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虚构"一般涉及文学性"非虚构"与非文学的"非虚构"两大类型。"非虚构"体现着一种时代精神。"非虚构"自身存在着一些深层悖论,远不像预想的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2.
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真实性散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虚构文学是伴随着"真实"这样有争议性的问题而诞生的,但这个"真实"应不单是以量化的方法来判定,而是更多的依靠接受者、创作者去还原非虚构的本真。非虚构意义上的"真实"更多表现为理性的真实,这也是区别于虚构文学的感性真实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叙事中的“真实”与“虚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叙事分为经验的叙事与虚构的叙事两个层面,前者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故事形式,后者以历史编纂的美为最大追求,为人们提供一个“戏说”的文学形式。对二者的区分与探讨将为当前的新历史主义文论研究,对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理解提供一个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7,(4):59-63
"非虚构"在近年成为大家较为关注的话题,"非虚构"并不等于"零虚构",可理解为"轻虚构"。纪录并呈现事实的创作方法、来自真实生活的题材和内容、具有可靠性的特殊文本是衡量"非虚构"的维度。"非虚构"文本包括文字读本和音像文本。文字文本在文体方面有报告文学、传记、游记、日记等多种形态,评论切入点和评价重心也各有侧重。"非虚构"可培植人们在社会现实中捕捉讯息的敏感、及时判断的自觉、参与言说的主体意识,人们对"非虚构文学"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5.
虚构,文学创作难题,也是文学创作的特点。虚构的本质、技法以及虚构训练途经,是本文阐述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之后登上华美文坛的新人新作基本上没有受到华美文学研究者的注意.对这些新作中的非虚构作品(包括纪实文学)概略地加以述评,以期引起同行对这些新人新作的关注,使华美文学的研究领域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7.
从当前高等教育历史专业的写作现状来看,主要采取的是以理性分析为主的“论文”写作训练。但无论是从满足社会的多样需求,还是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来讲,都对历史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多样的要求。从当前历史学科的理论发展与写作实践来看,也日益打破了理性分析论文一家独大的局面,呈现叙事与分析两种思维的分庭抗礼局面。由此在历史学本科写作教学中,只单一重视理性分析的论文写作教学就存在不足,就有在写作教学中开展多种体裁的非虚构创意写作训练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1 在历经1987—1989年的色彩各异、复杂多变的景观展示之后,1990年的报告文学仍具有如下值得一提的“新闻眼”:一是历史性题材作品写作、出版热的继续升温.其中有代表性的要数解放军出版社推出的“中国革命斗争报告文学丛书”。另外,是层出不穷、名目繁多、品级参差的各类中外历史或当代政治、文化名人传记、轶事、趣闻,与各式软性读物并存,且销路看好。这种现状的“出热”,至少可追溯至1987年,其后即愈演愈烈。二是现实性题材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有所加强。富于特色的大约有这样一些:《中国雷锋现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非虚构文学的兴起不仅有其文本特质的原因,更是现代性持续显现的时代表征。在中国式现代性的建构过程中,以《人民文学》“非虚构”栏目为代表的新世纪非虚构文学,呈现出个体复杂深刻却鲜为人知的现代性体验,在个体命运的互证中显示了现代性“变”与“不变”的矛盾,并以对现实的记录和对历史的重写,彰显了文学的现代性反思品格。总之,新世纪非虚构文学既以对现实的真实记录而展现了现代性图景的繁杂,同时又在高度的人文关怀和反思性中建构着独特的中国式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非虚构文学”作为当下文坛热点,学者们对其命名的理解各执己见。但在文学的内外部视野的观照之下,不难发现,“非虚构文学”的命名首先来源于时代经验变革的推动,其次,其跨文体的特征又赋予其写作者独特的叙事姿态。与此同时,“非虚构文学”在搭乘网络平台使自身走向繁荣的同时,又面临概念的滥用这一困境。故此,在理清“非虚构文学”相关概念之时,对于其未来面向的思考要立足于创作与理论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人民文学》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栏目以来,陆续刊发了许多作品,其中有十几篇"非虚构"作品在文坛备受瞩目。有必要从"非虚构"文学产生的原因、内涵、文体特征、真实性、文学性以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以便勾勒出一个较完整的关于"非虚构"写作研究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观念中,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构。文学被称之为折射生活七彩光芒的“镜子”。而进入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异彩纷呈,世界的多样性早已把人们弄得晕头转向。此时,文学已不仅仅是生活的“影子”。更多意义上,文学以一种独立的姿态——文学事件——开始参与现实生活、甚至制造现实生活。很多时候,文学中虚构的现实比真实的现实生活更加令人信服。人们仿佛真的进入了电影《骇客帝国》所描绘的那个世界——真实与虚构混淆颠倒,真实——隐去,虚构的一切构成了真正的生活,犹如“假作真时真亦假”。本文试图从本体论的角度讨论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并对当代文学的虚构现象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见,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各种词典中对"杜撰"的解释是: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但是"杜撰"这个词的词源却真的来自一  相似文献   

14.
虚构作品中,读者可以聆听到叙述者和作家的双重声音。叙述者以直接叙述和心理描写或"叙述者干预"的方式向读者传达其声音和表明其对故事中人物及事件的立场以及自己的价值观。作家也可以介入到作品中以多种的形式传达其声音。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使用了"作家介入"表明了虚构作品中存在作家声音,并对作家声音的表现形式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诗品》推源溯流的学术渊源在于古代学术研究的家学、师传。随着文学世家的兴起,文学亦有家风或师传,但文学创作过于强调家风或师传的“推源溯流”是与文学“新变”相左的。文学史是在“推源溯流”与追求“新变”两股激流的冲撞中振荡前进的,任何单一化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与文学的本质特性及其关系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转化为"真实"与"虚构"的本质内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问题。如果说真实作为一种观念性的建构,它是基于既定的有限度的现象材料而建构起来的,那么在最根本的存在之界中,它是"虚构"而成的。而"虚构"作为一种根本的主体精神能力,它表达着人们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和直观认识,反映着人精神维度上的最高真实。它不仅是一种事实,而且是主体确证自身存在感的源头,也即"真实"的源头。真实与虚构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陈余 《文教资料》2013,(35):106-108
随着“非虚构小说”在国内兴起,乔叶的《盖楼记》、《拆楼记》也受到关注.本文结合乔叶作品,探析了非虚构小说的文类特征:真实的叙事题材和小说叙事技巧.强调了此类创作关注现实描写现实的特点以及所具有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8.
文学观,体现了作家自身对文学认知的基本观念,深刻影响其创作审美价值的取向。由于文学观的不同,两类“右派”叙事作品在艺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类右派叙事作品文学观的比较,其实质仍然反映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而虚构是建立文学与现实联系的唯一手段。正是由于作家从小说的虚构本质出发,在充分想象的空间里对人的存在境遇给予热切的关注,才使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真实。由虚构到真实,这是艺术文本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在高考中,作文占据了总成绩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作文在其中的重要性。现如今又倡导真实,希望学生在"非虚构"的写作背景下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又谈何容易,"非虚构"写作的难度仍旧是很大的,并且存在很多的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升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20.
《文学教育(上)》2010,(19):157-158
《人民文学》杂志日前宣布了一项名为“人民大地·行动者”的写作计划:向全国公开征集12个非虚构写作项目,各提供1万元资助经费,并且在年度人民文学奖中增设两个“非虚构作品”奖项,奖金各1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