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其主体身份是记者。因此,过硬的摄影技术是前提,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采访、写作功力。笔者结合地市报新闻摄影工作经验,谈谈对做一名合格地市报摄影记者的浅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新闻摄影以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的瞬间,去反映事件的发展流程。如今,随着数码相机、拍照手机大普及,方便快捷而又几乎是零成本的前期制作,让随便哪位摄影爱好者都能成为草根摄影记者,报社专职摄影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信息传播从文字和读图时代向视频时代全面转换的当下,在传统媒体为王向社交媒体遍地开花转变的当下,在记者为“无冕之王”到人人都是记录者的时代,摄影记者生存空间受到来自普通大众、社交媒体从业者、文字记者等多方面的挤压,同时,摄影记者的专业性,也让其成为新媒体时代浪潮中最吃香的群体。如何在拥挤的生存空间中厘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来,在危机中找到新机,成为新时代摄影记者转型思考的问题。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现状和转型,为摄影记者的发展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在今天依然分工明确。去新闻事件现场采访的文字记者总要叫上摄影记者同行,以便配上图片。遇到摄影记者忙得拉不开栓的时候,文字记者往往急得抓耳挠腮。突发事件发生了,若是报社记者在现场,电视台记者未能赶来,那当天的电视新闻只好口述报道。如果文字记者精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摄影记者能使最陈旧的场景显得新鲜,能使一个普通的新闻事件表现得富有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就如同一个杰出的记者能使最平淡无奇的报道变得津津有味。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富有创意,尽量避免千篇一律的  相似文献   

5.
在摄影报道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摄影记者口述所采访的新闻事件时,将当时的场景、画面及发生发展过程描述得十分感人,但观其所拍摄的图片,却远不及口头描述的那么生动。究其原因,主要是摄影记者观察和捕捉瞬间形象的功夫不够,拍摄的新闻图片缺乏较强的形象表现力。主要用图片形象而非用文字语言报道新闻事件,这是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的重要区别之一,也是摄影记者独特的工作方式。因此,能否运用照相机新闻事件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码相机正在成为记者们的新宠。由于数码相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使图片处理和发稿的速度大大加快,不仅让许多专职摄影记者爱不释手,更让一些文字记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有别于艺术摄影,题材手法有无创新,读者感受最真切。温州日报自2006年元月开始,盘活创新机制,实行摄影记者轮流下乡制度,沉入基层抓本土鲜活新闻,效果颇为明显。3年来,读者反映,充满乡土气息的好照片令人眼前一亮,让版面活起来。读图时代:摄影记者角色边缘化在读图时代,报纸的图片已成为读者阅读的重要注意点。因此办报理念要从"图文并茂"转到"图文并重"上来,同时在工作中强化"图文交错意识",摄影记者要有文字意识,文字记者要  相似文献   

8.
摄影记者凯文·卡特曾于1997年在苏丹拍下了一张名为《饥饿的小女孩》的图片,图片上一个饥饿的黑人小孩跪倒在去救济所的路上,旁边是一只等着进食的兀鹰。这张照片让他摘得了普利策新闻奖。然而,正因为这张图片,他备受舆论压力和自我良心的谴责,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个事件也成了日后众多新闻学院研究"记者职业道德与公众道德如何抉择"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面对网络的冲击,报纸在转身的同时,其新闻稿件、新闻图片的采集,记者编辑的工作模式也发生重组和改变. 新闻图片的生产 一、摄影记者:转换角色、改变工作模式 摄影记者仍是新闻图片的主要生产者,全媒体时代应进行角色转换和工作模式的改变. 1.摄影记者应该由"单一"向"全能"转型.摄影记者运用"照片、视频-体机"工作便可超越"两翼齐飞",成为"图文影并重"的三栖传媒人.  相似文献   

10.
摄影记者如何"两栖作战"?通俗地讲,就是既得拍好照片又能写好文章,做一名复合型记者。媒体需要"两栖记者"眼下,不少报社对记者的分工仍是  相似文献   

11.
正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文字写作能力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摄影素质和文字写作能力,是数码时代对摄影记者的基本要求。目前,新闻摄影在完成了版面上"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革命后,急切呼唤"图文并重"的摄影记者。相机数字化提高了其普及率,不少文字记者拿起了相机。摄影记者只满足于简单地"咔嚓",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一方面,受众对新闻图片有图文并茂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媒体要求摄影记者在单兵作战时要成为多面手。  相似文献   

12.
陈翔 《青年记者》2006,(12):42-42
随着新闻摄影数字时代的到来,数码相机、电脑加网络让摄影记者成为了速度更“快”、腿更“长”的数字飞人。然而,理应拥有更大创作空间的摄影记者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文字记者、业余摄影爱好者,甚至连一般的群众也成了他们强有力的竞争者,再加上版面编辑们越来越喜欢从网络图片  相似文献   

13.
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是摄影记者的主阵地。事件发生时,能亲历现场是每个摄影记者的职业要求。但新闻的发生总是不期而至、精彩的瞬间也不会自己撞到摄影记者的镜头前。如果人人都是拍客的话,生活中更多的精彩新闻就不会被错过。  相似文献   

14.
有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就会看到不仅摄影记者在拍摄,连市民也拿着各种数码设备在拍,他们通过网络把照片贴在博客中、放在贴吧里,正以全民记者般的阵势,铺天盖地抢夺报纸和网络上的图片位置。速度之快纸媒望尘莫及,甚至记者没能及时赶到只好采用市民的图片,此种情况在媒体中时有发生。正可谓是只要有新闻就有大众摄者的身影,这给专业从事新闻的摄影记者,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激发起摄影记者自我创新的紧迫需要。1.读者图片上传使摄影记者鞭长莫及。过去,完成一张胶片照片得历经烦琐的工序,在时效上也略显不足,专业的技术使得摄影记者风  相似文献   

15.
数码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给摄影记者职业前景带来危机,也带来向全媒体记者转型的契机,本文从摄影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转型的优势,进而探讨转型的途径。本文认为,摄影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两翼的快乐     
文字和摄影,被称为报纸宣传的两翼,所谓"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倘缺其一,便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报纸。而我为能在湖北日报先后从事"两翼"的工作而自豪。 1980年,我从湖北广播电视学校新闻专业毕业分配到湖北日报当摄影记者,一干就是20多年。2001年,又从摄影记者岗位转为文字记者,一晃又3年。细想此段新闻历程,转换  相似文献   

17.
一、奉行专业主义是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生存之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整个社会正在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众多的自媒体和“公民记者”,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媒体传播环境.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作为传统媒体记者的重要一员,摄影记者的生存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摄影记者的生存带来了许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江志顺,1963年入伍,1971年初调入解放军报社当摄影记者,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摄影专修班,1986年荣获首届全国"十佳摄影记者"称号,199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1年获得"抗洪救灾优秀摄影记者"称号,同年获首届全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1993年享受国家政府津贴,1998年获"中国新闻摄影学术活动突出贡献奖",2003年获中宣部授予的"抗非典优秀记者"称号。2001年经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批准授予专业技术少将,成为我国第一位专业摄影将军。现为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9.
当齐鲁大地上正传诵着众人合力抢救从泰山十八盘上滚下严重摔伤的小寒松的感人事迹时,传来了英国前王妃戴安娜因7名摄影记者追踪导致车祸遇难的消息。两个事件,都有摄影记者的出现,但他们的行为却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泰山上,大众日报记者孙京涛与泰安日报记者曲建春,毅然放弃了抢拍的机会,加入到抢救孩子的行列。另一边却是7名西方记者“将镜头直接对准淌  相似文献   

20.
陆纲 《新闻导刊》2005,(4):36-36,35
在现代传媒中,新闻图片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摄影记者在各种新闻事件中不仅是采访者,很多时候也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摄影记者在现场的言行举止,不光体现出自身的素质修养,也代表着所属媒体的社会形象,事关新闻行业的职业声誉。因此,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学习,重视新闻记者在社会公众中的职业形象,规范现场采访行为,是自身、所属媒体和整个新闻行业的共同要求,摄影记者在这方面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