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世界上有两种人,他们拥有同样的健康、财富以及生活中的其他享受,但是一种人笑口常开,另一种人却郁郁寡欢。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看事物、人物和事件的角度不同,同时这些不同的看法又在他们的精神上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话理论、复调小说与狂欢诗学。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理论发生学角度看,狂欢化理论并不能直接挪用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话语资源。因而,理清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合理关系,并且以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现象为现实观照去发掘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胡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20(4):106-107,,110,
如何处理生活丑使之成为摄影领域中的艺术美?一是以丑衬美,另一个是否定丑、批评 丑,目的都是突出美,激起欣赏者的审美理想和对美的热烈追求。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一直表现为对主流、精英文化的颠覆,这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中的狂欢节文化有相似的表现特征。文章分析"迷惘一代"作家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蝗灾之日》中的造梦工厂好莱坞的大众狂欢化世界,解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社会中美国梦的大众幻灭。  相似文献   

5.
以"美丑"和"自然"这两个角度为切入点,对夏尔.波德莱尔与老子的美学观进行多方位的分析,从而比较得出波德莱尔的"以丑为美"、"自然本恶"和老子的"美丑对立统一"、"道法自然"两种不同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后民间文化,具有民间文化的狂欢品格,但大众文化的狂欢在当今这个高科技、全球化、传媒化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了与民间文化的狂欢不同的特点,除了前人已提到的狂欢的个人化、狂欢的日常生活化之外,还具有三个特点:狂欢的去魅化、狂欢的被操纵和狂欢的科技化、虚拟化。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是在工业化技术和消费社会语境下,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趣味的文化范式和类型,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行为,其最显著的特性:狂欢化。在大众文化的挤压下,而以社会主流文化的承担者和价值观念的代言人自居的精英文化,已经或正在失却社会导师和中心话语的位置,退守到了边缘地带,对自己的身份感到焦虑。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应是两种质地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改造、互相制约的关系。一种健康的多元文化格局应是以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合而成。  相似文献   

8.
在后现代大众文化的网络时代下,"Fans"凭着新技术的条件,群体性地集合于一体,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一种新的状况,本文以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洛文塔尔关于"大众偶像的胜利"的消费偶像时代的确立、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在线"狂欢"和网络粗口与集体"极乐乌托邦"三个角度,对后现代大众文化fans群体作一症候式分析.  相似文献   

9.
美与丑是人们对事物主观感受的一对不能分开的佳偶,爱美嫌丑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人类的弱点。人们常常发现事物“美”和赞赏事物“美”的时候,却常常忽视事物“丑”的存在价值。现实生活中正是因为以“丑”显“美”的例子随处可见,才使“美”的事物更显得自然、和谐。本文通过对美神成全他人恋情以及自身的恋情遭遇引述到绿叶衬红花,黑土衬黄金来表达世间以丑衬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智慧与美丑     
赫伟 《下一代》2011,(6):47-47
古代希腊有位著名的哲学家、学者叫苏格拉底。他长得十分丑陋,扁平的鼻子,大肚子,身材又粗又矮,还是秃顶,而且,他还极不注意穿戴,经常披着又旧又破的衣服,光着脚到处走。  相似文献   

11.
经由符号化的情感构形而生成的形式美蕴含了审美愉悦感,具有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美感共性。在审美变形过程中,现象世界中能够引起感官快感的形式法则与内在情感相契合产生了形式感,也蕴含了文化意义。审美共通感在长期实践中积淀于人类潜意识并作用于人的感官形成了审美普遍性知识。  相似文献   

12.
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理论对当代文化进行分析,揭示出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在文化这个大的范畴中由原来的对抗走向相对的融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神经医学对许多脑神经病例的全新解释对传统的审美趣味培养理论提出了挑战。医学科学家对人的大脑结构与审美反应的深入探究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艺术现象提供了生理基础,即人的审美经验的本质是生理性的本能反映,不同的大脑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审美感受能力。人的审美趣味尽管具有先天构成上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对审美趣味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后天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作为一个20世纪新兴的文化现象,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征,对于这一文化现象兴起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大众文化兴起的原因主要表现为:(1)科技时代机械复制技术的成果;(2)大众精神层面需求的滋生推进了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3)产业利润的驱使也推动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16.
在文化转型时期,欠发达地区要通过文化建设,以繁荣发展的先进文化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实现文化的现代化,并最终促进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力图以流行语为视角,捕捉当代流行文化之轨迹。文章重点分析了近几年流行语折射出的超级女声引起的选秀热潮的起因、效益、影响、后果等,认为社会大众热情参与文化活动是好事,希望有关部门把选秀潮引导为科普潮。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学校教育要完成自己的文化使命,客观上需要教师文化发生具有时代意义的转向。这一转向具体表现在四个层面:教师的角色要从"神"转向人;教师的价值要从外在工具转向生命发展价值;教师的权利与责任要从非对称转向对称;教师的文化素养要从单向维度转向多维视野。  相似文献   

19.
1987年以来出现的"新写实流派小说"现象是我国当代文学在历经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现代派文学、开拓(改革)文学及至寻根文学之后,转入对个人主观认定的一种生存状态迫不及待的关注,体现出一种现世的温存.从对当代文学现实主义道路的探索作一个纵向的短期考察中,将其定性为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生活中大量生命个体生存状态顾影自"怜",并对其总结出两大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