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正>【课程标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自己和他人所带来的情感慰藉;初步树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能力目标: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表现尤为明显,他们还不能区分自己和他人,不能区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容易把一切都看作与他自己有关、是他的一部分,忽略他人与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相似文献   

3.
刑法第196条之“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帆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1):115-119
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冒用他人信用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冒充他人身份、利用信用卡在特约商户消费和银行营业柜台、自动取款机上取款、转帐的行为,被冒用的信用卡既可以是他人合法有效的卡,也可以是他人伪造、骗领或作废的卡。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将冒用捡拾的他人信用卡、冒用代他人保管的信用卡、通过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冒用他人的信用卡等六种行为方式认定为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3项的“冒用他人信用卡”,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相似文献   

4.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全华在《江苏教育研究》(2011·12A)提出,基础教育应注重学生社会感的发展。所谓社会感,是指社会性的或指向他人的积极情感,它包括爱、同情、关心、尊重他人的情感,对他人的责任感,与他人的友谊感和亲和感。优胜感指的是人们在面对他人时的优越感、自豪感、荣誉感,它往往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对教育现实加以审视,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关于自我与他人共享表征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关于自我与他人的共享袁征观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上。目前的研究阐述了人们如何对自我和他人进行区分和辨别,如何协调和对比自我及他人的袁征,同时解释区分自我和他人社会性表征的脑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6.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孩子能辨别和了解他人的情绪、动机和信念的能力,其核心部分是指孩子能注意并辨别他人的情绪、动机与意向,并根据他人的情绪、动机与意向做出适当的反应。简单来说就是"理解他人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拥有较高人际智能的个体往往善于观察,善于从他人的行为中进行推断,读懂他人的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并善于倾听。  相似文献   

7.
社会团结应是以相互依赖为基础的相互间的尊重与关心。个人的有限性决定了彼此间的相互依赖,这种依赖性分为物质(肉体)的依赖性、精神的依赖性和空间的依赖性。尊重他人的根本是尊重他人的差别。关心他人是关心他人的存在。相互关心的根基是看到他人的有限性,并在他人的有限性里看到自己的责任。关心自己与关心他人在存在论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学会合作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目标之一。在现代社会,青少年只有学会合作、善于与人交往,才能获得成功与发展。学会合作的前提是能够正确认识他人,尊重和接纳他人,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够容忍他人的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以合作交流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训练学生与他人合作、听取他人意见、向他人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  相似文献   

10.
顾及他人     
什么是顾及他人?顾及地人就是尊重他人及其感情,就是要考虑你的行为会怎样影响他人,要关心他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顾及他人就是深思熟虑,就是对他人的喜好与否加以注意,然后做一些给他人带来愉快的事I请顾及他人就是把他人的好恶冒得和仰自己的好恶一样重要.当你面不同干他人的根麻,顾及他人就意味着仰不合试图证u仰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仰感是别人的需要和感I盾.顾及他人就是您事既受虑是否对自己自益出差虑是否对他人有益.为什么要顾及他人9兰人们行为的动机P是出于自私而不顾及他人,就会伤害地人的感。又当我们不顾及地人…  相似文献   

11.
角色承担是由米德提出而被科尔伯格运用到道德教育领域中的。它是指在社会互动和交往中,以他人的角度、他人的身份、他人的位置、他人的情感对社会事物的体验,是一种使扮演者暂时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规范和态度行事,以增进扮演者对他人社会角色及其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实施自己角色的行为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角色承担有助于克服人们的自我中心主义,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爱人教育是爱教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爱人教育从一般意义上分为爱自己的教育和爱他人的教育。爱自己和爱他人并不矛盾和对立,爱自己是爱他人的一个必要前提和基础,真正的爱人是爱自己和爱他人的统一。爱人教育的目的就是积极科学地引导人从爱自己到爱他人,并且把爱自己与爱他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敌对是指与他人心理不相容而敌视、对抗他人的消极心态;其目的在于从心理上给他人造成有害结果,使对方遭受痛苦和不快;它不同于攻击,尽管有非难举动,但无进攻性、侵略性行为,只是设置障碍而已。在学校生活中,有些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对他人的某种行为看不顺眼、不喜欢,便产生对他人的不满和厌恶,进而冷眼相对、冷嘲热讽,直至充满敌意,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应加以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4.
学会倾听别人,是人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技能。倾听他人,就给了他人说的机会,给了他人表达自己愿望、阐明自己观点的机会,与此同时也给了自己了解他人、正确地认识他人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所谓合群性,是指个体积极接近他人和参与他人的活动,想获得他人的认同,以及被他人所接受的过程。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在得到他人认同和接受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他人的思想、情感体验。大班幼儿虽然尚处于交往的开始时期,但这时期合群性能力的高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成年后的人际交往,因此我们对大班幼儿的合群性进行调查分析,以供父母参考。调查发现现象1 哪类孩子受欢迎?儿童交往心理与行为,主要是受儿童的能力、兴趣、个人吸引力的影响。影响孩子受欢迎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助人、随和、父母善于人际交往等。善于助人说明孩子能适时…  相似文献   

16.
<正>人世间始终存在两种教育:面向他人的教育和朝向自我的教育。这是两类不同指向且具有内在关联的教育方式。面向他人的教育,指向于他人,致力于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改变他人的生命,因此可称之为"他向教育"。这是最常见的教育样式,是教育者,尤其是作为职业教育者的教师,每日必做的功课。教育的全部神圣和庄严均来自于此:这是一项改变他人、提升他人生命境界的事业。教育所有的艰辛和沉重也来自  相似文献   

17.
重要他人通过直接教导或潜移默化渗透影响个体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四个方面的社会化,从而影响个体的道德社会化。由于重要他人自身的特征,在影响个体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性、隐蔽性、有限性和全面性等特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父母应意识到重要他人的存在,加以引导,发挥重要他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重要他人含义的阐释出发,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终极目标应是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从教师涵义、作用、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的意义几个方面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终极目标是成为学生成长重要他人的原因,继而提出相关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政策的保障、观念的引导和行动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正人世间始终存在两种教育:面向他人的教育和朝向自我的教育。这是两类不同指向且具有内在关联的教育方式。面向他人的教育,指向于他人,致力于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改变他人的生命,因此可称之为"他向教育"。这是最常见的教育样式,是教育者,尤其是作为职业教育者的教师,每日必做的功课。教育的全部神圣和庄严均来自于此:这是一项改变他人、提升他人生命境界的事业;教育的所有艰辛和沉重也来自于此:还有什么比促进他人生命的变化更新,更为艰难持久的事情?所以,真正的教育,必定是  相似文献   

20.
人际智能,是指人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即了解他人的心情,期待和洞察他人内心的能力,善于与他人交往,能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爱,能帮助别人并能与他人分享。特征人际智能强的人具有敏锐观察他人情绪、意向、动机的能力,通常比较喜欢参与团体性质的运动或游戏,如篮球、桥牌。遇到问题时,他们比较愿意找别人帮忙,也喜欢教别人如何做事。他们在人群中感觉很舒服自在,通常是团体中的领导者。从事与政治、心理辅导、公关、推销及行政等有关的负责组织、联系、协调、领导等工作的人,在人际智能方面有较好的发展。重要性一个人在群体或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