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应当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来实现教育的目标,教师是带着学生起飞的领头大雁,不是学生的翅膀。只有把学生应有的学习权利还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还给学生自主权、探究权和实践权。自主就是自己做主;探究就是探源究本;实践就是实行和操作自己的主张;推行到教学中就是要归还以下五权。第一,还思考权。学习是学生内心的一种感受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思考,需要思考的机会、时间和材料,更需要思考的权利。为什么现在实行新课改的老师常叫苦不迭,有人说…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语文,做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就很难形成语文能力。但小学生究竟该练习什么,练习多少为宜,这是个值得每个语文教师去探究的问题。一、尊重个体,发挥学生主体性语文教学,学生应是“学”的主体,“练”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把读书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把思考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把想象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给学生评价,学会价值判断,从而增强自我意识和负责精神;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选择中发展,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有“趣”、有“动”、有“情”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是学生所追求的课堂.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变成具有活力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怎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我们认为必须还给学生“四权”.  相似文献   

4.
陈爱君 《考试周刊》2011,(74):196-19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必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升他们的精神力量。如何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我认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课堂上只有做好“还权”和“放手”才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进而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和提升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昌植 《中学文科》2009,(17):131-131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主宰学习过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应由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转变.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我们应该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刘霞 《中小学电教》2011,(12):142-142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教学质量才能提高。那么教师如何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7.
在一定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升华人格,提高生命质量的活动。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带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如何实现新课程生命发展的境界,让数学课堂教学返朴归真?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中,笔者认为应在创设课堂情景求真、激发思维发展求实、促进资源生成求活等三方面下功夫.才能归依课堂教学的生命本性.显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8.
王化标 《考试周刊》2013,(65):17-18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把"倾听权"和"言说权"还给学生,积极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新的学习态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自由发言和指名发言相结合的形式,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自由发言。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要想取得高效,关键是要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们动起来。教师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权还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教师单一讲解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样孩子们才能焕发出他们勃勃的生命力,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一、教师是"导演",是学生"活"起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探求知识宝库的活动中,把探究的权利切实还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提供学习材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究者,我们的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议的机会让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像蜜蜂一样自由、主动地采集花粉,酿造花蜜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这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和谐艺术地统一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式中.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数字化学生创新实验把课本研读权、质疑权、自主学习权、学习活动的空间权、体验权还给学生,将教师从百讲不厌的"教"和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刷题竞赛"中突围出来.发挥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活动的强大潜能,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是实现"少教"和"多学"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儿童自主发展过程中的领航者,教师要通过语言、环境、活动等培养儿童全面发展,并通过儿童自己去实践完成。传统的师本教育越来越不合实际.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本应由学生自主使用的课堂时空还给学生。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时,彼此才能心灵相通.才能更好地改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获得积极乐学的生活态度。这就要求老师不以教育者自居,在教学中能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有“趣”、有“动”、有“情”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是学生所追求的课堂.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变成具有活力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学是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所拥有的观察权、探究权、表达权和动手权,让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时时凸显着生命的张力,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刍议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课堂是有生命的物质空间,是学生充满生机的思维领域.学校的课堂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们必须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6.
从三个方面论述,分别是将质疑权、小结权和评卷权还给学生,指出把权利还给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学模式。她在反思封闭、僵化的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呼吁“以人为本.关注发展”.呼吁改变守旧过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冲破传统教学模式.让思想政治课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唯其如此.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教学真正回归人本位。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老师该怎样放手,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笔者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积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思考权还给学生,把思维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发挥、领悟、积累,真正地撑起语文课堂的天空。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应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语文的全过程,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探究呢?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改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课改实际上是教师理念的改革,课改就是把课堂当学堂,把学习权、话语权、探究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阅读、感悟、品味、交流、分享,产生学习兴趣,体会深层次的学习快感,提升境界与素养,也就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当前,许多教育工作者口头上天天喊着要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其理由是分数还是选拔人才的标准,他们认为,要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学生的考试分数就会大幅度下降.于是,他们在课堂上仍是教师"一言堂",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强硬地塞给学生,有的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沉浮于题海中,使得学生苦不堪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并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但是,在真正的应用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