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高等教育发展为何要引入伦理之维 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引入伦理思考,以及伦理尺度进行评价,源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解和对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是一部改革历程史,改革的方向集中体现在政策伦理目标上。基于伦理学视角,政策伦理目标演变经历了从道德伦理学走向德性伦理学的历程。无论是从契约走向康德主义直至自由,仰或是从后果主义走向德性论,都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政策伦理目标在教育负功能的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反思、演进和趋向生活本源以及人性关怀。从关注机会、程序公平走向关注过程、实质公平,不断重塑政府、社会和大学的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3.
责任伦理以宽广的研究视野和对社会现实独特的把握方式,为我们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涉及的伦理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范型和实践操作范式。高等教育投入并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除了受制于经济基础外,它在宏观上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则与社会及其成员的价值观念、道德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洇渗着的责任伦理问题非常突出。面对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高等教育各投入主体要成为利益和义务共同体,有必要把各自的伦理责任置于责任伦理视野下加以厘清和明晰。  相似文献   

4.
5.
高等教育研究者往往也是教育教学或管理领域的实践者,他们负有将自身的研究成果(知)转化为相应的教育教学或管理实践(行)从而使知行统一起来的责任。知行统一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就高等教育研究队伍中的大学教师而言,其必要性在于教师的角色要求、根除教育研究成果与实践不一致的弊病、推动教育实践发展以及研究成果发挥作用、检验、完善、丰富与发展之需要;而研究成果的可转化性、高等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角色则为知行统一提供了可能。但实践转化的意识缺失、教育责任感不足、研究质量的制约、自主权缺乏以及评价制度的消极导向等原因制约了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知行统一。为此,大学教师应树立既要求"知"也要求"行"的观念、强化教育责任感、提升研究质量;同时,大学应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改革重科研而轻教学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沿着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支配下的两条路径展开的。在信念伦理支持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仅仅注重了普遍性价值信念而忽视了改革的特殊性,从而使改革被合理性危机所羁绊;在责任伦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改革由于其仅仅是合乎责任而不是出于责任的,从而使高等教育改革被正当性危机所钳制。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进行联姻,以出于责任的态度重建价值共识,理性设计制度安排,在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_基础上合理分配改革代价。  相似文献   

7.
正义是不同于公正、平等、公平的伦理学词语,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义理念直指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强调从个人的发展到社会的全面和谐,关注从经济、政治、环境、法律等不同层面的价值评价所涉及到的不同的正义要求。发展正义要求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发展。研究发展正义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克服、减少发展的不正义性或发展的负效应,使发展活动向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进行。在发展伦理视域下思考正义问题,终极目的是求得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社会责任的伦理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峰 《教育导刊》2008,(12):36-38
在当今教育变革的时代,教师工作与角色呈现多元化,相应地教师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日趋扩展。然而,教师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并不乐观,在思想、道德及工作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承担社会责任的着力点应从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入手,切实构建三者互动的激励和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与发展思想是一种强调人的发展的高等教育哲学。我国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与发展方面要突出以大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主导的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确立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目标: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和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儒家以"仁、义、礼、智"为核心的仁学理论体系,具有十分丰富的生态哲学内涵,可支持一种人学路线的环境责任伦理学.其以"仁爱"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的普遍价值,通过"一体之仁"的同理心证成环境责任,通过"克己复礼"的"仁礼互发"融贯个体环境责任与公共环境规范,以"践仁成善"之"智"协调道德动机与实践后果.这种以主体道德情感为基石的义理结构和相应的责任伦理方法,对回应传统环境伦理学的"感性与现实性"缺失问题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玫 《教育文化论坛》2011,3(5):141-141
新自由主义在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思路的同时也重创了大学的世界,其影响体现为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和责任的弱化以及大学学术生态的异化。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的研究。开展科学研究,就是面向未知领域进行不懈的探索,没有止境,但不等于没有边界。学术伦理就是这样一个不应被忽视的边界。学术伦理不是管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而是对于他们的研究对象、方法以及外部性影响等进行伦理考量和伦理评估。建立大学伦理委员会制度,可以加强和完善学术伦理规程体系,亦是对“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目标的落实之举,有助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乃至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有助于大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伦理概念,对"责任伦理"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无论是在研究市郊的新颖性上,理论探讨的广度、深度上,还是在体系的构建上,《责任伦理导论》都是近年来国内关于伦理学研究的一部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14.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研究》一书,是朱平的博士论文.这部书稿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作者又经过了近四年时间的修改完善完成的.我作为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指导教师,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艰辛我不是很清楚,但从最初的博士论文选题到看到论文初稿,再到外审和答辩,中间发生的许多意想不到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至今令我无法释怀.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的责任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开放的当代社会,支撑教师价值的信念伦理在现实困境面前遭遇质疑。当代教师身处于复杂多变的生活境遇、价值冲突和道德困境中,在澄清这种价值处境的前提下,责任伦理应是当代教师审慎决断的价值定位。自我反思、价值启蒙、敬畏生命则是责任伦理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伦理学主要是从"道德的立场"出发,探究教育领域中的各种"道德"现象或问题。《说文解字》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对伦理道德的追求是教育的应有之义。然而,曾几何时,伦理道德成了书本中的术语,德育成了高  相似文献   

17.
从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角度出发,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意义做出了进一步的论述,明确提出必须要强化企业对于发展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在着力阐述企业对于发展高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同时,也突出了政府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有人类以来,自然不再是纯粹的自然——凡是在人迹所至之处,自然均或多或少地打上了人的印记,这样自然就成为“历史的自然”,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和生存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传统和谐状况遭到严峻的挑战,环境伦理问题、资源伦理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必须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定的伦理理念与伦理规范的统摄下,以恰当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自然,同时又能适应自然、欣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进而促进人-自然(环境)-社会系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管理的范畴内,伦理学的介入在完善其学科体系的同时,无可避免地在伦理生态的界定中多了不少争论和研究。本文着重从伦理生态的内涵与特性出发,对高教管理进行伦理审视,探讨伦理诉求,从而寻求高教管理的生态伦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李峻 《复旦教育论坛》2007,5(4):36-39,88
如何保持高等教育的独立性是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难题.高等教育的独立性与依附性是一对天生的矛盾,他们既互相斗争又互相依赖,并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随着高等教育逐步走向社会生活的中心,在与诸多社会系统进行能量交换中,高等教育的独立空间越来越狭窄.因此,今天高等教育独立空间的拓展必须在深刻领会和把握其独立性内涵的基础上,重建大学文化,把独立性的获得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并寻求法律保障和加强组织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