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所以,他作品基调是冷峻、灰暗的,人物是社会底层的(被损害、被侮辱),内容是苦难、血泪的,甚至是血腥的,但我们读鲁迅的小说。却又会发现他的许多作品中常常写到笑。《呐喊》《彷徨》二十五篇小说中,除《一件小事》外,几乎每篇小说都写到了笑,最多的有近二十处。如此悲惨的社会。苦难的人生,鲁迅为什么要在小说中经常写到笑呢?换句话说,其作品中的人物为什么要笑呢?笑什么呢?有什么可笑的呢?只要我们认真研读鲁迅的小说,就会发现这笑大多是麻木的笑、愚昧的笑、无聊的笑,或是无奈的笑、可悲的笑、带泪的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包天笑是晚清文化界一位领头羊式的人物,但学界对其研究甚少,对其文本的关注则可谓无人拓荒。文章以其代表作《上海春秋》为个案,关注包天笑小说的叙事品格和鲜明的上海都市文化特色,从公共空间、近代进程、道德评判三方面论述其对上海的书写。  相似文献   

3.
陈景韩主编的《新新小说》以“新新不已”为追求目标,不赞成梁启超的改良立宪模式。而要利用小说的社会作用建立一种“侠主义”。“侠主义”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为设立一种无视当时政府的权力系统,第二层次是介绍外国的革命精神、反抗侵略与压迫的精神,第三个层次是传统的“劫富济贫”。1909年lO月,陈景韩与包天笑共同主编的《小说时报》创刊号的首篇是陈景韩的《催醒术》,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比虽然有很大差距,但这篇小说表明了陈景韩的思想站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狂人世家”是有一个发展谱系的,同时应该认识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早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就开始了,陈景韩的作品可以为证。从《新新小说》到《小说时报》,陈景韩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包天笑是近代较早从事翻译事业、影响相当大的文学翻译家之一,是晚清译界老资格的健将。其近代时期的小说翻译,内容涉及到教育、爱国、爱情、战争、诈骗、误会、立志、实业、讽刺乃至种族歧视诸多方面。包天笑的文学翻译在近代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都值得深入分析。包氏文学翻译在中国翻译文学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发展走向发达的进程中,影响颇大,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在创办<新青年>之前,参与编辑<国民日日报><安徽俗话报><甲寅>等报刊,这为他创办<新青年>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钏影楼回忆录》是近代报人、小说家包天笑撰写的自传体散文集。它描述了包天笑早年的人生经历,以及清末民初苏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在《钏影楼回忆录》中,作者以写实笔法勾勒出了各种独具时代特色的近代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不仅可以看到包天笑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原型,而且体现了包天笑新旧思想相冲突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钏影楼回忆录》是近代报人、小说家包天笑撰写的自传体散文集。它描述了包天笑早年的人生经历,以及清末民初苏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在《钏影楼回忆录》中,作者以写实笔法勾勒出了各种独具时代特色的近代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不仅可以看到包天笑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原型,而且体现了包天笑新旧思想相冲突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益世报》1915年创办于天津,至1949年在大陆停刊,“是中国近现代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性重要报纸,与《申报》、《大公报》、《民国日报》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旧中国四大报”。1946年10月16日沈从文接编《益世报&#183;文学周刊》,至1948年11月8日停刊,这是沈从文编辑时间最长的一个副刊,也是他编辑的最后一个副刊,不仅融汇了他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同时也更进一步寄托了他对文学的种种希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有钱的人很多,但是愿做这件事情的只有包天仁一个。”这是西南大学张正东教授常讲的一句话。在一件别人看来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上,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英语辅导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包天仁教授耗费了8年的心血。预计10年,斥资6000多万元?谁也不相信他能坚持做到底,但包天仁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他的心  相似文献   

10.
《小说时报》是近代著名小说杂志,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是其主要特色,而短篇翻译小说又是重中之重。短篇翻译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推动了中国小说的革新步伐.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侦探小说家陆澹安是小报中与《晶报》对垒的《金刚钻报》的创办人及编辑之一,他在《大世界报》、《金刚钻报》等报纸上发表了多篇散文、游戏文章及小说,并使用了一定数量的笔名。除了因编辑之责包办整个版面而不得不使用多个笔名外,对于报刊文章没有强烈的流传后世的愿望、为避讼事等等,这些亦应是陆澹安以及当时一批报刊文人使用众多笔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哈葛德的爱情小说《迦因小传》在19世纪末年被介绍到中国后,首先经由杨紫麟、包天笑翻译,后由林纾翻译并产生很大影响。杨、包译本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其自有研究的价值。杨紫麟、包天笑由于没有购得小说前半部,仅仅翻译了下半部,而非如先前许多学者所言,为了省略女主人公未婚先孕的情节而仅译了上半部。不过在其译出的下半部小说中,译者为了维护女主人公的道德纯洁性而苦心经营,进行了许多删改,以至于与之后林纾的译本呈现完全迥异的面貌。研究这个译本,有利于我们理解世纪之交的中国知识分子面临西方文化时进行的艰难抉择与曲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殷白是作家、评论家、更是一位老编辑,这三者他一身兼,并保持和谐统一,对他的编辑、评论已有公论。殷白的散文《步行集》自有个性,却所论甚少。本文对他的散文美之质及其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报刊编辑、出版家及新闻记者,同时也是杰出的评论家。他为《生活》周刊撰写了大量的"小言论",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邹韬奋的"小言论"富有思想性,反映了其启蒙主义思想和爱国热忱,折射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识见,语言生动形象,充满幽默感。邹韬奋的"小言论"对当今报刊编辑出版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23岁生日那天,认识苏。 初认识他,大伙儿一起唱歌,他点《在水一方》给我唱,说是他初恋的歌。我笑他“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不过现在有念旧之情的男人是不多见了。  相似文献   

16.
读《孔乙己》,恰如欣赏一部充满笑声的悲剧;教《孔乙己》,正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茴香豆……一、他从笑声中走来小说以“笑”贯穿全文,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一“笑”,既造成了悬念,又笼罩全文。笑声中走来的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不伦不类的样子,鲁迅先生只有在悲愤中才能勾画出来。而看客、酒客的笑便只徒有其表了。他们笑他脸上的伤疤,笑他以“窃”换“偷”的狡辩,笑他没有进学甚至笑他没有名字。由外到内毫不手软地揭开他内心的伤痛,直到有人哄堂大笑为止,这笑声也就成了与茴香豆同根的调料了。这笑声中,短衣帮的笑最具魁力,他们近乎是刁钻的、“不见黄河不死心”的笑,非要把孔乙己剥个体无完肤不可。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其品行未必比孔乙己高,笑的过程简直就是“同室操戈”,实质就是“受害者”笑话“牺牲品”。如果说短衣帮的“笑”是愚昧的、无知的,至少是无聊的,那么咸亨酒店老板的笑便是另有所图了,他已把孔乙己当成了类似茴香豆的下酒料,是否可以理  相似文献   

17.
酒楼雅座.竹帘青碧,酒香四溢,陆千乔揭开竹帘,不由得一愣一眉山君不见了.只剩一个陌生男子.斜斜地倚在矮桌前斟酒.见他二人突然闯入,不惊不怒,浅浅一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时报>为出发点,勾勒了"新体短篇"在清末报刊中的文学史发散图景,并从小说读者的角度,论证了在清末唯长篇是尚的阅读氛围中,一种"新体短篇小说"的兴起,与作为"新读者"的新式学生群体之崛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十二次写到“笑”,“笑声”贯穿全篇,这些笑声在课中有哪些作用呢?  相似文献   

20.
<文学月报>是"左联"继<北斗>之后主办的又一较大型的文艺刊物,先后由姚蓬子、周扬任主编.鲁迅曾热情地指导<文学月报>的编辑,并在该刊发表文章数篇.他热爱翻译工作,与同时代作家相互讨论自己的翻译观,并且引进及翻译外国文化成果和优秀文学作品;在文学创作、书籍出版、报刊编辑和美术绘图等方面,给进步青年以指导、支持、鼓励和帮助;支持、歌颂社会主义的苏联,对中苏复交以热烈的祝贺,显示了他的政治立场和国际主义精神.鲁迅十分重视报刊这一斗争的舆论工具,并对中国现代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