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建奎 《考试周刊》2010,(13):238-238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2.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四年来,我总是把满腔的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下面,就用两件事来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走向学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是见仁见智。顾明远教授指出:“素质教育确切地说,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什么?笔者认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容纳了素质教育理念丰富的内涵。这句话,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他们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校长,心中要装着全校的每一个学生,作为班主任、学科老师心中要装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不因孩子的淘气、笨拙、不听话而放弃一个孩子,深深地爱着他们,为每个孩子现在的基础、将…  相似文献   

4.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既要做好培养优等生的工作,更要做好辅导差生的工作,在培优辅差中带动中间学生。只有及时而细致地做好这一工作。才能使优生更优,差生不差,从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来做好这一工作呢?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是学生心灵的沟通者,要怀有对学生深深的爱,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都应该用爱来诠释。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但在班级中处于弱势的学生,往往容易被老师忽视或轻视。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更要关注那些处于弱势的"后进生"。  相似文献   

6.
郭秀兰 《孩子天地》2016,(5):150-151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教育阶段,学生流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优生相对集中,造成了生源的不平衡,一些学校学习优生比例很小,中差生占了大部分,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必须思考,要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应该怎么做?笔者通过实施新课标以来的教学实践,认为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教学的对象,教师应该做到以下"转变"。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但在我们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一直为后进生问题困扰。古往今来,只要有教育存在,就难摆脱后进生问题,教育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认为更应该重视和关心后进生。转化一名后进生与培养一名优秀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对学生品德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抓住一切契机渗透德育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教师要有德育意识,要用真情来感染学生,要将德育与教学过程巧妙结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实的体验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9.
对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必须走向每一位学生。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出发,始终把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0.
“关爱一切学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关爱一切学生”的重要意义,从内心深处关爱每一位学生.努力将每一位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既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又要“用心”施教,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力求做到“心中有人”。那么,何“为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一种以关怀人为主体、以关怀人为对象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一、让个体感受关怀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美国…  相似文献   

12.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行,一种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逐渐凸显,从而促使我们数学教育工作常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而且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学生,在教育中要理解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就在我短短的几年教育经历中,有一件事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生源素质的下降,中专教育面临极大挑战,作为中专学校的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现状,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特点,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首先应当是关注每一位学生,而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可…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灯塔,学校中的一切活动,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地贯彻和执行这—新的教育方针。究竟算术教学如何贯彻新教育方针呢?我们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和“有文化的”劳动者两方面来谈。一、通过算术教学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儿童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关系的科学。所以我们要通过它给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数学中的所有公式、定律、法则,无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多方营谋,开展高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形成他们良好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师,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必须充分认识、高度重视、积极落实的。一、明确一个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落实"生本教育"是我们应该明确的一个方向。教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高喊“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应有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尖子生”自不必说,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其良好的素质,确实足件不容易的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能依据他们的心理,灵活巧妙地对症下药,投入更多的爱心和关怀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是“人本“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就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需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入手: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学困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考试成绩较差,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群体。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优等生,更要关注和帮助学困生,使每一个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于永苹 《考试周刊》2012,(17):63-64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尤其适合中小学生的教育。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明确“教是为了不教”的真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有必要的情感投入,则会有情感相容,教育、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情感不容则人心对立,因而事倍功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课程标准明确把情感态度列为重要的课程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