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也就是说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从质疑开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元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想,关键在于刨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相似文献   

2.
教师应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由兴趣转为乐趣,最后逐渐深化为志趣,以激发学习探究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真正实现增效减负,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精心创设具有应用性诱发性深刻性真实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平劭 《教师》2012,(17):109-109
通过五种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燕 《湖北教育》2003,(23):31-3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体验数学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缔造一种“不和谐”,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思维是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而启动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值得品味,并愿意体验,自主地探究。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所以新课程标准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7.
张峰 《教师》2013,(4):79-79
一、问题的提出问题情境就是具有一定的闲难,需要学生去努力克服,而义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学习情境。它主要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目的图式,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引起学生对问题探究动机和兴趣。我们在平时的评优课和交流课中,大多数教师都嗣绕“情境”二字大做文章,每堂课开头都挖空心思地去创设情境,把数学课搞得热热闹闹,乍看上去,不错,花丁夫了,学生感兴趣了,问题情境有效了。可是,我们不妨冷静思考一下,我们课堂教学效果都归功于情境的创设吗?我想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目前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还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对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目标,把握问题的焦点,或是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等,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往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及主动学习的兴趣。本文拟在“动物的结构层次”一节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9.
所谓问题就是疑点.它是一个人面对某种不认识的事物而又不能应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弄清它时产生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现阶段大力倡导的探究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展开的探究学习活动.并且教会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去发现新问题.这样层层深入地进行探究活动直接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问题情境”的认识和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了讨论,得出了能激发科学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取决于对学习素材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数学。  相似文献   

13.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和探究"是新课程在地理教学上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质疑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的热情,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思考与想象,提出富有创造性的答案.教师只有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们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学生无疑可问,或者仅仅为了提问而提问,明知故问,如何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结合教学实践与研究,谈一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愿问,敢问,善问。  相似文献   

15.
张太松 《教师》2010,(27):35-35
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是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逻辑力量。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赵莉 《考试周刊》2014,(95):23-24
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实现课堂高效。  相似文献   

17.
18.
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是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逻辑力量.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是思维的体操,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巧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它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做到以问题为载体,教师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这个魂,才能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所以新课程标准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