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职学生区别于普教学生,心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不一样。所面向的人生目标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目标和深远意义。我们的德育教育正逐步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许多学校都在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然而对于我们的道德教育来说,则不乏空洞而留于形式的说教。  相似文献   

2.
何谓创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创新学习是指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发现性、探索性学习。创新学习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有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创新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社会的发展和语文教改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高中语文教学最能胜任这一重任,我们应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近来,在不少数学期刊上讨论“一题多解“的文章较多,却很少谈及“多题一解”的问题。诚然,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应用不同的基础知识,采取不同的数学方法,灵活多变地求得同一个问题之解答的能力。特别对于重点班和数学小组的学生来说,其作用和教益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他们对于解决某个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等都难以具备,谈何“一题多解”!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坚持“多题一解”的训练,倒可以给学生带来如  相似文献   

4.
当前,基础教育正逐步由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向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转移。各学科都在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然而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则不乏空洞而留于形式的说教。虽然人们提出“德育为先”,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德育却缺乏“创新”。其实,德育作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教育形式更需要不落俗套的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我们基础教育正逐步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许多学科都在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然而对于我们的道德教育来说,则不乏空洞而流于形式的说教。虽然我们提出"德育为先",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我们的德育却缺乏"创新"。其实,德育教  相似文献   

6.
1 “引发—活动—改组”教学活动的理论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的 ,它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从广义知识的分类来说有三个方面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因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 ,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校教育来说 ,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我们可以通过“引发—活动—改组”的方法解决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学习中改组认知结构 ,并解决现实的问题。“引发”指引发学生思维 ,充分调动智慧技能…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后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生态课堂为学生自由发展、创新思维搭建了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立足生态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中学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创新教育创造条件,下面我结合几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国 《科学教育》2010,(5):84-85
习惯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好习惯、坏习惯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而培养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坚持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在他们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形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重点在培养学生注重发现问题,善于总结经验,从而形成良好习惯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高等代数》对于数学专业大学生素养的提升和进一步数学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高等代数》对于学生来说抽象难懂,同时师范院校作为未来师资的培养摇篮,其课堂教学改革严重滞后于中小学.对此,就《高等代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其中教学理念应是既注重学科本身的知识文化价值,更要注重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关注“教”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来源与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评价注重方法多元化、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创造教育”、“自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些词汇我相信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而言肯定是耳熟能详,但是如何把这些理念或是思想贯彻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问题。其实,创造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力量,人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就像人会走路与生俱来一样。因此,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教”学生创造,而是“让”学生创造,“给”学生一个创造性学习的空间,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始,同时也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中明确将素质教育重点界定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 ,运用中学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就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基本体现 ,“研究性学习”由此而产生 .这种学习方式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 ,关注的是研究的过程 ,其核心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何对学生施以“研究性学习”的培养 ,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任务 .本文结合今年全国“3 2”高考数学 (文、理 )卷中的一道考题 ,谈一下这方面的体会 ,以便抛砖引玉 ,引起大家的共同…  相似文献   

14.
数学活动的操作过程常存在一种“眼高手低”的普遍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多数学生养成了“会讲不会做”的习惯。可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动手操作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以前的数学教学只注重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而忽视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注重“求同思维”而忽视“求异思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何谓创新呢?从广义上讲,是指凡是产生新颖的而且有个人意义或社会意义的成果或活动.我认为它所强调的“有个人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重要.因为对学生来讲,创新不必是原创造,可以是再创造,只要对于他们个人来说是新颖的、首创的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7.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通过正常培养可以具备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一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该如何培养呢?当然,方法固然很多,在这里我仅谈谈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第三次全教会强调:“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大改革问题。一、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之具有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活动。陶行知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创新对成人、教师,尤其是先进作者来说,未必是新颖性的,但对于学生个人或同龄人来说,却显出新颖性、独特性。因此,我们教师自身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人才观…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必须实行更高层次的改革,改革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这是新时期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下面我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谈思考。一、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的,仅仅是每个人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在分析教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注意落实好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