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体道德的发展,是不断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以新质要素替代旧质要素的过程。青少年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是道德自律,道德自律的心理路程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的认知基础则是智慧悟性。因此,悟性是个体品德完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 德育原理告诉我们,个人的品德发展过程,是一个“他律”转向“自律”的过程。“他律”是指个体服从他人的道德判断,“自律”是指个体服从自己的道德信念支配。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如果没有个体的自我教育,外界的教育影响就无法通过个体心理内部矛盾起作用,教育就只能成为一种强制性而收效甚微的外在灌输。  相似文献   

3.
道德实践是指人类有目的进行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各种自律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培养"五自",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觉行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素质.  相似文献   

4.
一、道德自律精神培养的必要性道德自律是相对于道德他律而言的。自律尊重人的价值,强调自主、自治和自我教育,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智慧、潜能及创造力。自律道德的根本功能是内在制裁,它要求主体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并要求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庭,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裁决。所以自律尊重个体的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需要,重视发挥人主体意识、智慧和创造力,张扬了人的主体价值存在。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康德认为:真正品德的产生,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约束,可以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故…  相似文献   

5.
“自律”是指个体的人依靠理性、信念和伦理良心,靠内心的自省、自觉和自为,来调节自己,丰富、发展和圆满自己的言语、行为。故道德自律不是靠外部强制性,不是个体的人屈从于外界的控制或压力,而是尊重个体的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强调自主、自觉和自我教育,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智慧和创造力,升华为人的存在价值。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自律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的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它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持续性与反复性、必然与自由的统一的特征。道德自律的培养应从道德认知、道德意志、行为习惯、自我教育能力等几方面入手。道德自律又是我国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强化、自我调节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受教育者是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个体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强化和自我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心所欲不逾矩”“慎独”“自律”历来是古今中外道德家描绘和追求的最佳  相似文献   

8.
道德实践是指人类有目的进行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各种自律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培养"五自",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觉行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素质。  相似文献   

9.
赛博空间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博空间秩序的维护依赖个体道德自律赛博空间行为主体通过商谈形成道德共识个体道德自律养成是道德共识的内化过程道德规范制度化为个体道德自律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再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是理性主义伦理学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在近代欧洲反对宗教统治的过程中具有启蒙意义和历史进步性.马克思支持与宗教他律相对立的理性主义道德自律论,以反对宗教他律;但也反对把自律绝对化,反对理念主义的他律论,在辩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得青少年学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仰上的困惑与冲突.真正的德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应充分发挥自我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从而最终使学生达到道德上的"自律".  相似文献   

12.
道德素养是现代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而教育良心是教师个体的道德素养,是教师内在的天平,是教师在精神上抵制错误的道德动机,选择正确道德行为的调节器。教育良心作为一种“道德自律”,有其自身内涵与特点,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其特殊意义。教育良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社会和教育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取决于教师将一定社会对从教者的道德要求,由“他律”变为“自律”。  相似文献   

13.
教是为了不教,重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三者中自我教育能力是基础,而自律能力又是自我教育能力的基础。围绕这一观点,分析自我教育、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自律与自觉、大学生自律能力培养等,从心理学、教育学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认识,对施教者提出较为独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次道德如何考量定位,学术界争议颇多.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道德现象,次道德的产生及其存在有其合理性:客观上反映了道德的多维度多层次,主观来自于主体的良心和道德自律,本质具有主流道德的真实内涵.次道德对个体、社会和法律而言都极具伦理价值,有利于抑制深度犯罪,但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道德教育大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读自律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的自律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从提升道德认知水平、掌握自律基本方法、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强化道德行为训练等四个方面进行的举措,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以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作用于置身其中的学生个体,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班级教育的价值应凸显其帮助学生自我提高教育能力的功能,使班级社会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 一、转变观念,正确理解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只是将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其实,自我教育不仅是手段,而且也是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道出了自我教育的真谛.在班级社会中,教师应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完整的班级功能应是社会化与个性化功能的统一,"自律"与"他律"的结合.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偏重"他律"而忽视"自律",影响了班级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整合教育资源,增强教育合力.并要深刻认识到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是实现自我教育,使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实现道德自觉、道德自律和道德自励,以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意志自律"是认识和理解康德道德教育目的思想的精髓.康德认为,"意志自律"是理性主体实践理性自立法与自守法的道德意向与实践能力,它与人的道德建构密切关联.因为"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律所依循的唯一原则,也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根本源泉.由此,康德认为,促使受教育者从"意志他律"走向"意志自律"是道德教育的目的,也是判断受教育者德性提升的根本标准.道德教育走向"意志自律"也就意味着,道德教育必须要将普遍性、形式化的先验道德律令而非质料性的偏好原则作为受教育者意志的规定根据,由此唤醒受教育者内心之中基于纯粹实践理性的善良意志,继而在祛除经验性关切的基础上,彰显受教育者的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9.
自我教育:高校网络德育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大学生不良网络道德行为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认为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网络德育.高校网络德育新思路及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自律.为此,提出了自我教育理念建立的途径,明确了自我教育模式建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羌莉 《考试周刊》2008,(9):111-112
德育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社会转型时期,要想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必须反思当前德育活动中的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批判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