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感是一个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悟。数感的建立水平是学生个体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和解决现实的问题。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数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学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我们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数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新课程标准》解释道: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会做基本的算术运算,数感是由学生多年有关数的经验所发展出的一整套认识结构。因此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应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不同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因为数感的建立不仅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数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的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那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相似文献   

6.
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外语有“语感”一样,数学有“数感”,数感是新课程教学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感”、“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六个概念中“数感”摆在首要位置,因此,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着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7.
8.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9.
王新英 《河南教育》2004,(12):21-21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数学学习的六个核心内容,第一个就是建立数感.具体地说,主要有六个方面:“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关系;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决。”教师必须依照这一精神,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体验、感悟、提升、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月娥 《考试周刊》2011,(68):87-88
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一线的数学老师越来越感觉到学生数感差,计算能力有所下降。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的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以培养学生数感。良好的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促进学生良好数感的形成呢?  相似文献   

11.
杨华 《湖北教育》2004,(5):29-30
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对数学对象、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  相似文献   

12.
在平常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有些学生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这种特有现象实质上是这些学生的一种独特的数学气质——"数感"的表现。学生的数感培养,就是要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体验现实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表达对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张玉煅 《福建教育》2007,(7):108-109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巧妙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实践运用,从而强化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方嵘 《广西教育》2014,(25):40-40
正当学生在需要购买商品时,能表达出他大概需要多少钱;当看到电影院的座位时,能估摸着能坐多少人;当学了千以内的数时,能感知到万以内的数,我们就说这个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数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成为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在低年级,数感训练在教材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一、数感训练从迁移教学开始当学生在数11、12、13……21、22、23……时,他就能感知到在这样的排列中存在着特定规律。在教学《认识千以内的数》时,学生能触类旁通,这就是迁移的作  相似文献   

16.
洪开明 《广西教育》2007,(4A):45-4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估算列为小学数学的必学内容,并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重视估算教学。  相似文献   

17.
吴永河 《小学生》2010,(5):45-45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一种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理解“数感”,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建立数感,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18.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主动、自觉地理解、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  相似文献   

19.
数感培养是这次课改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有时甚至表现为一种直觉。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对数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20.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事实 :学生有着扎实的数学基本技能就是计算 ,但一旦出现错误时 ,学生只会简单地重复计算。在此过程中 ,学生参与的只是计算的技能 ,而缺少了一些良好的习惯、态度和对数学的情感等。发展性目标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能够进行一定的估计、推测和反省。一、与现实生活联系培养数感决定数学修养的高低 ,最重要的标志是看其能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中 ,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 ,老师根据学校运动会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