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燕 《采.写.编》2021,(1):100-101
行业的竞争与发展,仍旧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报纸若想延续市场竞争力,需注重报纸编辑的创新意识.由此,通过强力输出高质量、具有社会关注度与讨论度的报道内容,才可确保传统纸媒获得可持续发展.因此,管理人员可基于报纸版面编辑,培养编辑的创新意识.基于报道内容的导向作用,引导报纸编辑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基于版面风...  相似文献   

2.
新闻文摘     
跨世纪:新闻传媒的八大转变 新闻传播业是社会历史进程的一面镜子,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初步形成和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显著而深刻的变革,其中,至少涉及以下八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一、由偏重自上而下的指导式报道向平等、开放的信息式报道转变; 二、由偏重结论性报道向注重过程性报道转变; 三、从浓郁的地域、行业自守观念向突破条块分割、打破时空界限,强化信息集纳能力转变; 四、由偏重政治、经济报道向政治、经济、文化(广义的文化,不仅指文化娱乐,也包括风土人情、名士传奇、内幕、世俗流变)和社会新闻并重转变; 五、由满足于发通稿、处理常规新闻向注重独家采访、独家新闻转变; 六、从报道模式单一、互相重复和自我重复向注重报道形式的创新、注重报道艺术的转变; 七、由不得渲染个人作用的集体办报办刊办台向注重编采个性发挥,注重主持名人化、明星化转变;  相似文献   

3.
报纸不能停留在仅仅报道客观事实这种静态思维活动方式上,还应从分析事实、解释缘由着手,向读者提供独到的见解。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变静态思维活动方式为动态思维活动方式。新闻记者怎样才能由静态思维活动方式向动态思维活动方式转变呢?笔者体会,以下四个转变是首要的: 一是转变新闻价值观念。以前,我们新闻记者的思维活动是同计划经济体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很多是“政治性的经济新闻”,农业报道唱“四季歌”,工商业报道也唱“四季歌”。年复一年,记者的思维活动就形成了静态思维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新闻事业正在发生着显著而深刻的变革,出现了八个方面的重大转变。1.由偏重自上而下的指导式报道向平等、开放的信息报道转变。2.由偏重结论性报道向注重过程性报道转变。3.由浓郁的地域、行业自守观念向突破条块分割、打破时空界限、强化信息集纳能力转变。4.由偏重政治、经济报道向政治、经济、文化(广义的文化,不仅指文化娱乐,也包括风土人情、名士传奇、内幕、世俗流变)和社会新闻并重转变。5.由满足于发通稿、处理常规新闻向注重独家采访新闻转变。6.由报道模式单一、互相重复和自我重复向注重报道形式的创新,注重报道艺术的变化转变。7.由不得渲染个人作用的集体办报向注重编采个性发挥,注重主持名人化、明星化转变。8.报道稿件在文风上,由模式、公文写作向美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把地方报纸办成开放型的报纸,一方面报纸在报道内容上要开放,另一方面报纸在地域上要开放。地州报如何实现在报道内容上的开放?我的看法是:一、改变以往注重宣传的观念而为注重服务的观念,尽可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同全国一样,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全面展开,全州城乡出现了勃勃生机。《博尔塔拉报》向城乡广大读者宣传党的政策,报道先进典型,对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农牧民  相似文献   

6.
浅议选角度     
选角度,既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技巧问题,而这二者首先来自认识即理论问题。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就是由无限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结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呈多侧面多角度的,千差万别的事物构成物质世界绚丽多姿的画图。另一方面,作为新闻传播媒介的报纸、广播、电视,不可能也不必要将一个事物及它的全过程,在一篇报道里一览无余地报道出来,发展变化着的事物要求人们及时捕捉新的动态、新的信息,不断  相似文献   

7.
地方新闻、时事新闻是构成报纸报道的主体,因其报道面不同,在报纸的版面上分割为不同的板块,由此造成两块新闻互相隔离。这种局面既不符合新闻的特点,又不能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实现地方新闻与时事新闻的互动,是由报纸的功能和新闻的特点所决定的。服务性是互动的缘由。服务是新闻的主要功能。报纸的服务性是可读性、必读性赖以存在的本质要求,它既是互动的原因,也是互动的目的。在增强报纸的服务性方面,地方报纸对地方新闻和时事新闻要同等对待,把时事新闻中读者想了解的与其相关的本地内容挖掘出来,拉近时事新闻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报纸对…  相似文献   

8.
一、报业经济的基本运作模式 从世界新闻史上来看,现代报业是由“廉价报纸”(又称“便士报”或“大众化报纸”)的发轫而形成的。它们在报业经济上的特点是:报价低廉、发行量大、广告收入多、报纸企业化。在廉价报纸出现之前,每份报纸每年要向订户预收6—10美元,约占当时美国人均年收入的8%—10%,而一份廉价报纸的年定价则在当地人均年收入的3%以下。《纽约太阳报》是开现代产业化报纸先河的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创办人本杰明·戴在创刊号上就明确宣告:“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它的发行量,在短短6个月就两倍于其它报纸。《美国新闻史》在评论《纽约太阳报》时认为:它在创刊时的成功虽与报道有一定关系,但最重要的是廉价,拥有很大的发行量。①现代报业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报业经济的基本运作模式也随之形成:廉价销售——扩大发行——吸引广告客户——从广告中赢取可观收入——用于报纸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9.
所谓典型事件报道,就是能引起公众强烈关注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新奇事件。一、典型事件报道的特点典型事件报道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偶发性。就典型事件本身来说,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但经报纸披露后,读者往往感到很突然,颇费思量,有一定的突发性。比如,“星期日工程师现象”,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偶然产生的事物。当然,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是对社会问题或重要事件进行广泛跟踪、深入剖析的报道。最显著的特征是题材重要和报道方法上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如何提高对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再认识,特别是在采写中如何科学地、艺术地处理好这一报道形式,以促使其日臻完善,这不仅是搞好深度报道本身的需要,也是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从深度报道的形成看其发展趋势。我国报纸刊登深度报道较晚。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以后,新闻界在思想解放的潮头上也开始了自身的反思。尤其是1985年举行的“如何办好大报”的讨论会上,一些报纸负责人指出:报纸的新闻报道“深度浅了”,“动态性经济新闻太多,真正有思想性的深度报道太少”。许多同志认为:“党报应注重有深度的、提问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很注重信息量的。可以说,稿件篇幅越是短小,报纸所承载的信息量就可能越大。各种报纸也大多由众多篇幅短小、形式灵活的稿件组合成一个个的版面。但我们也同时发现,现在报纸上除篇幅短小的稿件之外,还有大量的篇幅很长、对事件前因后果进行深入分析的稿件。报纸是强调信息量的,为什么还要大量刊登篇幅长的稿件,会不会影响报纸的发展?这些深度稿件在报纸上的出现是有一定原因的,我们可以从深度报道出现及其内涵、读者需要等方面进行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闻大学(2001·春)发表孙发友的文章指出,近年来新闻报道在形态上较改革开放之前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新闻体裁特征淡化,各种类界限被打破后出现了许多母体特征淡化的新品种,文本内部结构也呈现一种随意性;追求直观效果,报纸上视觉新闻、现场新闻、图片新闻的大量涌现和广播、电视的现场直播和现场报道空前盛行;注重标题提要,强调对受众的第一印象;多层次多角度审视事物,复合型报道出现;信息展示由平面式转变为立体层次化。孙发友认为,造成这些变化的直接原因在于内容变化导致新闻报道文体变化;市场竞争导致新闻报…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们报社在改进经济报道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主要从实现“三个转变”方面进行的。一、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努力增强经济报道的深度和力度。目前在我们报纸的版面上,经济报道在数量上还是占有优势的。读者不爱看,主要是缺乏报道的深度和力度。因此,改进经济报道,首要的是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也就是要使经济报道问题抓得准、社会反响大、克服一般化。这里有一个个体深度力度和群体深度力度的问题。一种是单篇的经  相似文献   

14.
"包容性增长"视野下的新闻舆论环境是一种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注重人与自然的齐头并进以及允许理性争辩的新闻舆论环境。这种舆论环境所关涉的对象实际上是这样三个层面:人与人的世界、人与物的世界以及人的观念的世界。要在这样三个层面上构建一种基于"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新闻舆论环境,我们应努力实现如下三个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效率向注重公平、正义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人的物质成就向注重人与自然的齐头并进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不争论向允许理性争辩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报纸报道大学生自杀事件逐年上升,样本统计显示,报纸报道大学生自杀事件过程中尤其是都市政类报纸存在着消息来源单一、注重自杀事件性、大量使用煸情标题、忽视对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报道等失当情形,且失当频数较大,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报纸在处理大学自杀新闻方面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16.
一、“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律违反了事物所具有的客观规律,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上的辩证法新闻活动是社会的认识活动。深度报道标志着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升华,标志着由浅层直观转入深层思考。深度报道对事物的多侧面、全息摄影式、立体化的反映,是由客观事物本身所决定的。正像列宁所说:“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上的辩证法,而不是相反”。(列宁《哲学笔记》210页)需要指出的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并没有真正重视客观事物的这一规律。新闻界形成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我们党纠正了左的路线之后,新闻界开  相似文献   

17.
高向军 《青年记者》2012,(32):31-32
综观国内报纸,财经新闻报道仍然存在新闻源不够宽泛、内容不够深入、形式呆板单调等问题,探索创新之路是财经媒体人的共识。本文就当前国内报纸财经新闻报道的目标定位、内容结构、表现形式、报道视角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求财经新闻报道的创新之路。现状:"无报不财经"大约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的财经新闻报道进入大规模扩张阶段,目前,平面媒体的财经新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结构和丰富的内容。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一批专业化报纸。  相似文献   

18.
金忠利 《传媒》2007,(5):51-53
回顾中国产业报的发展历程,一般都经过了由直属单位--事业单位--新闻单位--媒体--媒介的转变,对报纸的认识也经过了由喉舌--宣传工具--桥梁--信息平台的转变,在操作理念上也经过了由办机关报--办报纸--媒体经营--经营媒体这么几个阶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如何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达到毛主席这个要求呢?有些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说,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能不能抓住事物的个性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把具体事物的个性和党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二者统一起来。如果单从方针政策出发,离开了具体事物的个性,有时就会由一般到一般;单从“引人入胜”出发,有时就会脱离方针政策,甚至走到资产阶级的新闻道路上去。解放军报一九六五年一月十四日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为什么有十五个人没举手?》。写的是某炮排  相似文献   

20.
郭庆红 《新闻窗》2009,(5):120-121
任何新闻报道,最终都是以人们的广泛阅读和评判来体现它的价值。报纸专刊因其鲜明的特点,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报纸专刊的报道模式逐渐从“发布”向“解读”转变,从“单向”向“互动”转变,从“信息”向“审美”转变。其中,解读是对新闻事实的延伸报道或评论,能拓展报道内涵,深化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