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岁末,我拿着一份<深圳商报>去买书,上面印有第十届深圳读书月评出的"2009年年度十大好书":<常识>、<万有引力之虹>、<蒙田随笔全集>、<小团圆>、<认得几个字>、<金融的逻辑>、<荒野侦探>、<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三十年前曾刊布有《〈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考》.迄今,该文对有名的宋代笔记《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生平考证的许多结论,至今仍为各种论著与辞书所援引.然而,少作未密,颇有疏误,且当时所见亦狭,与罗大经有关的一些重要事实未能考清,交游活动亦付阙如.本文即为旧文的补订之作.  相似文献   

3.
读<诗经>(以下简称<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马是兽类中最有代表性的动物之一,在<诗>中马字使用次数达50次,马部汉字字数以及使用次数也是兽类里最多的,因而考察其在<诗>中的使用情况,不仅可以识其名,还可了解<诗>时代丰富的汉字文化和马文化.  相似文献   

4.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杂家学说的代表作,其中有一篇是专门论说"先识"的.何为"先识"和"先识者"呢?请先看<吕氏春秋·先识>的全文: 先识 一曰: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  相似文献   

5.
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字叔同,号弘一.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客居天津.他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长于诗词、工于书画,集音乐、戏剧、篆刻、金石、教育、哲学、法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1.我国现代音乐的启蒙先驱者.李叔同是作词、作曲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音乐创作的人.他不仅是中国"学堂乐歌"最为杰出的作者,而且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两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国歌>,还是当时为数较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不久他东渡日本,学习西方音乐、美术、戏剧理论,主攻钢琴.曾创办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发表了<我的国>、<隋堤柳>等忧国忧民的乐歌.  相似文献   

6.
审稿是总编最头疼的时候,而毙稿是他最威风的时刻.打工仔出身的<苹果日报>老板肥仔黎的毙稿方式很江湖,就是把稿子从屋里"飞"出来,每到此时,小编小记们会战战兢兢立于门外,等候发落.扔稿情景被编入台湾搞笑模仿秀节目<全民大闷锅>之"芒果乱报".  相似文献   

7.
邓涛 《新闻三昧》2009,(2):110-112
2008年10月7日<邢台日报>一版倒头条位置,题为<栾卸多闻鸟鸣声>的消息,尝试用散文笔法写新闻,其"人与鸟和谐相处即爱护地球和自己"的主题鲜明突出,意义重大而深远,不足千字的报道文采飞扬,笔者细品之,发现这是一篇高歌和谐生态、诗意迭出的美文.……  相似文献   

8.
邓涛 《新闻三昧》2009,(1):110-112
2008年10月7日<邢台日报>一版倒头条位置,题为<栾卸多闻鸟鸣声>的消息,尝试用散文笔法写新闻,其"人与鸟和谐相处即爱护地球和自己"的主题鲜明突出,意义重大而深远,不足千字的报道文采飞扬,笔者细品之,发现这是一篇高歌和谐生态、诗意迭出的美文.……  相似文献   

9.
笔者最近翻阅<战时记者>杂志,偶见该刊第3卷第1期载有一篇<新闻杂谈>,该文署名为"夏衍讲、影子记".经查由周巍峙主编的<夏衍全集>,发现未将此文收入,会林、陈坚、绍武同志编的"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夏衍研究资料>的"生平年表与著译系年"中,亦未见著录此文,国内有关研究夏衍的学术论著、传记中对之也都没有提及.所以,<新闻杂谈>可初步断定为夏衍先生的一篇轶文.这篇轶文的发现,为研究夏衍先生的生平、思想观点和理论贡献提供了-份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刊登在<重庆晚报>2003年9月5日上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2等奖.这篇520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奖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它是一篇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如下几点写作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著名文学评论家冯立三先生最近在一次友人聚会中谈到现在文学报刊上有人动辄就封谁是"名编",仿佛"名编"到处都是.在我看来,真正称得上"名编"的,应当曾经编过几本像模像样的传世之作.比如江晓天,他一生组织或编辑了"三红一创"和<李白成>,可说是当之无愧的大名编.  相似文献   

12.
<书刊报>从2006年9月25日至12月4日,历时两个多月,连续10期刊发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的关于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的32篇稿件,"十大元帅的长征时期"、"长征中的重要战役"和"长征中的重要会议"三个专题同步推出.这一系列报道的策划和实施,历时之长,规模之大,效果之佳,在<书刊报>办报史上是空前的,是<书刊报>2006年编务工作的重头戏和压轴戏.这一浩大"工程"集中体现了<书刊报>的定位和特色,充分发挥和彰显了自己的优势,提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书刊报>进一步从事重大历史题材的宣传报道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开辟了更加牢靠和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编辑浅论     
(一)《说文解字》:"编,次简也."把写着字的竹简按次第排列、穿连起来,叫作编.编好的竹筒,也叫作编.《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读《易》,韦编三绝.韦编,指用皮带穿起的简册,为书籍之先诃.所以后来即称书籍为编,或编简连称.编次、编撰、编纂、编辑等等以"编"字为词头的复合词,意皆相近.辑,本训车舆,有聚集之义,与"集"通用,编辑,就是编  相似文献   

14.
这里本无事,媒体自造之 6月5日出版的<南方周末>上赫然有一大标题<揭开事实的真相:"李希光事件"始末调查>,让人猛地一愣,李希光出事了,啥事?仔细看去,却原来是他一年多以前在广州电视台做的一期访谈节目中关于网络实名的说法又被人拾掇出来发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较大的反响,<南方周末>的一见习记者借此发挥了一下,结果就成了耸人听闻的"事件"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图书评论》1998,(5):46-49
1996年9月18日,朱镕基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管理科学兴国之道>.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今天到了要大力提倡改善中国的管理和发展中国的管理科学的时候了.确实需要强调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也是兴国之道.  相似文献   

16.
在百孔千疮的旧中国,湖北省某农村一个破落知识分子家里还保存着一个书柜,书柜里保存着残缺不全的一些古典书籍,有<大学>、<中庸>等教科书,有<三国演义>、<镜花缘>等小说.一个对人生尚处混沌状态的少年视这个书柜为珍宝,每日盘点着.他刚刚在私塾里受过启蒙教育,读过<三字经>、<千字文>、<学而>(<论语上>),阅读那些大部头的书籍对于他是多么困难.他以逢人"问字"为途径,硬啃着那些骨头,毕竟所得不多.但是"求书若渴"这条根却埋在他的心底.后来,村里一直流传着这个少年"问字"的故事,成为乡下的一种美谈,也成为教育青少年爱书、读书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大编研"一词最早见于现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发表在<档案与史学>1994年第2期的<"大编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趋势和新出路>.该文指出: "所谓‘大编研',是相对于传统的档案编研而言的,是对传统档案编研的扩展和延伸.传统的档案编研,实际上主要就是档案馆、室以书刊为载体汇编档案在一定范围内加以公布.它的编纂者基本是档案馆、室,它的载体基本是书籍、刊物等印刷物,它的形式基本是文件汇编,它的材料基本是馆藏档案,它的发行范围一般也比较小.我们可以把这称之为‘小编研'.  相似文献   

18.
1923年2月8日,<新文化>月刊在大连创办,发起人是大连中华青年会会长傅立鱼先生.<新文化>创刊后,远在广州的孙中山先生亲自写来贺信,并为该刊挥笔题词,写下了"宣传文化"四个大字.他祝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人民,敢于进行思想文化斗争的伟大创举.这是孙中山先生给大连写的惟一题词.1924年4月,<新文化>改名为<青年翼>,成为大连中华青年会的会刊,先后出版了7卷67册.  相似文献   

19.
在<半月谈>今年第19期上,读到苏北同志在"半月评论"专栏里写的评论文章:<力戒"口惠民生">.这篇千余字的言论,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剖析深刻、文笔生动,笔者一口气读完,又爱不释手地读之再三. 这篇1600字的评论,11个自然段,几乎没有长句子,读来很是轻松.笔者认为在写作上具有以下4个特点: 一、知情知底,把民生问题作了精彩的提炼.  相似文献   

20.
每至年终,媒体总要有所总结,或历数一年来发生的大事;或盘点今年的"年景",憧憬来年的"收成".10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广东酝酿发展模式之变>就是篇"盘点"之作,它是<人民日报>推出的2005年度特稿系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