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集中笔墨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妇女玛蒂尔德向往、迷恋、追求浮华奢侈生活的人生遭遇,情节一波三折,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过,小说在描写玛蒂尔德落难时突然变得勇敢起来,这就让我们有点迷惑。通览《项链》全文,我们很难从玛蒂尔德身上找到性格突变的原因,那么她的性格突变是不是作家的一个败笔呢?  相似文献   

2.
对于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国读实在太熟悉了,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在语课本里读到过它。许多年来,人们对其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也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但果真如此吗?难道我们从小说中就没有读出别的体验吗?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故事的中心事件,对她一生构成的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她的生活从那一时刻起到底发生了什么转变?她的性格从那个晚上起到底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些看法的确最符合莫泊桑的创作初衷吗……当我们向自己质疑这一系列的问题时,特别是当我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变化,更加看重本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某些权威或泰斗的盖棺定论时,我们忽然发现,原来《项链》给我们提供的远远不止我们已经知道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鉴赏了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认为玛蒂尔德并非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人,在她及其丈夫身上存在着耀眼的人性美光辉,作者对他们是同情和赞扬的。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的小说名作《项链》易给人技巧性太强的印象,表现之一:玛蒂尔德丢项链之后没及时向朋友说明真相。这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处,此处似乎确有斧凿的痕迹——作者为了使情节按自己预想的那样发展而有意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玛蒂尔德的心理活动,紧接着便是十年苦难生活。有人说若她如实相告不就能免去苦难了吗?事实果真如此吗?当时玛蒂尔德如果向佛来思节夫人说明真相,可能她只  相似文献   

5.
《项链》中,莫泊桑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经历了人生的喜悲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一声关于人生偶然性的长叹,关于玛蒂尔德命运模棱两可的评判,让人迷惑于文章要表达的意义:作者是要借玛蒂尔德的悲剧来抒写自己的人生困惑,还是要借她探讨“爱慕虚荣”是不是人性弱点?  相似文献   

6.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女性形象——玛蒂尔德。文中玛蒂尔德悲剧性的沉浮.无疑引发了人们深刻的思考和沉重的叹息。传统的看法是,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出乎意料之外的结尾加深了这种讽刺。又带有一丝酸酸的感叹。然而随着阅读往纵向深入,我发现,玛蒂尔德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性.她近乎完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我们认为她是一个美丽、虚荣,同时又自尊、自爱、自强的小市民,通过对《项链》中玛蒂尔德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从小资产阶级、虚荣、诚信等方面辨析了她的不讲诚信的根源是谎言,同时论述了谎言是她十年辛苦劳作的悲剧根源,我们辩证的认为,也正是这十年辛苦劳作,使玛蒂尔德成为一个更具魅力的女性。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人们对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贬多于褒,众多的读者对文中的主人公发出无数的叹息。作为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她的虚荣只不过是爱美、追求美的表现,她内心真诚勇敢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赞赏。  相似文献   

9.
朱剑青 《甘肃教育》2001,(11):33-33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长期选在高中语文课本上的短篇名作。课本和教参都把《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看作“是一个艳羡虚荣、追求奢华的庸俗的小资产阶级”的典型。笔者却认为,经历坎坷的悲剧人物玛蒂尔德不但是一个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可爱形象,而且在她身上还闪烁着人性的光华。玛蒂尔德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她没有陪嫁资产,没法子结识有钱的体面人物,只能嫁给一个小职员。但是,她并不甘心于“门当户对”的婚姻,而想出人头地,跻身于上流社会,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更梦想在华美的香气…  相似文献   

10.
《项链》是法国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传世名作,一直是中学语文的必读课文之一。这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长期以来,在教学和参考书的讲解中都认为作者是以批判的态度来塑造这一形象的。果真是这样吗?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困惑。每当学完课文,分析人物性格时,总有学生向我坦言:他觉得玛蒂尔德并不讨厌,而是诚实的、善良的,甚至是令人敬佩的。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所以,我认为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这一形象。我想,首先,我们应该结合莫泊桑的生活经历来看他写《项链》…  相似文献   

11.
莫泊桑不知道玛蒂尔德悲剧的真正原因吗熊木舟对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有这样一种传统观点:一方面承认小说的主题是通过玛蒂尔德醉心奢华、追求虚荣的悲剧,尖锐地讽刺了资产阶级虚荣心,并说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真正原因是资产阶级虚荣心;一方面却说小说的作者“并未能指...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以其经典的内容,强烈诙谐的对比,精巧的构思,耐人寻味的情节设置及出人意料的结局,经历了一百多年而长盛不衰,魅力依旧。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也深入读者内心,对她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的评价版本颇多,异见纷纭。我们认为,莫泊桑塑造了一位虚荣与美德兼备,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玛蒂尔德通情达理,诚实守信,维护尊严且坚韧不拔的品格,对规范当今社会行为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虚荣与美德同在——《项链》中玛蒂尔德人物形象再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以其经典的内容,强烈诙谐的对比,精巧的构思,耐人寻味的情节设置及出人意料的结局,经历了一百多年而长盛不衰,魅力依旧。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也深入读者内心,对她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的评价版本颇多,异见纷纭。我们认为,莫泊桑塑造了一位虚荣与美德兼备,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玛蒂尔德通情达理,诚实守信,维护尊严且坚韧不拔的品格,对规范当今社会行为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44):18-19
《项链》是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其解读大多停留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但作为玛蒂尔德丈夫的路瓦栽先生一直是她身后的重要支柱和坚强后盾。本文着重讨论了路瓦栽的性格特征,以期让更多读者感受到路瓦栽的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读《项链》     
莫泊桑的《项链》情节曲折,让人感叹连连,每次读完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文章讲的是法国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子玛蒂尔德为了一夜风流而付出了十年艰辛的故事。对玛蒂尔德这个女人,作者莫泊桑没有任何评价,只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  相似文献   

16.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从故事性质来看,显然是悲剧。对玛蒂尔德而言,得知项链是赝品,无异于晴天霹雳,使她又一次陷入悲痛的漩涡:残酷的贫困、肉体的苦楚、精神的折磨、青春的代价竟然毫无意义与价值。掩卷而思,造成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原因似乎很复杂,具有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什么?!”玛蒂尔德顿时大惊失色。佛来思节夫人充满同情地望着这个苦命人,无奈地点点头:“要不这样,亲爱的,我把项链还给你,或者把差价补给你……”她没再说下去,因为玛蒂尔德不在听。她只是茫然地望着她,怔怔地不出一语。……路瓦栽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嗨,这可真好,债都还清了。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儿。”玛蒂尔德神思恍惚地坐着。路瓦栽坐在她的脚旁:“发生了什么事,亲爱的?”“假的,假的,那是假的……”路瓦栽大惑不解,摇着她的肩:“什么?什么是假的?”“项链!”玛蒂尔德终于迸出了哭声,“项链!十年,十年的辛苦全部白费了!哦,上帝啊,十年…  相似文献   

18.
《项链》是莫泊桑的经典短篇佳作,其主人公玛蒂尔德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本文试图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审思,通过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命运来分析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分析,是教学这篇小说的核心所在。但是,多年来人们对这一人物的认识和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评价女主人公的形象呢?笔者通过一节“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模式示范课,在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讨论切磋中,对这个多层面、多元化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一、玛蒂尔德爱慕虚荣,渴求享乐,她是虚荣的牺牲品在讨论中,一个学习小组的代表说道:玛蒂尔德不应该有挤进上流社会的梦想,是虚荣毁了她的一生。玛蒂尔德出身于一个小职员家庭,嫁给的又是一个教育部的小书记,这对她…  相似文献   

20.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以其看似平常却又独特的故事,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许多年来,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年华的悲剧形象.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写的,学术文章是这样分析的,许多语文老师也都这样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