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08,(7):1-1
据《中国海洋报》报道,在不久前召开的第31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中国提出的格罗夫山哈丁山南极特别保护区管理计划获得会议批准。这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南极特别保护区。据报道,  相似文献   

2.
由中央电视台与凤凰卫视合作举行的大型电视采访——《极地跨越》,2001年10月28日在北京中内电视台举行了出发仪式。《极地跨越》是21世纪一次规模空前的电视活动,摄制组集中了电视界一流高手,他们将驾驶6辆越野车,用8个月的时间从南极出发,自南向北,穿越美洲大陆,到达北极,途经30余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中国人走世界、中国人看世界、中国人说世界”的地理大跨越。《极地跨越》大型采访行动将探索世界最寒冷的极地、世界最神秘的国度、世界最鲜为人知的文化、世界最先进的科技圣地和世界最狂热的大都会等。  相似文献   

3.
正对大多数人而言,南极是一个遥远、寒冷、神秘的地方。1985年,中国成为《南极条约》的协商国,先后在南极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等4个站。从1994年至今,中国科考船"雪龙号"每年都去南极考察,为上海大型渔船入渔南大洋捕磷虾开辟了道路。捕南极磷虾的地理位置在南纬60度,靠南极洲的西北面,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附近。离南美国家如智利较近,或者穿过麦哲伦海峡,到阿根廷和乌拉圭都不远。捕虾后到阿根廷、乌拉圭卸货或修船,都很方便。从2009年开始,上海开创远洋渔业公司7000吨级大型捕捞加工渔船"开利号""开裕号""开富号",都到南极冰海捕捞过营养丰富的磷虾。  相似文献   

4.
万頔 《中国出版》2023,(S1):221-226
北京时间2020年1月10日凌晨1点50分(智利时间1月9日下午2点50分),青年科学探险家温旭抵达了地理南极点,成为首位独步南极的中国探险家,也创造了单人无助力无补给抵达南极点最长路线的世界纪录。如果不是他一步步咬牙坚持,就不会有“独步南极”这段曲折动人的故事。《极地大探险·独步南极》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少总社”)《我们爱科学》编辑部于2022年倾心制作的科普图书。  相似文献   

5.
南极海豹     
《全国新书目》2023,(9):30-33
<正>这是一部书写南极科考事业的科普纪实长篇作品,记录了一位科考工作者在南极日常艰苦且枯燥的科研工作之余的心路历程,以及作为一位中国极地人对南极事业强烈的热爱、担当和期望。通过他笔下叙述和拍摄的南极世界,读者可以进一步认识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了解科考队员在南极艰辛与快乐并存的生活,以及南极独特绚丽的自然景观和可爱的南极生物种群,有助于宣传中国极地事业,提高全民的极地意识,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勇于探索极地奥秘的信心和理想。  相似文献   

6.
徐泓 《出版史料》2010,(2):118-126
一、引言 自从英国殖民主义在1840至1842年和1856至1860年发动两次入侵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1858年,俄、美、英、法又迫使清廷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两国,又迫使清王朝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等。  相似文献   

7.
王培 《北京档案》2011,(8):11-13,19
一、京师大学堂的"拒俄"怒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加紧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强占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庙街和库页岛等地。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战后又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10月)和《改订伊犁条约》(1881年2月),侵占我国东北、西北边疆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一千多年前,古希腊地学家托密勒(90—168)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假设,认为南半球必有一块陆地与北方对应,以维持地球的平衡稳定。其《地理指南》的世界地图标明“未知的陆地”,后称“TerraAustralis”(意为南方大陆),即传说中恶魔往来的幽灵之地,这更增加了其神秘感,也更激起了探险家的好奇心。詹姆斯·库克是第一个进入南极圈的人,并作有《南极与环球之行》。 1998年11月-1999年4月,厦门电视台记者王海青参加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起航,赴南极考察,并以日记体…  相似文献   

9.
10月20日,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驶离上海,前往南极,开始了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历时最长、科考队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远征。此次科考最核心、也最引人瞩目的任务,是在南极内陆冰盖的冰穹A地区建立一座考察站昆仑站。这也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中国建立的第三座南极考察站。  相似文献   

10.
以情写海洋     
赵建东 《青年记者》2016,(25):38-41
《中国海洋报》是一份特色鲜明的行业报,报道内容涵盖我国主张管辖海域、两极、大洋等.作为《中国海洋报》的一名记者,我有幸5次出远海.在南极,我感受了极地冰穹的美妙绝伦、冷酷险恶和科考队员的可爱;在马里亚纳海沟,我亲历了中国首台载人深潜器突破7000米的珍贵时刻;在钓鱼岛和南海海域,我见证了海监队员维护海洋权益的英勇壮举.  相似文献   

11.
4月15日,“雪龙”号抵达上海。随着这艘极地科考船的返航,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也落下帷幕。 在这次科考中,有17个人最为引人注目。由他们组成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继2005年1月18日中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地面到达南极最高点“冰穹A”之后,再一次成功登上南极内陆的“冰盖之巅”。  相似文献   

12.
王莲英 《兰台世界》2012,(12):61-62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是《马关条约》的延续,张荫桓接替李鸿章负责条约谈判工作。经过艰难谈判,张荫桓将日本方面提出的约稿进行大量驳删,通过条约内容的改动可以窥见其谈判思想。张荫桓通过巧妙谈判,为国家挽回了许多利权。  相似文献   

13.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龚心瀚作序,《解放日 报》驻京办事处副主任、主任记者李文祺撰写的《来自北极圈的电讯──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散记》一书,日前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9年夏天,中国政府组织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解放日报》社特派记者李文祺随科学考察队前往北极采访,从而圆了他能亲临地球两极采访报道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的梦。早在16年前,李文祺便参加了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次赴南极科学考察编队。在全国新闻界中,首次赴南北极的记者只有李文祺一人。因此,他被同行称为“脚踏两极第一‘记’”。 《来自北极圈…  相似文献   

14.
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向列强赔款45000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000万两,这就是历史上通称的庚子赔款,英国从中分得赔款总数的11%。在帝国主义国家中,美国1909年最早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款余额,并用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后。英、法、美先后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并依据这种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extraterritoriality)。列强在上海等开埠口岸派驻领事。并依据本国法律管理自己的侨民。至清朝末年,与中国有约国家增至19个,其中大部分在上海派有领事并拥有领事裁判权。  相似文献   

16.
1996年10月,北京,国家海洋局办公大厦静立一隅。走进南极办公室,记者认识了他——一位其貌不扬的中年人。1.7米出头的个儿,面色黑红,一副和蔼可亲的脸庞透出几分执著的憨厚。浓眉托出一双深邃而极富洞察力的眼睛,显得格外明亮有神。这位普通的中年人就是三下南极,荣立南极考察一等功的科学家,中国南极研究所党委书记、南极中山站站长颜其德同志。oP L  相似文献   

17.
<正>抵达南极考察船穿越了太平洋,终于抵达南极。中国要建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选在哪里?南极是一个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地方,而且对于自然环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考价值,因此也成为强国间的争夺目标。在1957年至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有12个国家先后派出上万名科学家踏上南极洲,开展了空前规模的南极考察。从此,人们希望了解、亲近、考察和开发这块处女  相似文献   

18.
据《文汇报》报道,由鹭江出版社策划组织6位人文学者赴南极考察写作名为“极地沉思”的活动。其中包括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国平、何怀宏,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唐师曾,电视主持人邵滨鸿,鹭江出版社编辑阿正;他们预计将于12月中旬出发,沿北京—巴黎—圣地亚哥—南极的飞行路线抵达我国南极长城考察站,在南极度过三个月的夏天,约于2001年2月底返回中国。据悉,人文学者上南极,对南极的人文意义进行“沉思”,这在全世界亦尚属首例。 据该次活动策划兼领队阿正介绍,几名作者将于考察结束后向出版社提交一部书稿,且写作方向也已根据每人不同的学术方向作了大致规划,葛剑雄“将在新的时空背景下对生命和文明的起源做出思考”,周国平将在南极这个生命的禁区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何怀宏的思考角度是人和环境这个环境伦理学命题,唐师曾这个战地记者将在炮火与冰雪的反差中看一看自己的生命意义等等。  相似文献   

19.
2021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马拉喀什条约》.文章以《马拉喀什条约》的目标、"被授权的实体"、"无障碍格式"为研究基础,结合国外无障碍阅读的出版实践,分析我国出版业在中国批准《马拉喀什条约》后在强化无障碍出版意识、EPUB3技术的应用、发行渠道建设等方面的挑战,并给出相关建议,为出版社向全球阅读障碍者提供丰富的数字化知识服务,承担国际义务和社会责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同时也是近代中外关系中第一个在形式上符合国际范式的条约,因为它具备了近代国际条约的各项要素和细节,而在内容上又违反了缔约国双方的平等自愿原则。所以《南京条约》对中国是迫于无奈接受的结果,对英国则是举国庆祝的成果。《赫德与中国海关》作者魏尔特甚至奉上一顶"外国对华贸易大宪章"之桂冠。提到如此高度,是因为英国自1583年伊丽莎白一世派遣纽布瑞远赴东方探险贸易开始,到1840年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绝不放弃的目标,这一次,英国人终于如愿以偿了可谓"千万里我追寻着你",跨越了整整两个半世纪。撇开屈辱辛酸之谓,自此中国被强行拽入世界资本殖民体系,必须直面全新的国际秩序。李鸿章所说"三千年来未遇之大变局"拉开序幕。大变局中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