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是清初重要的杜诗注本之一,该书吸收了钱谦益《钱注杜诗》、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取得的笺释成果,进一步对杜诗艺术技法及艺术成就作出深入的阐释,并在朱鹤龄的基础上,对全部杜文进行了解评,受到后代注家的广泛征引。该本还是清代杜诗全集笺注本中有着重要海外影响的本子,为杜诗的海外传播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清初潘柽章的<杜诗博议>是和钱、朱二家注本同时的著作,该书在诗史互证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对钱笺作了很多补充和驳正,故为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征引颇多.然而由于潘柽章于文字狱中罹祸惨死,其后注家征引多讳其真名,导致该书终于湮没无闻.本文通过最大限度的辑佚,分析了<杜诗博议>一书的注释特色,总结了其对杜诗学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孙微 《图书馆杂志》2007,26(3):74-76
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与钱谦益《钱注杜诗》共为清代杜诗注本的奠基之作,对清代杜诗学影响深远。然其书的最初刊刻时间一直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辨析指出,以往学者以顾炎武《日知录》的初刻时间来判定《杜工部诗集辑注》的初刻时间是不可靠的,该本最早的刊刻时间应是康熙九年。  相似文献   

4.
孙微  王新芳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9):137-140
宋代赵次公所著《杜诗先后解》是最早的杜诗注本,赵次公对诗意的注解,是建立在精审校勘基础上的。其秉持“无两字无来处”的注杜思想,在注解中广征博引,于杜诗字句出处之考稽用力尤勤,但同时也存在繁琐和重复等缺点。但赵次公《杜诗先后解》体现出强烈的反穿凿倾向,最早对“伪苏注”进行批驳,表现出非凡的胆识,在杜诗学史上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次公<杜诗先后解>是杜诗学史上一个首开先河的注本,其命运与世沉浮,从最初竞相为注家引重,到清代的散佚,与其注释内容特点密不可分.朱鹤龄<杜工部诗辑注>十分重视该注本,对其大量引用和驳正,从而使我们了解清初注家对赵注的看法及其散佚之缘由,亦可据<杜工部诗辑注>进行辑佚.  相似文献   

6.
孙微 《图书馆杂志》2008,27(4):72-74
清初张笃行所著<杜律注例>一书,是现存清代最早的杜诗注本,刊刻于顺治十六年(1659).该本无疑受到元明以来诗格著作的很大影响,但已经将繁琐的诗格大大精简,留其精华,对杜诗做了颇为详尽的分析.著者特别注意杜诗联章组诗之间的关系,指出组诗在章法上的整体性,反对明代选家对组诗的任意割裂,具有独到的目光,确为杜诗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吴若本作为王洙本之后的重要南宋初杜集本,其编次应与王洙本旧次相同。而钱谦益《钱注杜诗》号称承袭吴若本而来,其实暗地里已依据宋人鲁訔编次与黄鹤系年,对吴若本原编次有极大改动,此为文献整理之大忌。《钱注杜诗》向称清人杜集注本的源头性"善本",考察其成书渊源,对衡量《钱注杜诗》版本的真正价值,对了解清人杜集注本对宋人杜集注本的承袭线索,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3):112-116
明代出现的杜诗文献,在整个杜诗文献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从杜集刻印的数量到有关文献的形态上,明本都有一定的特色。以数据统计及比较的方式,主要就选本传播、注评传播及衍生形态等三个方面对明代杜诗文献的传播概貌进行全面梳理。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杜诗檠诂》一书进行了评价分析,认为该书是当代杜诗研究的力作,其主要特点有:以对杜诗总体特质的精确把握而为具体“檠诂”;善于分析,精于训诂,熟透杜诗;精于史地考证;以诗人之心注杜与运用赋法为文;条目别具特点。  相似文献   

10.
萧云从的《杜律细》对杜诗中的拗句通过改变字音强使其协于平仄,遭到了王士旗的严厉批评,因而该书逐渐不为学界所重,乃至最终散佚。四库馆臣更贬其书为“误用其心”的杜律注本。其实《杜律细》一书的价值正在于,它提示着后来的注杜者们彻底放弃以叶音注杜的路径,其注杜实践的失败,在杜诗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宋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是两宋时期一部很有特点的杜诗注本,并在当时以及后代受到很大的关注。《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的版本,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主要有三种:宋版、元版、清版。  相似文献   

12.
南宋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是两宋时期一部很有特点的杜诗注本,并在当时以及后代受到很大的关注.<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的版本,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主要有三种:宋版、元版、清版.  相似文献   

13.
吴若本《杜工部集》是较早的杜集定本,清初钱谦益《钱注杜诗》曾以之为底本,然其原本已经佚失。洪业在《杜诗引得序》中对吴若本的真伪提出十点质疑,并最终认为吴若本并不存在,乃钱谦益伪造之本。此后张元济又提出,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印的《宋本杜工部集》乃是吴若本。受其影响,洪业也改变了最初的观点,承认此本确为吴若本。不过这个观点经过此后学界的反复讨论,最终被确认是错误的。吴若本虽已散佚,但仍可从《钱注杜诗》中探寻其概貌。该本保存了南宋初年杜集编纂的原始面貌,具有珍贵的文献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伪苏注在杜诗伪注中是影响最为广泛、危害最为巨大的一种。关于它的产生时间,学界认为当在绍兴十五年(1145年)左右。本文通过查考,认为伪苏注产生时间以建炎(1127年)至绍兴初(1134年)为宜,并很有可能为蜀人所为,率先流布于蜀中。  相似文献   

15.
中唐以降,杜诗的典范化进程在持续进行。北宋时,杜甫年谱、诗集的编刻,以及杜诗注本的刊刻、诗话评论的传播等,近乎全方位地推动着杜甫在中华诗学史中经典地位的树立。南宋背海立国,失去了中原土地,故《舆地纪胜》《方舆胜览》等地方总志,在汇总山川形胜古迹时,严守宋疆金界,量图裁诗,根据南宋疆界舆图挑选杜甫及前贤诗文。地方总志中大量引录的杜诗,都有确切的属地,这一系地工作不仅清晰地呈现了南宋版图内包括杜甫在内的前贤遗迹,也对杜诗的经典化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简称“百家注”)是宋代杜甫诗集注本中最为重要的注本之一,它上承《门类增广十注杜诗》的旧注注文,下启“千家注”系列的主体格局,是追溯注家来源,考察注文消长的重要依据.今存“百家注”卷四至卷五间有缺叶补刻现象.本文对缺叶补刻所据之本进行了推测,并力图归纳“百家注”与《分门集注杜工部诗》(简称“分门注”)的注文关系,从而探讨今后“百家注”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沧浪诗话》和《原诗》都赞誉杜甫,推崇杜诗为诗歌的“集大成”、“诗入神”,然《沧浪诗话》赞誉杜诗时,以李杜并举,《原诗》标举杜诗却独挺杜诗。《沧浪诗话》赞杜诗的“集大成”仅是承前,而《原诗》中的“集大成”不仅承前,而且启后。  相似文献   

18.
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翁方纲手稿本《翁批杜诗》乃一稀见版本,近由赖贵三先生整理校释出版。经梳理《翁批杜诗》版本源流,考知其存本五种,并阐明《翁批杜诗》在文献学、谱牒学、诗学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末卢世 的《杜诗胥钞》与《读杜私言》是杜诗学史上的重要文献。《杜诗胥钞》在篇目去取间独具手眼,并且蕴含了反穿凿的编选思想。在《读杜私言》中阐发了许多关于杜甫思想性格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并采用通览全局的总括式视角,分体细论杜诗艺术成就,激情澎湃,鞭辟入里,见识超凡,其论在杜诗学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末卢世■的《杜诗胥钞》与《读杜私言》是杜诗学史上的重要文献。《杜诗胥钞》在篇目去取间独具手眼,并且蕴含了反穿凿的编选思想。在《读杜私言》中阐发了许多关于杜甫思想性格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并采用通览全局的总括式视角,分体细论杜诗艺术成就,激情澎湃,鞭辟入里,见识超凡,其论在杜诗学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