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义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下水”一说.叶老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地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地说法.就是‘下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下水”一说。叶老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相似文献   

3.
姜琴 《广西教育》2010,(28):55-55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谋求作文教学的高效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心愿。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实践证明,教师常写“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4.
“下水作文”是从游泳借鉴而来,指教的人跳下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从而更好地讲解游泳的道理。“下水作文”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时,躬亲实践,和学生一起动笔写文章。早在1961年叶圣陶先生就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  相似文献   

5.
刘飞 《山东教育》2010,(6):35-3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在教学中,下水文在起示范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下水文还能够让教师在写作中体验学生习作的甘苦,避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指导,把自己换位在学生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写“下水文”的感受叶圣陶同志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这话是很有刘理的。教师只有自己“下水”,亲自写一写,才能有切实的感受,指导学生作文才能恰到好...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下水思想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在一九六一年就倡导“教师下水”。他说:“‘下水’是从游泳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常经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那么,什么时候“下水”最适宜呢? 一、作前“下水”。这属于调查性“下水”。教师对某次习作心中无底,便需作习作前的调查。比如,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也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胚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所以作文课上,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下水”,通过自己的“下水”,  相似文献   

10.
朱永涛 《现代语文》2011,(5):122-124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1]实践证明,语文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叶老的意思很明确,他认为语文教师要搞好作文教学,自己平时要经常动笔...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也是老师教授能力的一种间接体现。如何发挥教师在学生作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作文,要是老师经常自己动笔写,或者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什么,就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写作进步”  相似文献   

13.
作文的高下优劣,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水平和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大标志。教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为此,教师自己应写好“下水”文章。教育家叶圣陶说:“‘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下水作文的价值分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他曾多次阐述指导作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学生不会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动手写“下水”作文,言传身教,可避免空洞抽象的指导,效果明显。教师写“下水”作文应注意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浅谈教师写“下水文”东城区二里庄小学杨训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叶老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应该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按习...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下水”——作文教学成功的经验特级教师白金声“教师下水”,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说教师给学生出了题目,不光让学生作,自己也作,自己亲自尝尝“梨子”的滋味,便于指导学生作文。“教师下水”是叶圣陶先生早在60年代初,在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叶老又说:"我希望教师练习写文章,并不是专指练习写文艺作品而言,  相似文献   

19.
鲁玲华 《学子》2013,(1):26-27
最近,武汉某报刊登了《写作文一背作文一默写作文》一文,作者谈了“下水作文”的三大弊病:其一,“逼迫学生就范”,让他们“千方百计地模仿”老师的“下水之作”。其二,这种模仿“熄灭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其三,“于老师也无补”,“下水作文”既害了学生,也害了教师自己。该作者如此看待“下水作文”,可能源于认识上的三个误区:其一,认...  相似文献   

20.
柴晓梅 《成才之路》2010,(20):80-8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是教师自己经常动手,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是非常重视教师写“下水”作文的实践,并且身体力行,从教生涯中作出一千多篇小作文.出版过两部童话集。在他《给教师的建议》第92篇中深有体会地写道:“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话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来说.是很值得深刻回味和思考的。作为“下水”作文的力挺派和践行人。笔者曾对6个中学的语文教师做过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