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是古代档案文论中常用的一个意象,它代表着我国古代文人的一种价值取向,是文章某种风格与境界的追求,体现着古代文人的一种人生理想,而这种人生理想又以其哲学观念为根基。因此,我国文论中的"水"之喻蕴含着文章风格、人生理想与哲学观念几个相互关联转换的内涵层面。  相似文献   

2.
牧惠  浩然 《出版参考》2006,(9):40-40
清朝初年尚书魏象枢,著有《庸斋闲话》,其中有一则把水与油比喻君子小人的格言:  相似文献   

3.
肖冬华 《兰台世界》2012,(10):60-61
水是生命之源,孕育了整个华夏民族及华夏文明。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从水中汲取了养分,以水作喻,论人生,谈社会,议万物百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水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怡人。一、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翻检历史,会发现远古中国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奠基确立以来,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颇为兴盛。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术领域。说它古老,是因为它面对悠久的中国历史和文学传统,有着两千多年漫长的思索历程;  相似文献   

5.
曾洪军  曾洪伟 《编辑之友》2012,(6):99-102,116
西方文论著作有着复杂而独特的版本构成与属性,其十三页(尤其是除正文页之外的其他十二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亦即史料价值、信息价值和阐释学价值.由于视野和思维的局限,学界对于西方文论著作版本的这些方面重视不够,对它们对于西方文论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足,因此出现了研究的盲区和缺陷.  相似文献   

6.
我国档案鉴定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档案鉴定工作缺乏科学、具体的理论指导。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从分析档案鉴定相关概念的内涵出发,结合国内外档案鉴定工作实践,提出解决我国档案鉴定问题的关键在于彻底废除档案鉴定工作3个阶段中的“销毁鉴定”之主张,以求教于档案界同仁。  相似文献   

7.
元明文人全面论述元文的文章不多,明人叶盛《水东日记》中“李性学文章精义”一则后附元代散文“论述”一文,甚觉珍异。笔者据史料发现,其作者不是宋玄僖,亦不是李性学,而是元末文人林希元,并对林希元生平及著作做了相应考证。  相似文献   

8.
档案,数量之多也是难以估量的。究其关键因素,笔者认为:统治者的行为最为关键。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档案法规的建立;2.档案的保护;3.对档案人员及档案工作的重视,笔者就这三方面略为阐述。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古代档案发展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数量之多也是难以估量的。究其关键因素,笔者认为:统治者的行为最为关键。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档案法规的建立;2.档案的保护;3.对档案人员及档案工作的重视,笔者就这三方面略为阐述。  相似文献   

10.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写文章的一条原则:“惟陈言之务去。”由于斡愈的主张是针对当时的浮靡华艳的形式主义的文风而发的,所以很快地风靡文坛,对于改进当时的文风,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到底什么是“陈言”呢?韩愈以后却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我觉得清朝刘熙载说得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各朝都有被称为万人敌的猛将。万人敌人生悲剧的原因多源于他们性格的缺陷或人格的缺陷,而其人生美满的结局多源于他们个人修养的完善。一、万人敌的两种含义  相似文献   

12.
马佳 《新闻世界》2008,(4):31-31
国人的公休时间,除双休日外,还有春节、劳动节、国庆节三大“黄金周”,那中国古代有没有节假日呢?  相似文献   

13.
文化如水,它滋润万物,悄然无声;它看似柔弱,实则强大。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承和服务机构,图书馆在功能、特性和服务方式上也呈现着文化的"水"性特质,发挥着自身的重要作用,体现着文化的本质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对我国古代档案史的研究多着眼于积极一面,而古代档案工作中的某些弊病,特别是一部分具体从事档案工作的胥吏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诸环节中的种种劣迹却少有人从总体上进行论述。因此为全面把握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档案工作的发展轨迹,有必要对中国...  相似文献   

15.
人生很多事,只说这几“点”。 起点。生命之起点,任何人无法选择,作为这个人本身不能选择出生的时间与家庭,当生命开始孕育的瞬间,一切都已决定。故此不说也罢!事业之起点,则因人不同而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6.
王守仁为官多年,战功政绩显赫,但明王朝腐朽的政治局面和靡靡之风盛行的社会风气让王守仁50多岁即告老还乡,开书院、立学说。他总结一生的经历提炼而成以知行合一为代表的哲学思想,极大丰富了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17.
张盼 《湖北档案》2013,(11):15-17
"中国档案学人及其文化素质、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主体特征’最终决定了中国档案学的基本理念与模式。一步档案学的历史,也可以看作档案学人的成长史和生活史。"[1]20世纪20、30年代,我国档案学产生至今,涌现出大批以档案学研究为志业,以档案学科发展为己任的档案学人。他们学术著作中的一些学术观点在现代可能已经"过时"、"陈旧",但他们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8.
说到“档案文化”,在近年来的专业报刊上可以读到不少文章,但我始终弄不懂档案与文化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眼下“文化”时髦,不少人喜欢说某某是“文化”,因而,对不能免俗的“档案文化”,我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19.
“意”或“立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近代古文家林纾也说:“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春觉斋论文》)“意”究竟指的是什么?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作了精辟的阐释:“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由此可见,志与文、意与辞都是文学作品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志、意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与辞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相当于形式的概念。古文论中,“意”的含义因文而异,大致  相似文献   

20.
“意”或“立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近代古文家林纾也说:“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春觉斋论文》)“意”究竟指的是什么?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作了精辟的阐释:“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由此可见,志与文、意与辞都是文学作品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志、意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与辞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相当于形式的概念。古文论中,“意”的含义因文而异,大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