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见到一位日报总编辑,他对我说,报社现在缺一个能归纳总结点什么的人,并表示要在全国高薪招聘几个这样的人。 这位总编道出了目前新闻界的一个普遍现象:有对理论的渴求,但没有人做理论工作。有人说,理论工作报社老总应该做。可是,看看我们的老总:一手抓报道,一手抓经营;既要抓舆论导向,又要管发行,还要操心报业的发展,老总们有理由说,让我们如何坐下来总结工作、研究理论?一位从浙江嘉兴市委宣传部长调任嘉兴日报总编辑的同志说:“当老总真是太辛苦了。”又有人说,编辑、记者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增加理论素养。然而记者、编辑们何尝不同样辛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有句口头禅: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报纸是总编辑的广告。要办好一张报纸,除了总编辑的素质以外,对于总编辑来说,一要集中精力办报纸,二要抓到点子上。在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努力提高宣传层次的今天,研究和探讨总编辑集中精力办报和抓到点子上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报纸总编辑是负责领导办报纸的。正如记者要记、编辑要编、校对要校一样,总编辑要对报纸“总”编辑。然而,现实状况不令人满意,总编辑并没有集中精力办报,可以概括为3种类型。一是官员型。某些总编辑一上任,就像党政官员那样执起政来,今天出席会议,明天坐上主席台,后天发表讲话。总编辑适当参加活动很有必要,但是,天天开会,不把多数时间用在办报上怎么行呢?二是事务型。由于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明确,加之办事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得力,一些总编辑成天迎往送来,陪酒陪玩;写材料,打电话,楼上楼下,忙上忙下;上管职工住房,下管职工食堂,不但报纸没办好,自己也没写出一条好稿、编出一个好标题。三是内借型。不论实行哪种领导体制的报社,总编辑都应把90%的精力放在办报上。现在的问题是,报社经营压力大,事业发展任务重,思想工作难度大,因此由总编辑、副总编辑分管或兼管一些其他工作,实际仁变成了专管,托人争地皮,出马要资金,上  相似文献   

3.
在今春于哈尔滨举行的第11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一群报(刊)社总编辑大亮相,成为今年中国新闻界自己的“明星”。他们之中有一位年轻的“老总”成为全国第一个“总编辑摄影奖”三连冠得主,他就是哈尔滨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王建男。  相似文献   

4.
在南极的冰雪中,在北极的荒原上,在中国南海的热风里,在塔克拉玛干的大漠深处……从海外异域到神州大地,都曾留下他采访的足迹。他是一位“老总”———在人民日报副总编的位子上一干就是16年半,他认为“总编辑”就应该总是在做编辑;他又是一位“老记”———总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在《东西南北中》、《大江东去》的大型系列报道采访中,在人大、政协“两会”的会场内外,在悉尼和盐湖城奥运会的赛场上,都有他不倦的身影。他就是《我在现场》一书的作者李仁臣。他认为当“老总”和当“老记”并不矛盾,主张“红笔蓝笔”兼…  相似文献   

5.
1990年8月,以重视新闻摄影地位和作用,提高新闻摄影作品质量为内容的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银川隆重召开.在新闻摄影界,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会上,穆青提出文字报道与新闻照片要“两翼齐飞”,蒋齐生强调新闻报道要“图文并重”.这一办报的新思路、新观念得到与会老总的普遍响应.继这次会议后,1991年4月,全国地市州盟报总编辑又汇集在云南玉溪举行新闻摄影研讨会.参加会议的老总不仅带笔,而且带着照相机,既讨论又实践.一些老总公开解剖自己,承认自己对形象报道新闻规律知之甚浅,指挥不力,造成报纸文字报道一翼强,摄影报道一翼弱的现象.地州盟报总编们认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领导是关键.一个好的总编辑必须具有现代报纸意识和调度指挥文图两翼的能力.这两次会议之后,全国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又召开了两次.与会代表反映,老总们重视新闻摄影的程度正在一年比一年有所提高.正如《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所言,银川、韶关会议后,我国报纸的新闻摄影有了不小的进步,随着“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深入人心,报纸对新闻摄影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报纸上的新闻摄影作品普遍用得多了,用得大了,报道领域更宽、更深入、更贴近生活了.但是,新闻摄影工作还不能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质量上,具体  相似文献   

6.
总编辑对出版社的出书质量影响极大。许多总编辑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本刊特设“总编辑笔谈”栏目愿与各位“老总”一起来总结和传播这方面的经验。《灯下杂俎》一文,重点介绍了提高图书质量的心得,耐人寻味。欢迎各位“老总”踊跃奉献自己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7.
朱述新总编辑于今年4月出任北京出版社社长。但人们依然习惯地称他为“朱老总”。匆匆地,我走访了他。“朱老总,您有什么新打算?”“没有什么更多的新打算,我们仍然像过去一样,坚持出好书。”他加一句,“没有好书一切都谈不上,”然后又加一句,“当然,进入市场经济,不只要出好书,还有卖好书的问题。但前提仍然是出好书。你只有“‘天生丽质’,才能在读者中受宠。”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刊物上,常见的是一些报纸的总编辑撰文,对记者、编辑如何做好采编工作提出要求,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而记者、编辑对总编辑形象发议论的文章似乎还不多见。在此,略陈管见,求教于前辈领导以及一些新上任的“老总”们。一、总编辑应是个很有思想的人。中外报业史上不乏这样的先例,有些办报人就是杰出的思想家。倘若今天都以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老总”,未免过于苛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流行着一种习以为常的称呼,即爱把总编辑称为“老总”。“老总”者,领导也。领导者的责任有两条,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其实,出主意即为出点子,用干部即为用点子。不管出点子还是用点子,都是落脚在“点子”上。所以,老总“总”在点子上,就是题中之义了。作为地市党报的老总,虽然工作千头万绪,但最主要的还得强调抓点子。不仅每时每刻要想点子、出点子、用点子,而且要多想好点子、多出好点子,多用好点子。用好点子统一思想,指导行动,推动工作,这是一种才能,一项领导艺术,是老总们应具有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0.
《新闻记者》1988年第6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编者注:应为“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的文章。文中说:“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由总编辑领导报社的采编业务,总经理领导报社的经营管理,总编辑、总经理共同对社长负责。”並说这是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得出的“报纸的最佳领导方式”。我对国内外报纸的领导方式没有研究,只是觉得这个提法不怎么确切。既然是“社长领导”,就应该由社长负责。领导怎么可以不负责呢?从文中所  相似文献   

11.
锦州日报社总编辑高深,说报社的“头儿”难当,为啥?是因为“头儿”要当“斌”报人。 何谓“斌”报人?他说:“作为总编辑当然是管总的,报社的总管,两个‘轮子’都得会抓,都得抓好。所以说眼下总编不好当,‘文’总编和‘武’总编都是半个总编,必须是‘斌’总编,‘斌’报人,文武双全”。 高老总的有感而发,发得好!首先,是实际。大家都知道,50年代初期,全国省级以上报社,还都是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就拿我们陕西日报前身的群众日报来说,当时还曾做到收支平衡,自负盈亏。可是后来一学苏联真理报,一个“轮子”给丢了,经管部门不但地位下降,而且纯粹成了“后勤保障”。这实际上是按计划经济的要求,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拿钱办报的一种模式。当时报社“头儿”的任务比较单一,只要把报办得当地党委和读者没意见,就算万事大吉,可是现在不行了,财政断了“奶”,“皇粮”没人给,活得好坏全靠自己打扑腾。于是乎,就形成这样的局面:没有钱办不成报,钱少了办不好报。“头儿”不仅得抓稿子,还得下劲抓票子,没票子就难以保证有好稿子。你说难不难?其次,是深刻。“斌”报人,内含着辩证法,含着报业发展的方向。现在,报纸质量要  相似文献   

12.
3月19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刚刚从繁忙的“两会”报道中抽出身来的许中田同志,此时,恰好他就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整整一周年。 记者:您是《中国记者》的特约顾问,本刊刚刚出版的最新一期刊登了您的简历。从中可以看出,您曾从事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从事过新闻出版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工作等,您认为这其中有哪些共同点?以前的经历对您做好人民日报总编辑工作有何帮助?就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一年来,感受如何?  相似文献   

13.
彭梅魁,彭帅的大侄女,2002年73岁。曾患过脑血栓,还有哮喘等多种疾病。她和丈夫张春一相依相伴,在北京东郊一片拥挤的职工住宅搂中,过着平静的普通人的生活。凡是认识彭梅魁、知道她在彭老总最困难自)时候做过许多有益工作的人,无不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每当人问起:“您为伯伯做了许多,而您现在……”彭大姐总是爽一起地回答说:“因为他是我伯伯。他没儿没女。我帮他做些事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14.
总编辑简论     
据全国报刊登记的数字,我国有1700多家正式登记的报纸,若再加上内部发行的企业报、专业报,报纸总数不下3000。按每家报纸设3名正副总编辑计算,那末,总编辑的总数应有近万名。这万名老总应该是我国新闻队伍中的骨干,是我国30多万新闻从业大军中的精英。本文想就总编辑这个论题作一简单的论述,并以此求教于诸报的老总们。总编辑:最优秀的编辑和记者总编辑,作为报纸编辑工作的核心,应该是最优秀的编辑和记者。在中外新闻事业史上,我们可以列举出许多有影响、有作为的总编辑。他们首先是个优秀的记者,又是个克尽职守的编辑。我国著  相似文献   

15.
刘舟 《湖南档案》2010,(12):43-44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人素质高”、“这个有风度”、“这人有教养”……实际上,这是对一个人修养的评价。那么一个高素质、有修养的档案工作者应该做到哪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问:乙方的服务有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改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意识上,广告公司乐于沉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总想做获奖的作品,而不考虑客户需求,以至于所做的广告往往在业界颇受推崇,但客户有苦难言;二是功能欠缺,往往重创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刊物上,常见的是一些报纸的总编辑撰文,对记者、编辑如何做好采编工作提出要求,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而记者、编辑对总编辑形象发议论的文章似乎还不多见。在此,略陈管见,求教于前辈领导以及一些新上任的“老总”们。  相似文献   

18.
时下为新闻界议论最多的热门话题是创收。令编辑、记者们神采飞扬的也往往是如何广开财路的题目,即使以前只埋头业务的“老总们”如今也在津津乐道于“提高经济效益”。“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听到或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单位甚至某一个人想要宣传自己,只要拿出一笔钱,他的形像或产品便可以出现在新闻媒介,且形式可以不是广告而是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9.
岁末年初,传统媒体的同行们坐在一起感慨:太难做了.一位老总说,其实也没啥,因为我们做的事情,实际上正是人们说的世界上最难做的两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前者成功了叫老师,后者成功了叫老板,两者都成功了叫老婆.前者可以成为哲学家,后者可以成为经济学家,两者都成功了,也可叫媒体...  相似文献   

20.
经济日报的总编辑范敬宜,不愧是一位敬业的“留心记者”。他出差坐火车,也要与列车长夜话一番。他笔录的四个变化真真切切,感人至深。我极感兴趣的倒是这篇通讯的结尾:“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认为是好事,不过有好多问题人们还没闹明白。列车上议论的尽是这方面的‘热点’,特别是租让土地,上岁数的人思想就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