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教育学的构建一定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经验、源于中国教育理论和思维方式,是扎根中国土壤、具有中国泥土芬芳的教育学。中国教育学建构与中国教育传统相结合是时代的必然、反思的必然和文化自信的必然。中国教育学与中国教育传统的结合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在概念上发展中国教育传统中的“为学”“为仁”“为德”等核心话语;在思维方式上赓续中国教育传统中的“有机整合”“实用理性”“互通转化”等核心思维方式,从而建构中国教育学的独有概念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一开始就是“进口”而来的,人们形象地称它是“舶来品”。教育学的引进与教育学的中国化几乎是相伴而生的,教育学中国化经历了六个阶段。解决教育学中国化问题,应注意中国的教育实际,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提倡教育学原创性研究,正确处理传承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何谓教育学“中国化” 关于教育学“中国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教育学“中国化”就是教育学“本土化”,过去提“中国化”,观在提“本土化”。本土就是本民族的、传统的、现实的东西。教育“本土化”即指吸收外来文化和自身文化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文化的选择。但是。提“本土化”是否会使教育不仅迷失了自我成长的正确方向。而且又远离了文化传统的精神家园,从而成为盲目漂泊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另有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中国化“是教育学在中国特殊社会和时代背景下的独特发展之路,有其历史的正当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教育学中国化“前提假设、研究路径、研究方式中存在的矛盾和割裂以及由“教育学中国化“研究传统所导致的研究者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的集体无意识,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学发展的瓶颈.只有走“中国教育学“的原创发展之路,才能使中国的教育学真正实现与世界教育学的对话与接轨.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是作者体验中的问题,也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更是“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建设要面对的问题.实践哲学视域下建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有其可能性,这种可能建基于四项任务,而这任务又可综括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使命:通过探寻“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学意蕴,“在中国”为“实践哲学”作出独属于教育学的贡献,在丰富和发展实践哲学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教育学自身.此使命使得研究的基本问题得以确立:以“新基础教育”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关系为载体,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如何基于转化逻辑,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双向转化中的交互生成.这是教育学和“生命·实践”教育学对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独特贡献,而贡献的落实要实现两个转化,把其他学科对“理论与实践”的经典分析转换为“教育学”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什么”转向“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在转化与探索“意义”的过程中,整体呈现“理论与实践”的中国思想与中国经验也将渗透于其中.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理论原创性的缺乏.这种缺乏的原因主要是当代中国教育学理论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国外教育学理论研究及学校教育实践研究之间双向转化机制的缺失,这些缺失归根结底在于对学校教育实践缺乏深入研究.只有深入当代中国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才能获取当代中国教育学理论原创的问题、资源和智慧.而教育实践最深层的核心则是促进学校场域中“具体个人”生命成长的诸多“转化”,教育学理论者以“主动深度介入”的方式直面、研究、揭示、促进和实现这些“转化”将有可能成为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原创理论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发布会暨研讨会于2015年3月28-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届知名专家学者20余人围绕“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创新与贡献、理论特质等主题展开了充分讨论.认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具有中国独特话语方式的教育学理论,它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具有清晰的学科立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8.
略论教育学“中国化”现象陈桂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学原先基本上是从国外进口的教育学,后来中国学者编写了为数甚多的《教育学》,其成就不等,或多或少反映了中国的教育事实与教育价值取向。其“中国化”的程度如何见解不一致。中国教育学家早就有构建中国...  相似文献   

9.
黄白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6):119-125
近五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从改革实验到全面推广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成就,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存在着有的课堂教学形式主义化;有的对教学目标期望虚浮化;有的全盘否定传统课程及其教学方法等三个主要问题。对此,我们很有必要审视与反思,探析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我国传统课程教育中的精华即“启发式教学”缺失应有的重视。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在继承与创新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让新课程焕发生命力!其主要对策是实施新课程运用启发式教学要赋予“生命教育学”意义和树立“新课程理念”;在课堂“师生积极互动”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与课歼活动整合化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思想源远流长,然而,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直到20世纪初才从国外引进,此后,我国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教育学“中国化”(中国教育学)的探索,始终是国人一直不断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教育学进程有过奇特的经历,比较有代表性的探索现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教育学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简要反思中国教育学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教育学现象”背后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偏向。认为,“被教育学化”、“教科书化”、“体系化”是中国教育学起步时的原初特点。这也是当今教育学研究中的一种偏好和追求。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意识形态的泛化和理性批判精神的丧缺。本文认为,教育理论是“选择性”理论,正视意识形态的存在,面对教育现实问题进行理性的选择,正是教育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化历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文化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以及苏俄式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导入 ,给我们带来了批判旧教育的有力武器 ;新中国成立不久 ,我国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学 ,特别是凯洛夫《教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经典著作来学习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 0世纪 6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反思学习苏联教育学过程中的教条主义 ,积极探索教育学“中国化”,试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 ,这种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改革开放后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化真正走上了良性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3.
略论外国的“教育学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略论外国的“教育学现象”陈桂生这个题目有吸引力,但也可能是研究的陷井。因为西方有些国家早已不存在中国人观念中的“教育学”;别国即使有所谓“教育”之学,其研究对象与中国教育学也不尽相同。况且,对国外教育学类教材所知甚少。不过,在不把中国“教育学”观念反...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是教育学中国道路的实践表达,是教育学中国经验的智慧提升,是教育学中国理论的话语呈现。作为教育学“思想学理表征系统”的中国话语体系,始终处于“反向格义”与“主动化西”、“传承弘扬”与“重塑再生”、“宏大理论”与“微观叙事”的张力之中,在合乎现实之需、时代之规、历史之情、未来之势的基础上,需要持续回应“由谁说”“说什么”“怎么说”“在哪说”“说得如何”等问题。话语主体的情感认同与交往理性、话语内容的概念创生与论证说理、话语表达的模态建构与复调叙事、话语场域的时空重塑与再情境化、话语生态的求同存异与百家争鸣共同组成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生成的基本要素与问答逻辑。探索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走向世界的可能路径需要扎根本土变革实践,凝聚标志理论共识,增强解释力与公信力;设置世界教育议题,回应时代发展诉求,提升引领力与显示度;整合立体传播网络,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提高辐射力与影响度。  相似文献   

15.
李中亮 《成人教育》2008,(12):11-13
成人教育学中国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中国的成人教育学,中国的成人教育学是解决中国现实教育问题的成人教育之学。解决成人教育学中国化问题,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成人教育学中国化要处理好其与西方成人教育学、传统成人教育文化、成人教育实践、教育学和成人教育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提出教育学研究的两种范式,传统教育写作和教育学的诗化写作。传统教育写作追求“以理服人”,“解决”他人的问题;教育学的诗化写作追求“以思启人”,意在唤起问题。从“说服”到“启发”,意味着教育学话语品质的转向,意味着教育学生存方式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我国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得到以下几点重要启示:即教育现代化的终极理想在于“立国”、“化民”;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乃是“立德”、“树人”;而“刚健中和”的发展道路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走向成功的必由途径。同时本文确信,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一旦扎根于传统哲学的沃土之中,必将获得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也会变得愈加明朗和清晰。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教育学发展本土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本土化是目前中国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学科来源、历史发展、对外来教育理论的应用等方面,中国教育学都表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缺失;在中国传统经验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教育学服务于中国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本土化的中心内涵;实现中国教育学本土化,可从建构中国式话语体系、转变传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构建逻辑体系、创建中国教育学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人们就教育学中国化问题,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科建设、教育学科学化、教育学元反思等角度展开了论述,但至今没有速成一致认识,也没有形成人们所追求的中国化“教育学”。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视角对教育学中国化的实践历程、阻碍教育学中国化的关键因素及破解策略、教育学中卑化努力方向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利于促进教育学中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为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就如何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口号以及与此口号有着密切联系而内涵又有一定区别的其他口号,如“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教育学的中国化”、“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等,是我国十余年来广为流传的口号。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得到了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广泛赞同或认可,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关于这个口号能不能提,命题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提与不提这个口号对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发展各有何利弊,曾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