚微。为此,尽快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明确培养标准、创新协同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推进"卓越教师协同创新培养计划"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对教师技能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从基础技能、核心技能和高级技能三个维度重构了教师技能的内涵结构,并以楚雄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的教师技能培养实践为个案,讨论了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广西师范大学为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增加了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门类与学时,实行模块化、动态式的课程结构体系,由教师教育学院和各学院联合管理教育类课程。合理地处理教育类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关系、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训练的关系,以及职前教师培养与职后教师培训的关系,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和整个教师教育工作的良性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赵燕 《教育探索》2000,(8):60-60
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体系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厚实的专业知识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在突出应用性针对性上仍存在一定缺欠。表现在中文教学上,虽然突出了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但在注重文学性和提高未来语文教师的作品鉴赏能力及文学素养方面,仍有待改革。 师范院校中文系学制本科四年,专科两年,除共同课外,大量的时间排满了专业理论课,大量的文学作品也只能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四年也好,两年也罢,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的作品也相对有限,个别不善阅读或偏重个别专业的学生则更少得可怜,再加之重知识性和…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社会和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现代教育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也为教育适应性会发展的需要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然而,正像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社会和教育带来的冲击一样,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对传统的教师职业及其教师本身的素质构成提出了严峻挑战。本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的角色,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培养高师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主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