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文化差异在英汉的词汇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主要有无对应词,对应词词义范围有宽窄,褒贬不一,对应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不同。在英语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重视比较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英汉词汇对比角度,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对"酸"这一本义为一种味觉的词,从词的语法意义即名词、形容词、动词三个方面进行了词义的英汉对比研究。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对比,试图发掘出在本义相同的情况下,英汉两种语言中同一词汇的其他基本词义是否完全对应,借此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的理据性、词化程度以及反映出的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化密不可分,相互作用,英汉两民族的语言中都含有大量的有化意义的词,它们的化意义呈现出差异性,化意义部分相同;化意义截然相反;化意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化意义基本相同,研究英汉词汇的跨化差异有助于提高译的跨化差异的敏感性,正确理解和翻译原,对于英汉词汇的跨化差异的翻译,通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音译法,直译法,替代法,增词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4.
从词汇意蕴看英汉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看,英汉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往往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广。本通过分析不同名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蕴含的意义,从词汇意蕴层面探讨了英汉化的差异,指出化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人们的化心理、审美情趣和时代风尚。同时,通过对英汉词语中词汇空缺现象、词义的联想和化意象差异以及词语的语义和化内涵不等值现象的分析,阐述了深刻理解英汉词语的化内涵在翻译实践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总是存在着词汇的对应关系 ,但并不是所有的词在对方的语言中能找到与之等值的对应词。英汉词义中的“貌合神离”、“文化冲突”和“貌离神合”现象 ,都充分说明了英汉词汇涵义的不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6.
英语和汉语各自不同的词汇系统决定了它们具有彼此不同的词的拟声理据、语义理据和语义特征,其不同的拟声理据、语义理据和语义特征造成了英汉相应的词在词的音义关系、词义范围、词的搭配以及词的句法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说明英汉相应的词之间只有一种部分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重要内容。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受母语迁移的作用,英汉词汇化的差异影响着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文章综述历来的词汇化对比研究,尤其是共时维度的英汉词汇化模式的差异及词汇化程度差异研究,探讨语言迁移角度下英汉词汇化差异对词汇习得的影响,并对英汉词汇化差异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对比语言学的新作,《英汉词汇对比研究》运用对比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英汉词汇对比方面的十个热点问题,如词汇表达力,词化能力,搭配能力,词汇理据等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阐释,为我们进一步探索英汉词汇差异的本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指引。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系统的不同,语言中对应的词汇所包含的语义范围也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词义不对等、精确性不一致的现象。从英汉一词多义现象、构词模式和上下义词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可发现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现象广、词汇的概念化程度较强,且其具有形态化的语言标志,所有这些使得英语词义的精确性高于汉语词义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化的一面镜子,词汇作为意义的载体,是语言中最能体现化的部分。无论是公开的化还是隐蔽的化都会在词汇上留下痕迹。笔试图通过英汉词汇的对比,揭示英汉词汇在显性化和隐性化两层面所反映的中西化差异,旨在为跨越化障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语言模式和内涵。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对比分析理论的视角看,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等方面。通过英汉词文化的对比分析,掌握英汉词文化的异同,提高外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处理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军 《巢湖学院学报》2003,5(2):101-104
英汉两种语言中包合着大量的习语。在中西方化交流日趋深入的今天,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英汉习语的互译。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深受各自化的影响,他们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只有对中西方化之间的差异深入了解,并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弥补这种词汇空缺现象,达到跨化交际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进行了比较。这些颜色词不同的联想意义映照了文化的差异,对它们的研究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及英汉互译。  相似文献   

14.
英汉颜色词的非完全对应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对颜色的偏向爱好各不相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英汉颜色词的非完全对应关系不仅表现在颜色词的多义现象的参差交错,而且表现在同一词项的内涵和感情色彩的差异上,在多数情况下,英汉颜色的对应词只能体现意义的部分等值,不能概括全部意义,以语义分析为基础结合其语用特征和文化要素揭示英汉颜色间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对于英语教学、翻译及语言学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唐盈 《考试周刊》2008,(24):220-221
本文对比了英汉两种语言中使役动词词汇化程度的高低,发现英语在表达使役关系时词化程度较高,比较倾向于综合型表达,而汉语在这一方面的词化方式使用的范围有限,较多地使用分析型表达法.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因素来自于英汉语义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谭鉴琴 《海外英语》2012,(6):196-197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颜色词不能完全对应。颜色词的这种差异在分别以英汉两种语言为母语的人群之间容易产生交流的困难。虽然全世界所有人感知世界的方式都非常相似,但文化差异导致对颜色范畴化的不同,从而产生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不对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很多词语在两种语言中找不到内涵意义完全对应的词,在语义与文化层面上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对汉英语言中"红色"的文化内涵加以对比,旨在说明不同的语言背景造成了词义内涵方面的差异,英语学习者应加以对比,从而更好的掌握并应用英语。  相似文献   

18.
楼家凤 《考试周刊》2010,(49):129-130
通过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通常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渗透:不同文化影响,对应的英汉词汇内涵不同;相同的英汉词汇内涵,对应不同的英汉词汇;不同文化习俗,对应的英汉词汇表达不同;不同思维方式,对应英汉词汇意义不同;不同国家的英语,对应的英英词汇也不同。从而不仅提高学生水平,更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化有着密切关系,而词汇是语言三要素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化内涵的角度分析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差异,可以说明化输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加强在教授词汇时的化输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词汇及其赖以产生的源远流长的化历史,这两种语言化词汇的内涵的形成有语用心理化,民俗化及其褒贬意义的制约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可按其指称意义和功能特点对具有化内涵的英汉词汇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