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表于1993年5月28日《鹤城晚报》上的通讯《卖掉“四轮子”换成“四蹄子”》,所以能够在全国晚报经济新闻大赛中获奖,谋篇精心是关键。作者在通讯中并没有大声疾呼“制止‘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减轻农民负担迫在眉睫”,甚至全文没有出现一个“三乱”之类的名词,只是巧妙而自然地推出了九个有关“三乱”的镜头,便收到了某些大声疾呼的评论文章所难以收到的效果。在精心谋篇方面,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无锡县报》自1982年底开辟《科学园地》专栏后,几乎以每周一个整版的篇幅宣传科普知识,至今年4月底,这个专栏已出了350期。“《科学园地》帮我夺高产”、“《科学园地》使我走上致富路”、“《科学园地》是不见面的老师”……读者的厚爱溢于言表。实际、适用、通俗,是我编辑这个专栏,进行科普宣传的一点体会。实际。根据县报的读者大多在农村这一特点,《科学园地》的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多种经营知识为主,同时配以卫生、生活知识。在宣传农技知识方面,辟有《当前农事》、《植物保护》、《农事顾问》等栏目,经常性  相似文献   

3.
我们晋城市公安交警支队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山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扎扎实实抓好五项工作的落实。落实责任制,防止公路“三乱”发生,在抓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要坚决实现全省公路基本无“三乱”的目标,尤其要确保全市公安交警不发生公路“三乱”。一是认真落实公安部《交通警察路面执勤执法基本规程》和《山西省公安交警治理公路“三乱”责任追究10条暂行规定》,自觉按公安部《规程》和山西省的《规定》来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二是抓好《责任状》和《保证书》的落实。我们由上而下逐级签定了预防公路“三乱”责任…  相似文献   

4.
新书·点评     
《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刘宗迪著,商务印书馆,2006.12《失落的天书》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看了这个书名,读者肯定会想,作者所谓“天书”,旨在点明《山海  相似文献   

5.
今年第3期《新闻爱好者》耐读,有看头,好极了!此话不是瞎捧,也非戏言,而是心声! 第一,内容实在、知识含量大,可读性强。仅有两处“闲文”,一是“本刊启事”,一是“读者调查表”。但这能算“闲文”吗?不能。这个“两框”一个是为办刊物而集思广益,一个是为了服务读者。 第二,《风风火火塞北行》这篇专镐“专”得好。杜超同志干1998年1月12日去张北、尚义采访,第3期的专刊即发了“记者生活”,够快的。此文既是“辛苦文”(张北、尚义之行,历经艰辛),又是佳文,写得活、实、真,妙趣横生。 第三,广告品位上去了。  相似文献   

6.
贵刊82年3期登了一则资料《美国报纸的诞生地》,文中说,有一个叫本杰明·赫恩的英国出版商,“创办了一份报纸《公共事务》。这张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只出了4天就被禁止了。”但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甘惜分同志著的《新闻理论基础》一书说,“本杰明·哈里斯出版的《国外与国内公众事件报》,报纸只出了  相似文献   

7.
改变经济新闻枯燥、乏味、无力的状况,一直是搞经济报道的同志所苦苦探索的课题之一。孝感报今年推出的《经济·生活·人》专栏,可说是在这方面找到了一个较好的突破口。它象经济宣传主旋律中的一支“轻音乐”,从一出台就觅得众多“知音”——读者喜欢它,报社内外新闻同行赞许它。这个专栏已初步显示出一些特色。“三巧”——走入生活天地宽与一般的经济报道相比,《经济·生活·人》专栏总体上给人以轻盈、灵秀、够劲的感觉,绝大部分作品题材小巧、角度灵巧、主题精巧。这“三巧”,让人看到经济报道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那就是:从单一的生产工作圈子走入了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从办公室的数据柜、材料箱走入了社会的各个角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1994,(6)
继续注意对“反三乱”的宣传报道本刊讯国家经贸委对“反三乱”的宣传报道提出如下建议1.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家院关于坚决制止费、乱罚款和各种乱反摊派的决定》、国家院《禁止向企业摊派暂行条例》和《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进一...  相似文献   

9.
在报上看到一篇短文,谈“每况愈下”这个成语。作者说,这用错了,应该是“每下愈况”,语出《庄子》。我觉得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成语的字义的变化和我们对这种变化应该采取的态度。“每下愈况”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篇《知北游》。现在把有关的一段抄在下面: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相似文献   

10.
词语·词汇     
“词语”与“词汇”是两个很容易用错的词,报刊上经常把它们混同起来。下面是散见于报纸上的几个例子: (1)古人常用“行及奔马”这个词汇来形容善跑的人。(新华日报1983.1.23版《漫话我国古代的跑步》) (2)而这唯一的党委领导人,……不知道农业科学研究为何物,但却很会使用“党委决定怎样”和“这是对党委的态  相似文献   

11.
屡见报刊上有“读者是上帝”的提法。仅以《中国记者》1991年第12期为例,就出现两处。第43页:“真正把读者当作上帝”;第48页:“这个上帝只能是读者”。把读者尊为“上帝”,本意大家都理解:无非是强调办报办刊的群众路线,增强读者意识,尊重读者意见,把报刊办得更加贴近读者,更受读者欢迎。但是,如果对这一提法细细品嚼一下,便感到有些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2.
1946年9月23日,上海《新闻报》出版了一个文艺副刊《艺月》。新闻报是以商业新闻著称的大报,当时在全国发行量最大。原来有个副刊《新园林》,由严独鹤主编,经常刊载张恨水的小说和一些小言论,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忽然,又出了《艺月》,颇为引入注目。这个副刊的编者是安娥同志,实际上,田汉同志也主持了编辑工作。编者在《艺月》“登场白”中说:星期一是“月曜”,“艺月”便是“文艺的月曜”。“登场白”还谈到这个副刊的缘起说:新闻报的负责人很想把这张  相似文献   

13.
人类自从有了荷马,便有了荷马式的痛苦和感叹;自从有了伊索,便有了伊索式的幽默和微笑。幽默本身就是一种大智慧和大才华,它消解了严肃与正经,却因此获得了一种难得的亲和力。西方甚至有言:“只有幽默才是真正的民主。”以倡导和凸现幽默品质、游戏精神和快乐理念为己任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最近又推出“董宏猷系列”三种:《天上掉下个胖叔叔》、《老鼠为什么爱大米》和《快快乐乐写作文》。这三本书既是作家个人近年来一个重要的创作成果,也是中国幽默儿童文学领域里的一次新的收获。这个旋律来自“胖叔叔”这个喜欢唱歌和拉小…  相似文献   

14.
报纸怎样办出自己的特色?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指出:“在新闻事业要当好党的喉舌的前提下,我们需要的是大力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不是束缚这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不是要求各种报纸、广播、电视的面目完全雷同。”“应当各自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各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面貌。”这里,胡耀邦同志阐明了新闻事业的共性和个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这“四个不同”,就是报纸的个性、特色和多样性。这一论述,正是我们办出报纸特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民情是什么?张家的孩子上幼儿园成了问题,李家对拆迁政策有疑问,王家附近道路不畅通……老百姓在想什么,急什么,喜什么,忧什么,这就是民情,这些民情,就是我们这个《民情日记》开张的原因;解决这些民情,就是《民情日记》开张的目的!……”这是钱江晚报《民情日记》第一期上的开篇语,它基本上传达了开设《民情日记》这个专栏的思路、目的。才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民情日记》已成为钱江晚报70万订户心目中不可或缺的“食粮”,成为钱江晚报的“名牌产品”。在杭州,它在居民中的影响力,已与搞得轰轰烈烈的“12345,有事找政府”——“杭州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的影响力不相上下,以致“杭州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派员上门,希望携手合作,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一位领导撰文赞扬《民情日记》专栏:“既是‘投诉台’,也是‘回音壁’,更是连心融情的‘桥梁’和‘纽带’。……有如一片片晨曦一片片晚霞,亮人眼目,暖人心扉,给人信心,给人希望——好个《民情日记》!”  相似文献   

16.
2000年2月 25 H 《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以显著位置报道了《两种教育观的冲突》,反映湖南省重点中学株洲二中高级教师罗达雄两年来多次反映基层的“三乱”(乱补课、乱收费、乱发资料)问题而受单位排挤的遭遇。这件事就其发生时间而言,显然已不是新闻。但在教育部的“减负”通知发出之后,《中国青年报》将该事作为新闻刊发,显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即使在教育部的通知下发之前,“三乱”问题也是屡被禁止的。在当时,罗达雄的遭遇也堪称是新闻,为何那时我们的报纸没有披露呢?是我们的记者没有捕捉到该信息吗?从文中来看,显…  相似文献   

17.
报风和人格     
早在五年之前,我作为《解放日报》编辑,到华东某省的一个市组稿。这个市的宣传部长花了半天时间,和我商讨了在《解放日报》上出一个地方专版的选题,以及各篇稿件在版面上的布局以后,面有难色地说:“还有一个技术性的问题,等市委研究定当以后。才能拍板。”我不解地问这位部长,是一个什么技术问题。不料他直接了当地反问:“出一个专版文章,我们该向青报付几千元广告费?”这一问,不禁叫我大笑起来,忙解释说:“我不是来拉广告的。报纸登了你们的文章,到时候按规定发稿费给你们的作者,这个技术性问题可以解决了吧。”这位  相似文献   

18.
潘凯雄 《传媒》2001,(5):14
十多年前,我曾在三联书店毫不犹豫地买过一本名为《思想家》的著作。究其原因:一是这个书名颇有诱惑力;二则由于书中出现的一些世界级的“大腕”哲学家在当时的学界很有点“明星”效应;三呢,就是因为它的成书竟然与电视节目有关,这自然令人平添几分好奇。 70年代中期,英国广播公司(BBC)播放了一个15集电视系列节目,请十几位著名的西方哲学家在节目中同广大观众见面,使大量新老观  相似文献   

19.
1985年7月创刊的《消费报》,在茫茫报海中大概只能算是一个小阿弟:四开周报,可谓“小报”一张。然而,纵观其创刊来的文章,不乏名家佳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闻界宿将、8旬高龄的顾执中,不仅乐意出任《消费报》特约记者,还不吝挥笔,先后在《消费报》上发表了十几篇文章。特别是在一次政协会议期间,顾老一连为《消费报》写了五篇文章。也许可以这样说,两年多来,《消费报》是顾老发文篇数最多的一份报纸。名人如此支持、扶植“小报”,实令人钦佩。由此使我想起另一个问题来。凡是摇笔杆的人,都会遇到一个知名度的问题。新闻工作也是如此。于是乎,在一些新闻工作者眼里,不该有大小之分的报刊杂志居然有了“大”、“小”之别了。且看他们如何区别对待——眼睛往往只盯着大报大刊,至于那些“小报小刊”,则对不起——不屑一顾。为什么有些“小报小刊”的稿源不足或约稿  相似文献   

20.
合着新闻改革的强劲步伐,去年,湖北日报扩版后向广大读者推出了几个富有特色的专刊。作为时事版补充部分的国际副刊——《世界博览》就此面世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博览》不仅吸引着祖国各地的来稿,还荣幸地得到了海外华人的巨制鸿篇。几乎在每件来稿的信封中,都夹带有或长或短的附笺,它们多是对《世界博览》予以褒奖,称之“有味”、“有看头”、“很吸引人”、“独具特色”……作为这个专刊的责任编辑之一,笔者对此一方面备感快慰,一方面,亦深知在这浓浓的美意后面,是殷殷的希望与拳拳的期待。 按计划,《世界博览》专刊拟每周六在湖北日报六版刊出。迄今为止,《世界博览》已刊出50期.纵览一期期专刊剪报,笔者认为,尽管这个专刊还不太成熟,不乏不尽人意之处,但它仍能得到广大读者如此炽烈的爱,这大约是对《世界博览》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博面·热点·趣线”这一特色的首肯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