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长沟镇的清代墓碑 (1)西甘池村顺承郡王的三通墓碑 房山区长沟镇自古以来以河流及地下泉水众多而出名,东、西、南、北甘池村至今仍保留有数眼泉井,以西甘池村的最为有名。即使天遭大旱,这里依然是泉涌如常,水流不断。清代帝后拜谒西陵路途驻跸的行宫之一,便建于山势逶迤、风景秀丽的长沟镇南正村。因山美水佳,此地逐渐成为埋葬王公贵戚的风水宝地。顺治九年三月,清朝第一代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薨逝后,以其立祖,始建墓于长沟镇西甘池村。从此,在漫长的260余年间,顺承郡王家族共有11位郡王先后葬此,形成规模宏伟的清代王爷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2.
三、台区的清代墓碑 1.三路居一带的清代墓碑 广安门、右安门以外地区现分属宣武区、丰台区管辖,该地区历史上曾有多处墓冢坟地。据《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这一带仅清代墓葬碑文拓片就有以下数十张:湾子村康熙十年鼐格墓碑、诰封碑;太平桥顺治十二年法哈王公墓碑、诰封碑;康熙十二年西纳海诰封碑;柳巷村顺治十八年觉罗图尔玛墓碑;菜户营康熙十八年白尔黑墓碑;西局村康熙二十二年法都墓碑、诰封碑;康熙四十年吏部尚书介山墓碑;东局村康熙十八年沙克素墓碑;水口子村顺治十四年布哈墓碑;白石桥穆哈达墓碑;曹家坟康熙二十四年都统议政大臣跨渣墓碑;大井村阿兰泰家族墓碑(共十余通);雍正六年富宁安谕祭碑;  相似文献   

3.
辉县琉璃阁东周墓地的国别有卫国公室说和晋国范卿说。有学者对琉璃阁范卿墓地提出质疑,本文就学界颇有争议的几个实质性的问题展开辩论。太原赵卿墓(M251)墓主有简子说和襄子说。1994年太原金胜村发掘的M674、M673等墓,墓主为赵卿的属臣,时代与赵卿墓相当,从而佐证1988年发掘的M251墓主为赵鞅(?─前475年)。赵卿墓地年代的确定,为琉璃阁西区M75、M76、M1墓主头向东的大墓年代判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辉县琉璃阁东周墓地的国别有卫国公室说和晋国范卿说。有学者对琉璃阁范卿墓地提出质疑,本文就学界颇有争议的几个实质性的问题展开辩论。太原赵卿墓(M251)墓主有简子说和襄子说。1994年太原金胜村发掘的M674、M673等墓,墓主为赵卿的属臣,时代与赵卿墓相当,从而佐证1988年发掘的M251墓主为赵鞅(?─前475年)。赵卿墓地年代的确定,为琉璃阁西区M75、M76、M1墓主头向东的大墓年代判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辉县市东约3公里的赵庄墓地进行了勘探、发掘工作,清理了汉至清代墓葬140座,其中汉代墓葬22座.本文介绍的4座东汉墓葬保存相对较好,分布较为集中,M41、M51、M50由早及晚自西向东一字排列,M43位于M41、M51北部,墓向一致、排列有...  相似文献   

6.
陵坡墓地是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群,备受学界关注。关于墓地的性质,以往学界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观点,相持不下。本文立足于全新的考古资料,阐明墓地位置与选址特点,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墓地的布局与年代及商周时期"四条墓道"大墓的等级制度。认为墓地墓位是按照"自上而下,大墓居中"的原则来安排的;起始年代可能为西周早中期之际,废弃于西周晚期;商周时期四条墓道是王墓的常制、规制,其他贵族不能随意轻易设置,但或因某种原因可以获赐配享,不过形制和王墓墓道有别,据此排除了陵坡墓地"王陵说"的可能。最后从墓地形态、墓葬等级与葬俗特征方面,结合墓地地望与文献记载,判断墓地为"周公家族墓地",而非其他。  相似文献   

7.
1942年,青海省乐都县出土东汉晚期《赵宽墓碑》,兼具书法艺术和史料多重价值,它详细记述了墓主赵宽籍贯、家族世系及迁徙任职情况,为补正西汉以来赵充国家族世系和研究中古金城赵氏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在充分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重新移录碑文并作校勘,对学界仍存争议的赵充国家族世系、立碑者是谁等问题再作申论,并分析东汉中后期金城赵氏籍贯郡望形成与其家族文化内涵转变问题。有关金城赵氏起源与籍贯郡望成立,虽然能追溯至西汉赵充国屯田湟中、迁徙令居,但墓主赵宽才是真正促成赵氏脱离天水故地而著籍金城的关键人物,他在流亡关中冯翊时修习儒家经典,从而实现家族"由武入文"历史转折,为此后金城赵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临沂市华东烈士陵园里,安葬着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罗炳辉等一大批将士,与罗炳辉墓毗邻的,是一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汉斯·希伯的墓地,墓碑上镌刻着罗荣桓元帅的题词:"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  相似文献   

9.
墓祭田即家族祖坟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耕地,是为祭祀而置的土地,又被称为赡坟田、墓田、祭田、蒸尝田等,是家族中的特殊共有财产。除安葬族人外,其收获之物专门充作祭祀祖先之用。墓祭田不可分割,只能一代代整体传继。两宋时期的一般宗族都有数量不等的墓祭田。墓祭田不可分割是为维系血缘同亲的观念,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孙光祀,明末清初人,官至兵部右侍郎,赠光禄大夫。孙光祀家族墓位于山东平阴孙官庄村东的山前坡地上,是一处始建于清代早期的墓园,并持续沿用至今。为配合平阴县文物管理所对孙光祀家族墓进行维修保护,2017年2月至3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组织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全面勘探和试掘。本次勘探、试掘,共清理出墓园门、石牌坊、石像生、龟趺、神道碑、围墙等遗迹共19处,初步揭示出这是一处结构完整、布局明确的清代早期墓园,为了解山东西部地区同时期高等级墓园的布局结构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考古学依据,为研究清代早期的丧葬礼制提供了实证材料。本文还结合相关文献对墓园的性质等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月5日,我到海淀区颐和园东路西静园公墓拜谒建筑世家马辉堂家族墓地,看到部分残破的旧墓和保护较好的东北名人墓。出于好奇,向管理处副主任王立满先生询问,才知道西静园公墓的前身为张学良出资创办的东北义园西院。现达园宾馆与民政汽修厂当初都属于东北义园。  相似文献   

12.
云南总督兼管巡抚事务臣张允随谨奏,为钦奉上谕事。据云南布政使阿兰泰会同署按察使张坦熊、粮储道宫尔劝、署驿盐道郭振仪、迤东道宋寿图等详称:窃照金沙江通川河道,为滇民万年永赖之利。案查乾隆二年钦奉上谕:水利所关农工綦重,云南跬步皆山,不通舟楫,田号雷鸣,民无积蓄,一遇荒歉,米价腾贵,较他省过数倍。是水利一事,尤不可不亟讲也。朕常时筹虑,曾面询大学士鄂尔泰,据奏:  相似文献   

13.
完颜守道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1980年,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对吉林省舒兰县小城子完颜希尹家族墓地进行发掘时,在第三墓区发现了一块已残的墓碑,墓碑正面磨光,阴刻三行楷书字,右侧书"……太尉仪同三司",中间书"濮国公……",左侧书"……公讳守道……"①从这块碑上残留的字迹看,此碑记载的是完颜守道的事迹。完颜守道是金世宗身边的一位重臣,他忠心耿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0月中旬,王林兄应顺义文管所之邀,与我同去顺义区考察清代墓碑。先后拍摄抄录了福建提督马负书墓碑(诰封、谕祭、墓碑三合一)、山西布政使布哈之父塞赫诰封碑、杭州将军一等男范建中谕祭碑、和勤亲王永璧墓碑等。  相似文献   

15.
2012年7-12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现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林业大学校园东南部发现并清理六朝至明清时期墓葬46座,出土各类文物120余件。其中四座明代墓葬(编号2012M11-13、M46)保存完好,出土文物精美。尤为值得注意的是,M11、M12、M13三墓并排分布,方向一致,距离较近而互相之间无打破现象,且三墓形制相同,推测应属于同一家族。M46为竖穴土坑墓,墓内出土青花梅瓶一件,器形精美,较为罕见。四座墓葬的埋葬地位于明代徐达家族墓地范围内,附近区域曾陆续发现过十余座身份相对明确的徐达家族墓。综合分布位置、墓葬时代和形制特征等要素,我们推测此次发现的四座明代墓葬与徐达家族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7月8日,笔者在阳新县陈献甲村发现一处明墓花坟,其独具匠心的建筑结构及完整保存的文物,令人大为称奇,堪称鄂东南古墓花坟一绝。  相似文献   

17.
在集安发现多座高句丽时期规模较大的阶坛积石墓,非常引入注目,根据其规模和有关材料看,其应为高句丽王的墓。笔者从有关材料和考证认为,将军坟为长寿王墓、太王陵为好太王陵、千秋墓为美川王墓、西大墓为西川王墓、临江大墓为东川王墓。  相似文献   

18.
从西安南行35里,穿过长安县神禾塬大片绿盈盈的苞谷地,皇甫村便落在了眼里。9月的艳阳下,几位老人坐在村口悠闲地聊天,在他们的身后,是长长的两排红瓦房。柳青的墓地就在红瓦房的尽头、神禾塬的崖畔上。墓地用一圈围墙围着,防护的铁门上了锁。透过铁门,可以看到黑色的墓碑上写着: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作家柳青同志之墓。为了创作表现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创业史》,1952年到1966年,柳青在皇甫村整整待了14年。落户皇甫村全国解放不久,柳青担任《中国青年报》文艺部第一任主编,住在团中央大院内一栋小洋楼里。当时的他已经完成了长…  相似文献   

19.
1990年湖北英山发现毕昇墓碑,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这几年,对这通墓碑的研究日见广泛深入,这是可喜的现象。笔者有幸参加了1995年12月在英山举行的毕昇墓碑研讨会,并追随诸位专家学者,到英山东河乡毕氏墓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最近又重新翻览报刊上的所有重要论文,探究了各方面的论点,深深感到,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是造成不  相似文献   

20.
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黄土塬上。2005年,由于墓地严重被盗,临汾市文物局与隰县文物旅游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共发现了17座墓葬,包括一批春秋中期的高等级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青铜器。这批高等级墓葬的发现,填补了山西地区春秋中期高等级铜器墓葬的空白;发现的青铜器对于认识当时青铜器的生产和流通以及铜器风格从西周向春秋的演变都有重要意义。2013年,隰县文物旅游局委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发现的青铜器进行修复,双方合作对该墓地发现的材料进行整理。由于铜器墓多数被盗,青铜器尚在进一步修复、整理中,该墓地发现的四座陶器墓未被盗扰,资料完整,本文先对这四座陶器墓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